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急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冶金工業中的冶煉、焦化等生產過程中可產生高濃度一氧化碳(CO)。若生產設備出現故障造成CO泄漏或搶修設備過程中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則可能使作業工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CO而引起急性中毒,危及工人的生命。我院為三級甲等醫院兼鞍鋼急救中心,承擔鞍鋼職工的工業外傷、職業中毒等急救任務,急救中心的120救護車配備有全自動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吸痰器、除顫儀、微量注射泵、供氧機等先進急救設備及各種搶救藥品,急救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能夠在現場實施氣管插管、心肺復蘇、吸氧、輸液等急救處置,120救護車自醫院出發在10min內到達鞍鋼廠內事故現場。2012-2014年我院共救治職業性急性CO中毒患者91例,現將職業性急性CO中毒的急救與護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12-2014年我院急診科救治的職業性急性CO中毒患者91例,男性84例,女性7例;年齡為27~52歲,平均年齡為(34.2±11.7)歲;患者分別為某鋼鐵企業煉鐵廠、煉鋼廠、焦化廠、燃氣廠等生產崗位的設備檢修工、爐前工、砌爐工、閥門控制工等工種作業工人及技術人員,發生中毒原因系生產設備出現故障造成CO泄漏或搶修設備時未待CO排凈而進入現場,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CO引起急性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短暫性暈厥和皮膚呈櫻桃紅色、意識不清、煩躁、譫妄、淺昏迷以及各種反射消失、深昏迷、大小便失禁、肌張力增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91例CO中毒患者中,輕度CO中毒8例、中度CO中毒47例、重度CO中毒36例。
1.2方法
1.2.1現場急救及護理立即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點,解開患者衣領,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和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發生;同時注意保暖。意識清醒的輕中度中毒者給予中、高流量的鼻導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意識喪失的重度中毒者給予面罩吸氧或簡易呼吸氣囊輔助呼吸,盡快糾正缺氧狀態;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確保搶救藥物快速輸注,為搶救成功爭取時間。對于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患者立即行心肺復蘇術,必要時予電擊除顫,同時快速輸入20%甘露醇125ml和地塞米松10mg,在15min內輸完,以降低顱內壓、防治腦水腫,減輕腦組織損害;對于出現煩燥、抽搐的患者予地西泮10mg靜脈注射,使患者鎮靜、避免耗氧過多而加重病情。護士還應對經盡力搶救而仍未能挽救其生命的患者的親友、同事給予耐心解釋和勸導,指導其做好善后工作。
1.2.2轉送及護理經現場急救處置且患者病情略穩定后,盡快轉送患者到醫院。轉送途中持續吸氧,給予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皮膚黏膜和瞳孔變化及血氧飽和度情況,注意有無嘔吐等腦水腫前兆,嚴密觀察患者蘇醒時間及有無抽搐等癥狀。對于出現抽搐、昏迷的患者,遵醫囑予鎮靜劑及納洛酮0.8~1.2mg靜脈注射,并將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或開口器置患者兩臼齒之間,使患者鎮靜、防止咬傷及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對于出現窒息、呼吸衰竭等癥狀的患者,要及時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內異物及分泌物,加強給氧及機械通氣支持,做好心、肺復蘇準備;對于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輸液速度,嚴密觀察心電監護情況,協助醫生做好相應的救治處置。在轉送途中還應隨時與醫院保持聯系,通報患者的病情以及救護車返回時間,通知相關科室做好接診、搶救的準備。
