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護理干預濕熱下注證脫疽患者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胰腺炎(CP)急性發作期患者在膈下逐瘀湯合涼膈散為基礎的中醫綜合方案治療中,癥狀、體征改善時間的變化。方法共觀察48例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患者,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組,治療與對照組各24例;其中對照組應用西醫基礎治療措施,治療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上中藥內服、外敷;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時間的變化。結果兩組患者在住院治療的過程中,其癥狀和體征的緩解改善時間組間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本中西醫綜合治療措施可在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期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減少患者痛苦時間,使更快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醫綜合方案;CP急性發作;癥狀;體征
引言
慢性胰腺炎在臨床多見,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其病因多種多樣,可由各種原因引起,包括膽道系統疾病如膽囊結石、膽囊炎,代謝性因素如長期飲酒,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遺傳等,這些病因均可導致胰腺功能和組織進行性、不能逆轉性的改變。CP的基本病理特征有胰腺實質慢性炎癥損害和胰腺間質纖維化、胰管擴張以及胰管結石形成、胰腺實質的鈣化等病理改變,其臨床常見表現主要為:①呈剛開始為陣發性,后漸漸發展為持續性的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②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所導致的腹脹不適、食欲減退、消瘦等癥狀;③胰腺內分泌功能障礙所致的糖尿病等。CP患者通常腹脹、腹痛反復發作,并發癥多,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危及到生命安全,且由于其反復發作,患者通常會有生理及心理上的雙重痛苦、雙重壓力,會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同時也帶來較大的社會經濟負擔。因此,如何能快速減輕患者痛苦至關重要。在CP的治療上,目前西醫主要采用手術與非手術方案,其中經過現代中西醫結合手段在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發現,西醫常規治療配合運用中醫綜合方案常可收到良好的療效。本中醫綜合治療方案便為西醫常規治療加上中藥內服、外敷,其中內服方以膈下逐瘀湯合涼膈散為基礎,發現此方案可明顯改善縮短CP患者癥狀、體征恢復時間,現概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本方案48例CP急性發作期患者均為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住院病例,其中有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齡在20-79歲,隨機分治療與對照兩組。
1.2診斷標準
CP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制定;CP急性發作診斷標準:符合CP診斷標準;本次發作有典型腹脹、腹痛等癥狀;實驗室檢查酶學升高較正常2倍以上;影像學檢查顯示胰腺形態變[3]。
1.3方法
對住院治療的對照及治療兩組患者完成必要的入院常規檢查,在治療方案上,兩組病例都采用同一種西醫常規基礎治療方案,其中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內服和外敷方案,中藥內服(口服或鼻飼)方為膈下逐瘀湯合涼膈散加味,其具體藥物組成有:川芎15g,桃仁10g,薄荷15g,當歸15g,紅花10g,香附15g,竹葉15g,黃芪30g丹皮15g,赤芍30g,黃芩10g,連翹30g,烏藥15g,生甘草10g,五靈脂5g,芒硝30g(后下),玄胡索15g,枳殼15g,柴胡15g,生大黃(后下)10g,此方每一劑用水煎熬后可取藥汁300mL,每天均服用3次,即每次100mL。外敷使用藥物組成有:小茴香100g食用鹽200g,二者混勻用紗布封包,在熱蒸后外敷于患者中上腹部,每次半小時,每天三次。
1.4監測指標
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癥狀、體征緩解時間的變化,具體項指標有:腹痛和腹脹減輕時間、腸鳴回復正常時間、能夠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比較在治療過程中,兩組病例各指標改善時間對比。
1.5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間治療后各指標改善時間,
3討論
在中醫學范疇里,慢性胰腺炎相對應于病名“脾心痛”,以上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為特征,其病因常由患者脾胃素體虛弱而又飲食失節所致,病機以脾胃虧虛為根本,加之飲食不節、養生失攝而產生痰濕、血瘀、熱毒等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又可做為病因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情不斷惡化。究其病機之關鍵,當為“氣滯血瘀、腑氣不通”,不通則痛、不通則腸腑脹閉,故可引起腹痛、腹脹等癥狀。因此在探究脾心痛的辯證論治中,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通腑祛邪當為主要治則、治法,使瘀血得化,腑氣得通,則使痛、脹得舒。本方案選用膈下逐瘀湯逐瘀活血,其為清代王清任活血化瘀之名方,全方合用可活血化瘀、使瘀積得去而陰血不傷,可使郁滯之氣行而疼痛得減。在通暢腑氣的具體治法中,自古至今多選用清熱瀉下治法,選用如大黃、芒硝等攻逐之品,而少有提及宣上以通下之理,祛除上焦蒙蔽之邪氣,使上下通達、氣機升降,即“提壺揭蓋”之另類應用。本方案中涼膈散可通過宣發肺氣、清除上焦在肺的無形邪熱以達通暢腑氣、疏通腸腑閉郁之邪氣,正理同朱丹溪在治癃閉醫案中所提“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后下竅之水出焉”,起到宣上泄下的效果,因而該法在現代脾心痛的眾多以泄下通便為主要治法中獨具特色。故本中醫綜合方案選取膈下逐瘀湯以行氣活血止痛,加以涼膈散宣上焦郁熱、泄腸腑郁熱,共成宣上泄下,通腑活血之功。CP在臨床多見,而其急性發作時亦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在生理及心理上會給患者帶來雙重壓力,因此快速減輕患者癥狀、快速緩解體征,早日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水平極為重要。本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多管齊下,能有效加快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可在廣大臨床廣泛應用并做進一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洛偉,李兆申,李淑德,等.慢性胰腺炎全國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J].胰腺病學,2007,7(1):1-5.
[2] 王洛偉,李兆申.慢性胰腺炎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34):3598-3603.
[3] 苗毅,劉續寶,趙玉沛,等.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35(03):277-282.
[4] 趙文,多堂豹,杜偉,等.膈下逐瘀湯合涼膈散為基礎的中醫綜合方案對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期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四川中醫,2018,36(06):107-111.
[5] 鮑艷舉,花寶金.“提壺揭蓋法”臨證體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2):1967-1968.
作者:多堂豹 杜偉 周金艷 郭玉翠 趙文 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