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SSSS的用藥治療情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sss)的用藥治療情況并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參考。方法對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療的SSSS患兒的發病情況、年齡分布、用藥品種、抗菌藥的選用及用藥天數、治療天數、治療效果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這期間共有24例SSSS患兒,全部為6歲以下患兒,新生兒5例,嬰幼兒19例,抗菌藥均選用第3代頭孢菌素或青霉素類抑酶復合劑,無聯用,平均用藥8d,治愈23例,好轉1例,未愈無,均未發現用藥不良反應。結論某院SSSS患兒治療用藥有效,治療期間無加重死亡病例,用藥基本合理。
【關鍵詞】
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抗菌藥;用藥分析
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SSS)是一種極為復雜的皮膚病,本病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嚴重感染皮膚后產生的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膚損害,發病時表現為伴有大面積潮紅斑,表皮剝落、松弛性大皰等癥狀。一旦患病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否則患兒極易并發肺炎以及敗血癥等嚴重的并發病。對于這一疾病的治療,臨床上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合理選用抗菌類藥物早期足量使用尤顯重要[1]。在近幾年,SSSS發病率迅速上升,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擾。為了探究該類疾病的藥物治療情況,本研究選取了24例患兒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療的24例SSSS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12d~5歲,平均(3.4±2.5)歲;其中12d~1歲患兒有9例,占比37.5%,1~3歲患兒有9例,占比37.5%,3~5歲6例,占比25.0%。由此可見,患兒年齡越小發病的幾率越高。所有患兒均確診為SSSS,且在患病起3d內到醫院進行救治。
1.2致病因素所有患兒發病原因主要和昆蟲叮咬、皮膚膿皰疹、濕疹、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關,調查研究顯示,昆蟲叮咬者4例,呼吸道感染者9例,皮膚膿皰疹7例,濕疹患兒1例,化膿性扁桃體炎2例,無誘導因素1例。此外致病還存在著一定的季節性,其中5~7月份發病者4例,8~10月份發病者15例,11~12月份發病者5例。
1.3臨床癥狀SSSS相對于其他疾病往往發病更為迅速,難以在短時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患兒發病時往往伴有發熱癥狀,納入本研究的患兒中,低熱14例,中度發熱6例,高度發熱4例。SSSS常見并且主要的一個癥狀是患兒發病時皮膚發生異常,會出現局部面積損傷情況,主要表現為表皮大面積剝落、皮疹、松弛性大皰等癥狀,給患兒造成極大的損傷[2]。皮疹最初出現在患兒的面部,并迅速的向周圍擴散,并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展到全身,出現極為嚴重的皮疹;此外,在局部褶皺的部位會出現潮紅斑,并隨著病情的惡化而產生表皮大面積剝落以及松弛性大皰等不良癥狀。納入本研究的患兒中,出現猩紅熱樣皮疹伴瘙癢5例,尼氏征陽性皮疹17例,皮膚表現為暗紅色、大皰性皰瘡、尼氏征陽性2例。
1.4實驗室檢驗24例患兒實驗室檢查,其中15例患兒出現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異常升高,8例患兒出現高敏C反應蛋白(h-CRP)升高。所有患兒的支原體抗體、血沉以及腎功能檢查未見異常情況。血培養檢查中,金黃色葡萄球菌5例,其余均表現為陰性。9例患兒進行咽分泌物培養基培養,3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18例使用泡液細菌進行培養,11例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藥敏試驗結果為大部分對青霉素耐藥。
1.5治療方法
1.5.1抗菌藥物治療抗菌藥物均選用對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強的頭孢菌素類或青霉素類抑酶復合劑,根據我院抗菌目錄表,可選用頭孢西丁鈉、頭孢他啶鈉、哌拉西林舒巴坦、拉氧頭孢、頭孢呋辛等,但是3個月以內嬰兒禁用頭孢西丁,一般對于3個月以內的嬰兒可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其它頭孢菌素類藥物,并且使用時要求早期足量。外涂抗菌藥有:莫匹羅星軟膏、呋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等。本次研究中,有6例患兒使用頭孢西丁鈉,有11例患兒使用頭孢他啶鈉,有5例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另有2例患兒使用拉氧頭孢,但其中1例患兒在使用3d后無效改用哌拉西林舒巴坦。
1.5.2輔助治療除了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外,均對患兒進行相應的輔助治療,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①應用聚維酮碘溶液、依沙吖啶溶液局部進行涂洗殺菌,和(或)對患兒衣物進行泡洗消毒。②使用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啶漿、復方甘草酸銨等抗炎、抗過敏、止癢。③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給予患兒5%葡萄糖注射液、小兒電解質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氯化鉀、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三磷酸腺甘注射液等,以平衡患兒身體所需要的水、電解質以及營養支持。