1.2.3入院后急救及護理患者入院后,急診科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實施邊觀察、邊詢問、邊檢查、邊處置、邊護送到相應救治區的快速分診法,主班護士通知相關科室做好會診和接收準備;護士長組織醫護人員分組有序地接診登記、檢查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實施如心肺復蘇、開放氣道并吸氧、保護腦細胞、抗休克、防治腦水腫及肺水腫、鎮靜、留置導尿管、物理降溫等救治及護理措施。同時,護士還應做好患者及其親屬的心理疏導工作,要神態安詳、鎮靜,真誠、耐心地傾聽患者表述,理解和同情患者的感受,尊重患者的人格,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經過急救后,護士要配合醫師評估轉運患者的可行性,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呼吸道情況、用藥情況、途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等;護士在轉運準備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動作嫻熟并實施心理護理,使患者及家屬有安全感,安靜地配合轉運;轉運時可適當使用約束帶交叉固定患者,使其頭偏向一側,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意識等生命體征,注意患者有無躁動、氣管插管與呼吸器的連接是否完好,避免引流管脫落、堵管,并及時做好應急處理;將患者安全轉運至相應科室后,要向接診醫護人員介紹救治情況,與接診護士共同檢查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氣管插管、呼吸器等的連接情況,做好交接。
2轉歸
91例患者中,重度中毒經現場搶救無效死亡4例,平安轉送至醫院急診科經救治與護理后安全轉運到相應科室繼續接受治療患者87例。經6個月至1年隨訪,其中8例輕度CO中毒患者經內科降低腦水腫、促進腦細胞代謝等治療后,均恢復良好,未遺留后遺癥;47例中度CO中毒患者經內科采取抗休克、防治腦水腫及肺水腫、促進腦細胞代謝和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炎及高壓氧治療后,痊愈44例(93.6%)、好轉3例(6.4%);32例重度CO中毒患者經內科治療及高壓氧治療后,痊愈23例(71.9%),好轉5例(15.6%),出現遲發性腦病并遺留后遺癥4例(12.5%)。
3討論
職業性急性CO中毒在冶金企業中較常見,多因生產設備出現故障造成CO泄漏或在搶修設備過程中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使作業工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CO而引起急性CO中毒,而冶金工業中的職業性急性CO中毒以中、重度多見,患者病情危急,若搶救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如本組患者均因設備事故引起CO泄漏或在搶修工作中未待現場CO排凈且沒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而施工,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CO而引起急性中毒,其中4例死亡患者中的3例為砌爐工,年齡輕,工齡短,缺乏經驗,違章進入爐內維修操作致急性中毒昏迷于現場;而另1例為班組長,得知工友發生事故后未佩戴防毒面具就進入爐內盲目施救,亦出現CO中毒昏迷于現場。待其他工人向爐內吹氧并佩戴防毒面具進入爐內將4名工人救出時,其已因吸入CO濃度高及中毒時間長而死亡。這提示急診科醫護人員在接到120急救報警后,在電話中指導工人現場科學處理、勿盲目施救的同時,應迅速做出反應,及時到達現場,立即開展有效、合理的救治與護理,如清除呼吸道阻塞,給予面罩吸氧、氣管插管吸氧、機械輔助呼吸及心肺復蘇等,待患者病情穩定后盡快將患者安全送達醫院并轉運至相應科室接受繼續治療及護理,對于挽救患者生命、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及提高急救成功率和維護社會穩定均具有重要意義。
急診科醫護人員在日常應做好充分準備,接到急救電話后要確認事故地點、患者數量及?。▊┣椤缶穗娫?,迅速到達現場;必須依據院前急救預案要求施救,要規范現場急救措施,包括迅速脫離險境,給予氣道、呼吸和循環評估與支持,實施心肺復蘇,開放靜脈通路和必要的液體藥物治療等,搶救時應立足于先救命后治傷(?。┑脑瓌t,使患者傷(病)情盡可能穩定,以利于轉運;必須安全、迅速地將患者轉運到醫院,在轉運途中應持續實施救治措施及監護,要做好搶救記錄,隨時與醫院取得聯系,通報患者的病情以及救護車返回時間,通知相關科室做好接診、搶救的準備;要做好患者到達醫院后的交接工作,患者被送到醫院后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暢通綠色生命通道,在護士長的組織調動下,按急救護理流程緊張而有序地搶救、護理患者,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再將患者安全轉運至相應科室,做好交接。
作者:劉虹 劉麗波 董麗 單位:中國醫科大學第八臨床學院鞍鋼總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