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汽車出口現況及未來預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社會經濟概況
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介于歐亞非三大洲之間,戰略地位重要。國土面積316km2,共由5個島嶼組成。全國丘陵起伏,無山脈、河流,缺少淡水。自然資源缺乏,除生產建筑用石灰巖外,無礦產資源。馬耳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氣溫為1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11月至次年的3月為冬雨季。英語和馬耳他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意大利語在這個國家也非常流行。
馬耳他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在此之前馬耳他奉行中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加入歐盟后,馬耳他加速融入歐盟。現任政府重視發展與美、俄、中等國的友好關系。主張歐洲與地中海并重,積極推動歐-地進程,努力發展同地中海周圍各國的關系。
馬耳他國家資源貧乏,技術人員短缺,加工業規模小。此外,高就業、高工資、高福利政策以及勞資糾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馬耳他經濟的發展。為改善經濟、縮小與歐盟國家的差距,該國的黨派國民黨上臺后著手對馬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進行調整。馬耳他政府于2001年通過《商業促進法》,以更優惠的政策鼓勵和促進投資,并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同年,公布就業和產業關系白皮書。
2001年,馬耳他電子制造業出口下降,但農漁業、建筑業、交通通訊、商業零售、金融保險、公共企業等行業的產值均有所增長。
2002年,馬耳他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走出低谷。2003年,馬耳他經濟保持低速增長勢頭,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進展。2004年,馬耳他經濟進一步復蘇、穩步前進,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8年,馬耳他開始正式使用歐元,原馬耳他里拉退出流通。
2004年到2009年,馬耳他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近幾年,馬耳他的人均收入都在1萬歐元以上,2009年人均收入為14200歐元。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馬耳他投資、消費和出口對其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4%、-7.5%、5.2%,消費的萎縮導致馬耳他2009年GDP下降2.1%。2009年,馬耳他財政收入33.1億美元,支出37.4億美元。2009年,馬耳他通貨膨脹為1.8%。馬耳他最低薪水在歐盟國家中屬于中等水平。2009年馬耳他法定雇員最低月工資為630歐元。
2汽車市場概況
2.1概況
馬耳他國土面積較小,境內無鐵路,國內運輸基本依靠公路,316km2的國土擁有公路2254km。
馬耳他加入歐盟以后,歐盟每年給馬耳他一定數量援款,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改善公路狀況。因此,在馬耳他,汽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馬耳他本國雖無汽車產業,但馬耳他汽車普及率卻比較高,2008年,馬耳他汽車保有量達到277450輛,其中乘用車達到229016輛,占整個汽車保有量的82.5%,商用車保有量達到48434輛,占整個汽車保有量的17.5%。2008年,馬耳他汽車千人保有量為673輛。而根據馬耳他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到2010年第3季度末,馬耳他汽車保有量達到30.3萬輛,比2009年末增加近6000輛,馬耳他平均每千人汽車保有量達到736輛。馬耳他登記車輛中76.4%為私人所有。經營性車輛占車輛總體比重為15.6%。馬耳他私人車輛中,1.5L以下小排量汽車約16萬輛,占私人汽車保有量的70%。