1.6評定指標對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主要以治愈、好轉、未愈三個等級進行劃分:①治愈:患兒發熱癥狀全部消失,皮疹癥狀不見,損傷的皮膚絕大部分痊愈,未見復發癥狀。②好轉:患兒發熱癥狀出現明顯好轉,皮疹基本上消失,大面積剝落的表皮開始慢慢恢復。③未愈:患兒仍存在發熱癥狀,皮疹未見好轉,松弛性大皰以及表皮剝落情況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每組總例數×100%。
2結果
2.1不同年齡段患兒藥物使用情況不同年齡段患兒使用藥物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未滿3個月的嬰兒禁用頭孢西丁,而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或者拉氧頭孢;已滿3個月患兒使用頭孢西丁鈉、頭孢他啶鈉,其中使用頭孢他啶鈉的患兒相對較多。各年齡段患兒均使用單一抗菌藥物,不存在聯合用藥的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
2.2患兒臨床用藥效果患兒用藥時間在5~11d之間,平均用藥8d。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治愈患兒23例,好轉1例,未愈無,總有效率100%。所有患兒在用藥過程中均效果明顯,均未發現用藥不良反應。
3討論
嬰幼兒群體往往身體各項功能不完全完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極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會產生一種表皮剝脫素,而這種毒素不會引發肌體產生抗體,小兒患兒腎功能往往較為脆弱,或因疾病影響,難以在短時間內將這些毒素排出。當這些毒素在體內大量堆積時會引發SSSS。該類疾病以1~4歲嬰幼兒為高發群體,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起水皰、表皮剝落等癥狀,在對皮膚進行觸碰時疼痛感強烈,目前臨床主要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因為SSSS起病急驟,所以殺死致病菌終止細菌毒素的產生是治療的關鍵。因此必須根據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患兒的年齡,合理系統地對患兒使用抗菌藥物,應足量使用抗菌藥物,以便使病變部位藥物濃度快速達到有效濃度殺滅病原菌控制病情,減少耐藥情況的發生。我院治療該病所選用的抗菌藥中,頭孢他啶屬第3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對β-內酰胺酶較為穩定,對葡萄球菌有中度活性。拉氧頭孢為氧頭孢烯類抗菌藥物,類似于第3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強大,但對革蘭陽性菌(包括葡萄球菌)的活性略弱,不如第1、2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因此臨床中多選用頭孢西丁進行治療,頭孢西丁為頭霉素類抗生素,類似于第2代頭孢菌素,對β-內酰胺酶具較高的穩定性,對革蘭陽性菌(包括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菌均具強大活性[3],并且其在患兒體內分布廣泛。但由于3個月以內嬰兒禁用頭孢西丁,對于3個月以內的嬰兒可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其它頭孢菌素類藥物。哌拉西林舒巴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多數革蘭陰性菌所產生的β-內酰氨酶有不可逆的競爭性抑制作用[4],相對于頭孢西丁,具有抗菌廣、活性強的特點,更能廣泛分布于全身各組織體液。此外,由于患兒感染合并大面積皮膚損傷,還給患兒外用抗菌藥。我院24例SSSS患兒中,使用頭孢他啶鈉的患兒為14例,占到總數的58.3%;而拉氧頭孢使用者較少,僅有2例,且其中有1例患兒因使用3d后無效改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各年齡段患兒均使用單一抗菌藥物,不存在聯用情況。在輔助治療方面,首先,此類患兒通常皮膚紅疹伴瘙癢難忍,既影響睡眠,也會因抓撓而加重皮膚損傷,使用抗炎抗過敏藥止癢、減少炎性介質產生減輕瘙癢對治療疾病起到很好作用。
再次,因患此病的患兒常并發口腔炎而導致進食困難,也因患兒皮膚保護屏障破壞和并發腹泄等并發癥,易使患兒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及營養缺乏,所以臨床治療時也應平衡患兒身體所需的水、電解質以及營養物質[5]。另外,免疫調節劑的使用。SSSS發病有時與機體免疫有關,因此臨床治療時,在抗菌藥物治療后而未能控制的危重者可加用免疫調節劑以提高抗感染療效,如丙種球蛋白。而對于激素的應用,國外學者認為系統應用會加重病情并增加死亡率,但國內很多學者認為短期少量應用可抑制炎癥及滲出,提高應激能力,對控制疾病有利[6]。患兒均給予相應的輔助治療,無使用免疫調節劑和激素。患兒在使用藥物治療后,均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治愈患兒23例,好轉1例(家屬要求轉院治療),未愈無,總有效率100%。表明所有患兒在用藥過程中均效果明顯,均未發現用藥不良反應,用藥基本合理。
參考文獻
[1]羅玉.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48例臨床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1,9(34):76-77.
[2]陳麗莉,吳景良,徐西紅.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106例臨床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12(1):38-39.
[3]李書云,孫琦巍,胥華.兒童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臨床特點及診治探討.醫藥論壇雜志,2013,34(7):82-83.
[4]楊裕超.小兒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臨床分析.臨床醫學,2012,32(7):89-90.
[5]王福東.34例兒童金黃色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臨床分析.吉林醫學,2012,33(36):7950.
[6]曾靜好,賴永藝,丁永星.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68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4,9(33):124-126.
作者:黃俊何 杜天成 黃少林 黃在基 單位: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