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郵輪旅游市場比較與合作空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通過收集福建和臺灣兩地旅游郵輪市場發展的相關數據和旅游資料,對閩臺兩地近年來郵輪市場發展的總體規模、港口發展及消費市場特征進行比較分析,認為閩臺兩地在郵輪旅游市場發展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又存在部分差異,閩臺兩地針對郵輪旅游市場在航線產品開發、旅游市場共建、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合作空間。
關鍵詞:
2009年5月,《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建議》對福建省開發區域性郵輪母港的戰略規劃,為福建郵輪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文件還提出,要建立海峽兩岸旅游合作機制,共推雙向旅游線路,培育“海峽旅游”品牌。2011年,大力發展郵輪旅游被列入《福建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2013年閩臺旅游界人士提出“海峽郵輪經濟圈”的設想,共同推動兩岸郵輪產業的快速發展。塑造海峽郵輪品牌,打造閩臺郵輪旅游共同市場,推進閩臺旅游深度合作已經成為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景。然而,由于郵輪旅游在國內尚屬于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遠遠不夠。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將目光側重于對全球及各地郵輪產業發展歷史及現狀的分析[1-3];對郵輪產業經濟特點、發展條件和發展對策的研究[4-5]、對國內郵輪港口建設要素的探討[6-7]。僅有個別研究對郵輪旅游市場展開了研究。如馮文海、朱文婷(2010)研究亞太地區郵輪旅游市場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8]。張言慶、馬波、劉濤(2010)總結和分析了國際郵輪旅游市場的人口統計、社會統計和消費特征,并對中國市場需求進行了展望與預測[9]。程爵浩、崔園園(2012)總結國內外郵輪旅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預測中國郵輪新興市場的發展前景[10]。總體說來,國內學者在郵輪市場的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市場基本特征、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而針對閩臺的郵輪旅游市場如何進行合作缺少應有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閩臺旅游市場的比較,希望對兩地的旅游合作提供基礎性的資料。
一、閩臺郵輪旅游市場比較
本部分主要以國際郵輪協會官網、中國郵輪發展報告、臺灣觀光局官網、臺灣港務公司統計年報作為基礎資料,結合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文獻,對閩臺郵輪旅游市場進行比較與總結。
(一)總體規模閩臺兩地的政治制度、經濟水平、產業政策及市場開發時間不同,郵輪旅游總體規模和發展趨勢也不相同。圖1展示了2012—2014年閩臺郵輪旅游市場的總體規模和變化趨勢。從總體規模來看,臺灣省的郵輪旅游市場規模遠遠超過福建省。2012年,臺灣省接待國際郵輪出入境游客人數超過10萬,而福建省接待國際郵輪出入境游客人數只有3.7萬。從發展趨勢來看,臺灣地區的郵輪旅游市場表現出穩步增長的發展趨勢,而福建省的市場比例波動較大。這說明,福建省每年接待的郵輪班次不固定,缺少定期航班。
(二)港口發展臺灣省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郵輪旅游,已培育出相對成熟的郵輪旅游產品和市場。臺灣省在發展郵輪港口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和良好基礎。首先,臺灣省連接東北亞和東南亞,直通中國大陸,是許多亞洲航線的重要節點,可提供多種郵輪行程選擇,如國際郵輪航線、環島郵輪航線、兩岸郵輪旅游航線及兩岸輪渡航線。其次,臺灣省已形成以基隆母港為中心,臺中、高雄及花蓮為區域節點的完善郵輪碼頭布局體系。由于這四港的自然條件及港埠設施各有不同,所經營的郵輪航線亦有差異。如表1所示,目前基隆母港接待的國際郵輪以定期航線為主,臺中、高雄及花蓮三大區域港口以不定期航線為主。福建省是海峽西岸重要的沿海省份,海岸線長達3752公里,沿海分布有經濟發達的廈門、福州、泉州等港口城市與濱海旅游城市,具備發展郵輪旅游的巨大潛力。然而,福建省的港口發展與臺灣省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福建省尚未形成完整的港口布局體系。當前,福建省的郵輪旅游發展主要集中在廈門,而省內其他城市,如福州、泉州雖有類似規劃和設想,但還未形成明確的郵輪港口規劃和具體行動。因此,可供接待郵輪的港口數量明顯少于臺灣省。另一方面,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廈門母港曾一度以接待國際航線掛靠郵輪為主。定期航線的缺少對福建省郵輪旅游發展形成較大制約,也進一步拉大與臺灣省的差距。