2.2馬耳他汽車市場消費特點
馬耳他國內市場容量較小,且相對穩定。2004~2008年汽車市場需求基本在1萬輛左右波動,每年的增長很小。馬耳他新車注冊量近幾年相對穩定且銷量較小,每年維持在6000輛左右。2009年,馬耳他新車注冊量6003輛,其中,乘用車5503輛,占比91.7%,商用車500輛,其中又以載貨車為主,注冊量為472輛。2004年~2008年,馬耳他二手車注冊量相對穩定,與新車注冊量接近,2008年,馬耳他二手車5706輛,其中,乘用車注冊量4186輛,占比73.4%,商用車1520輛,其中又以載貨車為主,注冊量1500輛。
2009年,馬耳他國家的二手車新車注冊量增長較快。該年度馬耳他二手車注冊量大幅提升,共有11213輛二手車注冊,同比增長96.5%,其中乘用車9748輛,同比增長132.9%,商用車1465輛,其中載貨車1455輛。二手車注冊量的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二手乘用車的需求量增加引起。在2009年,許多歐盟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對家庭換購新車實行了財政補貼政策,并將淘汰的二手車出口到一些發展中國家。因為馬耳他市場的二手車主要來自歐盟國家,所以受此影響,馬耳他二手車市場價格已出現下降趨勢。
由于馬耳他本地并沒有汽車制造工業,所以馬耳他國汽車市場需求完全由進口汽車滿足。其新車主要來源于:意大利、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2008年,馬耳他從主要10個國家進口新車5006輛,占新車注冊量的93.5%。馬耳他進口新車主要來自日本,其次是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和韓國。馬耳他舊車主要來源于日本和歐盟,主要是由于日本和歐盟汽車工業發達,車輛淘汰比較快,其舊車車況比較好,車型也不十分落后,因而為馬耳他消費者所喜愛。
馬耳他汽車市場以小排量汽車為主,尤其是1300cc以下排氣量的汽車市場占有率較高,2009年占市場份額的44%。這主要是因為馬耳他大排量汽車政府的注冊稅較高,1300cc以下排氣量的汽車注冊稅新車為車輛海關估價的50.5%,而2000cc~2500cc排氣量的汽車注冊稅新車則為車輛海關估價的75%。另外,馬耳他汽油價格較高,這主要是由于馬耳他石油產品的進口全部由馬耳他能源公司控制,其壟斷了能源的進口、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所以在馬耳他使用小排量汽車將有助于節約車輛使用成本。
馬耳他的車輛售價較高,政府對于汽車征收較高的稅收。對于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進口車輛,除了征收平均8%的關稅之外,還征收增值稅和注冊稅。增值稅原來為15%,現在增加為18%。注冊稅根據車型號和排氣量來征收,以1800cc~2000cc的車型為例,新車的汽車注冊稅按照車輛海關估價的65%征收,舊車的汽車注冊稅最低為4200馬鎊。加入歐盟之后,馬耳他按照歐盟的關稅標準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進口車輛征收關稅,注冊稅和增值稅征收標準不變。對于來自歐盟國家的進口汽車,免除關稅,只繳納增值稅和注冊稅,2004年5月1日馬耳他正式加入歐盟之后,增值稅也予以免除,只需繳納注冊稅。
3汽車行業相關政策
3.1進口關稅政策
馬耳他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作為歐盟成員,馬耳他目前實行歐盟統一的關稅體系和貿易管理制度。對進口商品基本無配額等數量限制,只是特殊出口商品要有出口許可證。
在關稅管理制度上,馬耳他嚴格執行歐盟統一的管理制度,使用世界海關組織的《協調編碼制度》,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大部分商品征收進口關稅(見表2)。進口關稅按到岸價計算,由進口商在清關時全部支付。對歐盟國家產品免征進口關稅。某些進口后需經過加工、組裝或包裝后再出口的商品,可免稅或退稅。任何在保稅倉庫的進口商品再出口均無需支付關稅。
3.2汽車進口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馬耳他是《1958年協定書》
