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妝品說明書的英漢翻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化妝品說明書就是向消費者介紹商品的用途、性能、成分、使用方法、保持期限等知識的文字材料。一般來講,化妝品說明書的翻譯不同于文學創作。源文本的語場,即說明書的主旨和目的同于目的語文本。然而,目的語文本的語式受目的語的文化語境和交際情景的影響可以改變。因為,譯文要滿足不同消費者地需求。在翻譯過程中,作者既是目的文本的創造者,同時也是源文本的接受者。他不僅僅要分析、理解源文本,還要創作,測試目的文本。大部分情況下,源文本的語場與目的文本的語場相同,但是語旨不同,語式隨語旨的變化而變化(張美芳,2000:5)。根據翻譯行為主義,話語的功能可從譯者和接受者的角度分析。從譯者的角度,通過語篇,他必須了解作者的意圖,因為意圖決定了話語創作的策略,譬如:主題的闡述,修辭方式的選擇,話語結構。從接受者的角度來看,目的文本的合適性取決于它的目的和功能,并且目的文本需要忠實于源文本。事實上,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對文本的意義和交際價值進行相應的轉換。
二、從語場的角度
語場指的是主體和社會行為。作為語場的一個變體的主題可以被分解成若干個分變體。不同的主體就會使用不同的語言。主題的變化對文本,特別是實義詞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實義詞則決定了文本的概念意義。
(一)從技術層面分析埃金斯從技術層面研究語場。他指出:語場分為兩種類型:技術和非技術(1977:67)。前者指的是一種特定的場合,在此場合,指定的行業的專家所講的詞匯。而后者指的是沒有任何相關背景的普通大眾講話的場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話語的參與者在被稱為“技術”的場合中交際,然而在日常情景中,假定的話語只是普通的話語。當我們制定語場的分類時,我們會發現技術性分類的深度和復雜與常識分類的深度和復雜有著巨大的差異。我們可以根據技術性的程度分類語場。技術語場需要相應的技術性的或特定的實義詞;然而非技術性語場需要有普通的實義詞。譬如:當我們在談論足球比賽時,語場就是足球比賽;當喬治華盛頓宣布美國獨立時,那么語場就是美國獨立;當我們討論化妝品時,理所當然語場就是化妝品;當我們爭論工資的減少時,語場即是工資的減少。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有體育英語、法律英語、說明書英語和醫學英語。那就是說,不同的語場有著不同的題材和文本類型。因此,在研究語場對翻譯的影響時,我們固然使自己先研究語場的技術性的程度。言新探深層凈化輕輕按摩產生豐潤綿密泡沫,去除造成毛孔阻塞和膚色暗沉的油垢及角質,有助恢復透明感,再現健康光澤!長效控油能減少油脂并幫助控油,洗后清爽,給肌膚長時間不泛油光的清新感受!這就是一份化妝品說明書的文本,屬于半技術性語場。使用與語場相關的特定詞匯也是語場的一大顯著特征,比如:“洗面奶”、“控油配方”等等。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與語場相關的特定詞匯的意識可以有助于譯者重現原文本的語域特征和概念功能。
(二)從概念功能分析語場與概念功能也密不可分。而及物性在概念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概念功能指的是描述整個從句的系統而并非句子的動詞和賓語。及物性有六種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言語過程、行為過程和存在過程。物質過程指的是各種物體行為的呈現,既是“做“的過程,意味著執行者作用于與承受者或承新探受者受與執行者。關系過程既是“是”的過程,意味著參與者與產品之間的關系。關系過程可分為兩種:確定關系過程和屬性關系過程。比如:“Skintextureisfinerandthecomplexionbrighter”是確定關系過程。相反,“Thistighteningeffectisreinforcedbytheveryfreshgeltexture”是屬性關系過程。言語過程指的是“說“的過程,既是物質過程和心理過程的中間過程。講話是反映心理活動的物質行動。準確地說,言語過程是兼行動和心理過程的統一。心理過程是心理的寫照。行為過程涉及到人的生理過程,它允許我們區別純粹的心理過程和那些過程的外界物質符號。這里作者對比分析了英漢化妝品說明書,其目的是找出哪種類型的過程在英漢化妝品說明書翻譯當中是最普遍的,然后制定出一些有助于翻譯的原則和策略的原因。正如上圖的展示,過程類型在化妝品說明書中有著不同的分布。物質過程的比例在英文化妝品說明書中和對應的中文譯文中分別為48.6%和66.6%。至于化妝品說明書,作者都傾向于向消費者展示產品的用途,因此化妝品說明書有關該產品用途的句子都屬于物質過程。另外,化妝品說明書必須嚴謹、客觀,這就要求作者和譯者必須更加關注“動作”而并非他們自己個人的主觀想法。總而言之,化妝品說明書的特性決定了物質過程在化妝品說明書中的運用。言語過程和關系過程所占比例相對比物質過程少。行為過程和存在過程在英漢化妝品說明書中不存在。根據表二和表二,關系過程在英文文本中所占的比例為11.7%,而在中文文本中平均比例僅為2.78%。在化妝品說明書中,當譯文的作者試圖識別產品的身份和特性時,他們往往選用關系過程。相對而言,心理過程在英漢化妝品說明書中各占3.4%和1.18%。化妝品說明書的客觀性決定了其很少用心理過程。行為過程在各自的文本中占0%,這是因為化妝品說明書的客觀性和中立性。根據我們的觀察,5份化妝品說明書的中文譯本都傾向于用物質過程。在大部分場合,英文化妝品說明書中的物質過程都被直接翻譯成相對應的中文版本。例1到例4都證明了英文版本中的物質過程都直接被翻譯成相對應的中文版本中的物質過程。這就暗示了化妝品說明書的譯者在翻譯化妝品說明書時應保持物質過程。進一步的對比分析后,作者也發現物質過程在中文譯本中的分布比率略高于相對應的英文文本。然而,英文文本中的言語過程、關系過程和心理過程的比率相對高于其在中文文本中的運用。因此可以得知,在化妝品說明書的英漢翻譯過程中,譯者往往把源文本中的物質過程、關系過程、心理過程轉化為其他過程。
三、總結
本章從語場的角度分析了化妝品說明書的英漢翻譯。通過比較英漢化妝品說明書,作者發現英漢化妝品說明書在語場方面存在異同。同時,作者也分析了存在異同的原因,意在指導化妝品說明書的翻譯。因此,一方面,在中文譯文中再現英文化妝品說明書的相似語言特征對于譯者來說,尤為必要。另一方面,對于譯者而言,找出英漢語言在文化背景、思維方式、語言特征等方面的差異更加重要,以便提高翻譯質量并使目的文本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作者:劉銀屏 單位:上海電機學院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