(三)消費市場特征由于缺乏福建郵輪旅游消費市場特征的統計數據,用中國大陸郵輪旅游消費市場特征的統計數據替代。從閩臺兩地消費市場特征看,兩地既有極大的相似性,也存在著一些差異。國際郵輪協會根據郵輪旅游者消費水平從高到低將旅游者分為以下四個類型:目的地型旅游者(destinationcruis-ers)、豪華型旅游者(luxurycruisers)、尊貴型旅游者(premi-um/upscalecruisers)和時尚型旅游者(contemporarycruisers)。從表2中可見,閩臺兩地郵輪市場消費結構基本相同,時尚型旅游者占到市場中絕對比例,這一情況說明兩地郵輪消費水平在成熟的國際市場上均處于中低端位置。從年齡構成上看,閩臺兩地客源市場都表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平均年齡極為接近,分別為42歲和45歲。這一趨勢有利于未來兩地郵輪旅游共同市場的合作共建。從航程天數來看,閩臺郵輪游客多選擇短程航線,但福建省平均天數略高于臺灣省。如何通過中短途航線的設置,吸引更廣闊的腹地客源是閩臺郵輪旅游市場開發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閩臺合作開發郵輪旅游市場的空間分析
(一)郵輪航線的合作開發郵輪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的關鍵要素之一,閩臺兩地在這方面有許多優勢可以互補,完全可以通過合作開發集兩地精華于一體的郵輪航線,共促兩地郵輪產業發展。結合閩臺兩地的地緣優勢及市場的消費現狀,設計以中短途體驗航線是激活閩臺郵輪市場的必要舉措。因此,福建省應重點鼓勵郵輪公司及旅行社開辟閩臺定期短途航線,并對達到一定客流量的郵輪航線進行獎勵。建議先期開發廈門到臺灣離島(金門、澎湖、馬祖)等多條短程航線以及廈門到臺中、高雄、花蓮、基隆等地的環臺灣島航線。
(二)郵輪市場的合作共建建設閩臺郵輪旅游共同市場已經成為兩岸業界的共同心聲,但由于臺灣關系的特殊性,閩臺郵輪旅游共同市場的建設還存在很多障礙。2013年首屆“海峽郵輪產業推介會”的舉辦,為閩臺兩地郵輪市場的共建開辟了更大的空間。鑒于當前臺灣郵輪產品開發方面比福建成熟,更能吸引到國內郵輪游客。因此,福建省在赴臺簽證方面應主動出擊。如福建省可針對在閩赴臺郵輪旅游的外地游客異地辦證的特殊便利政策。此外,福建省目前尚無擁有對臺郵輪直航的航權,僅能通過包船的形式提前四個月向交通部申請兩岸直航。福建省應積極申請郵輪對臺航權,以此培育共建閩臺兩地郵輪旅游市場。
(三)郵輪人才的合作培養人才培養是福建省郵輪產業發展的關鍵,更是閩臺合作開發郵輪市場至關重要的一環。相對福建來說,臺灣較為重視郵輪旅游教育和培訓工作,開展時間也較早,國際化程度較高,已經引入了大量國際上權威的培訓和認證體系,人才培訓已經初見成效。雖然福建省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但由于對郵輪旅游認識不足、師資不足、實踐基地稀缺等問題,人才培養還停留在最初級的船員服務層次,遠不能滿足高速發展的市場對專業郵輪人才的需要。因此,針對人才培養,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鼓勵并支持福建省與臺灣省高等院校共建郵輪旅游專業,開展郵輪人才的聯合培養。二是鼓勵臺灣郵輪運營、技術和建造等方面高級人才來福建省從事郵輪經營管理工作,在人才引進方面給予簡化手續和補貼等優惠措施。閩臺如果能加強該領域的合作,必將有助于提高整個區域的郵輪旅游人才素質,從而促進區域旅游的發展。福建郵輪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閩臺郵輪旅游市場的開發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政府、郵輪企業、港口、旅行社及高校各方的不斷努力和多方協作。通過對閩臺兩地郵輪旅游市場的相關數據和資料的研究,得出兩地郵輪市場的共同特征及差異,為兩岸港口城市和企業提供參考和借鑒,從而開辟符合福建省和臺灣省實際情況的郵輪旅游發展道路,最終共同促進兩岸郵輪產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程爵浩.全球郵船旅游發展狀況初步研究[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6,(1).
[2]張鋒,林善浪.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港口,2008,(8).
[3]王諾.郵輪經濟•郵輪管理•郵輪碼頭•郵輪產業[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4]張言慶,馬波,范英杰.郵輪旅游產業經濟特征、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的啟示[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7).
[5]欒航.郵輪港口對區域經濟帶動量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劉黎黎,呂媛媛.我國郵船經濟發展及其母港建設對策[J].水運管理,2006,(12).
[7]張肖峰.對我國建設國際郵船港口的建議[J].水運管理,2007,(1).
[8]馮文海,朱文婷.亞太地區郵輪旅游市場發展分析[J].世界海運,2010,(2).
[9]張言慶,馬波,劉濤.國際郵輪旅游市場特征及中國展望[J].旅游論壇,2010,(4).
[10]程爵浩,崔園園.郵輪市場的現狀與趨勢[N].中國旅游報,2012-04-13.
作者:倪菁 單位:閩江學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