的成員國之一,出口到馬耳他的汽車整車產品,必須通過歐盟認證才可進入市場銷售。近年來,歐盟在制定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和尾氣排放指標時越來越嚴格。在過去10年內,新車的CO2排放量已經大幅降低,降幅接近20%。根據新的規劃,2012~2015年,歐洲汽車制造商必須提高車輛的平均燃油經濟性為每加侖43英里,到2020年必須達到每加侖60英里。較為嚴格的燃油經濟性標準給汽車制造商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也進一步增加了汽車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難度。總體上,歐盟對車輛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均日趨嚴格,通過表3即2009年6月~2010年4月新的EC指令可以印證這一點。
3.3自貿區建設情況
馬耳他是世界貿易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目前享受發展中國家待遇。2004年5月1日,馬耳他成為歐盟(EU)的正式成員,2008年1月加入歐元區。馬耳他沒有與其他國家締結區域貿易協定。作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又具有地緣優勢,馬耳他市場主要輻射歐洲,其市場也可以輻射到北非、南歐等地。
3.4其他相關稅收政策
3.4.1增值稅
馬耳他從1999年開始恢復執行增值稅制度,稅率為15%,2004年調整為18%。根據增值稅稅收規定,產品生產加工的每一階段的增值都需要繳納增值稅,包括:生產廠家、服務行業、批發商、零售商以及進出口公司。對來自于歐盟其他國家的產品,如果在當地已經繳納增值稅,可以視為已經在馬耳他繳付。
3.4.2機動車注冊稅
機動車注冊稅計征公式綜合考慮CO2排放量、注冊車價及車身長度。
3.4.3汽車年度保有稅年度保有稅
按CO2排放量和車齡計征,在車輛使用的第一個五年內,稅率僅按CO2排放量計征,稅額最低為每輛車100歐元(排放量不超過100g/km),最高為180歐元(排放量介于150~180g/km之間)。
3.4.4企業所得稅
根據馬耳他的稅收體系,在馬耳他成立的公司被認為是該國的納稅主體,如果外國人組成的公司,其控制和管理都在馬耳他進行,也被認為是馬耳他的納稅人,所得稅稅率為35%。
3.5車輛保險政策
馬耳他保險公司普遍承保的車輛保險險種包括第三者責任險,含防火、防盜的第三者險以及綜合險。車輛保險額的基數以其新車的購買價(含關稅與增值稅)為準,同時根據車輛年限進行折舊。第三者險的費率約為新車購買價的1%,含防火、防盜的第三者險費率約為3%,綜合險的費率約為6%,但如果車輛連續沒有索賠紀錄,保險費率最低可享受65%的折扣。
3.6投資政策
馬耳他政府鼓勵外商在汽車相關的制造和銷售領域進行投資。相關投資事務由馬耳他企業局負責。其職責是為在馬耳他投資的本國和外國企業提供一系列服務,促進貿易、投資和工業的發展。通常外國投資者可以100%擁有馬耳他的企業。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無外匯管制。在汽車制造業領域,通常的投資方式是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此外,該國還推薦兩種其他類型的公司,國際控股公司(IHC)和國際貿易公司(ITC),這些公司可以從一些國家與馬耳他簽訂的避免雙重征稅協議中獲利。根據《馬耳他企業法案》,對外國投資者提供一攬子優惠政策,鼓勵其投資促進經濟和就業的制造業,以及提供維修、保養服務的企業,如稅收減免、創業資助、探索獎金、研發鼓勵、培訓等。
4中國汽車企業開拓馬耳他市場概況
4.1概況
中國對馬耳他出口汽車整車產品很少,2009年中國對這其出口汽車整車8輛,其中,小轎車2輛,小客車3輛,大中型客車3輛。2010年1~9月,中國對該國的出口整車數量有所增加,其中,小轎車10輛,小客車3輛,大中型客車1輛,載貨車8輛。
2010年,中國廈門金龍客車有限公司成功地成為剛被德國DeutscheBahn公司收購的ARRIVA集團的合作伙伴,將為馬耳他國家的公交系統私有化改造項目提供200輛新型客車。這是中國客車憑借先進技術大批量進入歐盟市場的一次勝利。符合歐V標準的新型中國金龍客車將大批量進入馬耳他市場。
中國對馬耳他出口以汽車零部件為主,2009年中國對馬耳他出口汽車零部件412.6萬美元,同比增長32.97%,其中以行駛系統零部件出口金額最大,約占汽車零部件出口量的58.4%。
4.2未來發展前景
馬耳他具有理想的地緣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適宜的商住環境、優越的人力資源、穩健的政府管治、嚴格的監管體制、開放的經濟氛圍和友好的對外交往。盡管馬耳他本國市場容量較小,但作為開發歐洲、北非、中東市場的跳板,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由于馬耳他沒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因此對于來自任何國家的汽車都持歡迎態度。馬耳他加入歐盟之后,對汽車的技術和安全標準會日趨嚴格,一方面,對于進入馬耳他的中國企業而言將面臨更高的市場準入“門檻兒”;另一方面,馬耳他當地一些比較破舊的汽車將被淘汰,而對這些車型需求較多的人群通常收入不高,因此,具有價格優勢的汽車將會獲得一定市場份額。馬耳他新車進口商已對二手車進口提出意見,認為二手車進口沖擊了正常的新車銷售市場,二手車通常染也比較嚴重,因此馬耳他國家汽車進口商協會力主禁止二手車的進口。馬耳他政府已經提高了安全、環保等方面的檢測標準以及二手車的注冊稅。受此影響,未來馬耳他新車市場銷售量會有較大增加,尤其是價格低廉的汽車有一定市場需求。例如,印度產的塔塔汽車在馬耳他就比較受歡迎。如果中國汽車能通過馬耳他汽車市場的考驗,并占有一席之地,將對中國汽車開拓其他英聯邦國家市場提供很好的經驗。
5開拓馬耳他市場的建議
5.1明確汽車出口的指導思想,制定長遠出口戰略
馬耳他國土狹小,單純拓展市場現實意義并不是很大。不過由于馬耳他國家具有重要的地理優勢,可以借其開拓歐洲、北非和中東市場。因此,開拓馬耳他市場應當制定明確的長期發展戰略。汽車出口不應該是短期行為,中國汽車企業走向世界應是長期的、有計劃的,要制定明確的汽車出口指導思想和戰略規劃,包括產品適應性改進、分階段出口、營銷宣傳、售后服務網絡、配件供應等,不能將出口僅僅作為權宜之計,應該切切實實將其作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
5.2嚴把質量關,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許多馬耳他商人對于中國生產的產品留下了物美價廉的好印象,中國汽車企業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做好這一市場,以技術為本,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水平,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放棄以往的低端、低價戰略,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尋求質量與價格之間的平衡。同時,重視市場策略,豐富營銷方式,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樹立起中國汽車產品良好的品牌形象。
5.3高度重視市場調研
出口汽車企業應高度重視市場調研,盡可能細化對馬耳他的市場調研,不僅要研究當地人對各種汽車的偏好、購車意愿、理想價位,還要研究馬耳他的文化、地理、氣候等情況,汽車市場的價格行情、國際競爭態勢和變化趨勢,充分了解歐盟的相關技術標準、法規、認證情況,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動向。慎重選擇合作伙伴,深入研究當地法律,充分防范投資合作風險。
5.4完善產品適應性改進工作馬耳他屬于英聯邦國家,道路為左行,汽車方向盤在車的右側,與我國汽車正好相反;同時針對馬耳他地理和氣候特點,應對汽車做相應改進;針對消費者強調舒適性和喜好以較快速度行駛的特點,對汽車舒適性、動力性和安全性進行進一步完善。
5.5完善售后服務體系
汽車產品因其購置成本高,使用年限長,只有重視技術服務、建立切實有效的售后服務網絡,才能夠讓消費者安心購買,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打開市場并在市場上站穩腳步。企業應在設立售后服務網點的基礎上,保證供給充足的售后配件,便于消費者維修,重視客戶對產品的各項信息反饋,及時改進產品及服務。
5.6加強自律,避免無序競爭
產品的同質化、目標市場的同一化非常容易出現惡性競爭,同行之間為搶奪市場甚至不惜競相壓價,其后果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壓縮了自身利潤空間,而且為進口國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提供了口實。因此,為了保證長遠發展,出口汽車企業在加強行業自律的同時,國內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應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做好汽車產品的出口監管調控和企業間的協調工作,使汽車出口市場真正健康有序的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