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學歷求職者心理健康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8年末,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勞動力人數達2400萬,其中有1300萬為城鎮勞動力,還有800萬為下崗失業人員〔1〕。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失業”、“就業”、“裁員”成為當前人們的焦點話題。人們一般都認為就業困難群體和待業失業人員應該是那些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學歷較低、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可是,近年來人們發現,在眾多待業人群中,擁有“碩士”、“博士”等高學歷的人并不占少數。他們和其他求職者一樣,奔波于各個招聘會場和用人單位,希望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其實,早在幾年前,江蘇人才服務中心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在待業登記人員中就有博士和碩士。這些被稱為“天之驕子”的碩士博士們,也面臨著求職的壓力。而且,我們也聽到過一些高學歷者因求職失敗而自殺的新聞,這就讓我們對那些高學歷待業者在當前就業壓力下的心理健康水平產生了一些擔憂。于是筆者針對此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旨在調查高學歷求職人群在求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為高效準確地實施調查,我們將采用SCL-90量表對從蘇州市人才市場高級人才數據庫中選取的120人進行心理測試,運用SPSS13·0和Excel2003統計軟件對所測試的數據進行處理〔2~3〕,并依據統計結果分析被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的對象為取得碩士學位以上的人群。即向從蘇州市人才市場高級人才數據庫中選取的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10份,除去無效問卷11份,有效問卷為99份,有效率達90%。其中,男性有49人(49·5%),女性有50人(50·5%)。本調查時間為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采取集中時間段內多批次多人同時實施測試的方式。
二、研究結果
1.求職者各測試項目總體結果的比較
經過測試和運用SPSS13·0和Excel2003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我們發現99位求職者在SCL-90中各個項目上的得分總體來說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M全國=50)。換言之,就是這些求職者的心理問題比一般求職者要多,主要體現在強迫、焦慮、敵對、偏執和飲食睡眠等方面,見表1。
2.求職者各測試變量上的結果比較
我們對求職者的性別、工作經驗、學歷背景、專業做了統計比較,并用SPSS13.0軟件的獨立樣本T檢驗計算得知,這些求職者無論男女,無論是否具有工作經驗,無論是“海歸”還是本土高校畢業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均無顯著差異,見表2。
三、結論與分析
對以上數據進行比較研究后,我們發現高學歷求職者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和現象。當然,有些問題和現象是在我們的事先假設之中,有些卻出乎我們的意料,現將這些問題和現象總結為以下四點。
1.高學歷求職者總體來說存在較多心理問題
接受心理測試的99位高學歷求職者在SCL-90各個項目上的得分除人際敏感、抑郁、軀體化外,其余各項得分均高于全國平均分,而在強迫、焦慮、敵對、偏執和飲食睡眠等項目上得分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存在著顯著差異。這意味著高學歷求職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處于警戒線的邊沿,應引起我們的關注。雖然高學歷求職者在人才市場上一直是令人羨慕的“香餑餑”,但是隨著近年來研究生的擴招,全球經濟危機以及現代人才觀對用人單位招聘工作的影響,“高學歷”似乎已經不能成為求職的“敲門磚”。在這種形勢下,很多高學歷求職者也像其他求職者一樣,在求職過程中存在著焦慮情緒和飲食睡眠不佳等心理問題;再加上這類求職者在以往的生活、學習中都是令人稱贊的“佼佼者”,如今在求職道路上并不那么一帆風順,他們便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會因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而產生強迫心理;也有些“佼佼者”在求職競爭的道路上會對競爭對手抱有敵對的情緒,甚至產生一些偏激行為。
2.性別、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和所學專業并不影響求職者心態
我們憑借以往經驗得知:在求職道路上男性較女性更容易找到工作,而有工作經驗的要比沒有工作經驗的好找工作,那些曾在海外“鍍過金”的留學生要比國內高校畢業的博士、碩士更容易找到工作,許多新聞媒體也報道理工類的工作崗位需求量要大于文管類的工作崗位,但是以上現象并沒有體現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本次研究發現,在高學歷求職人群中,性別、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和所學專業并不影響求職者的心態。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各大高校開始擴招,隨之而來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擴招,都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但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在很多領域和區域都不平衡,因而在人才需求的層次、專業和數量上也不一樣。針對這一狀況,我國教育部每年都在調整各大高校的專業設置,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社會的發展也使得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很多職場上“三高”女性的成功案例,也讓大家消除了女性特別是那些高學歷女性在求職中處于劣勢地位的觀念。再者,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建交,讓國人擁有更多的機會出國深造,“海歸”派已經不是少數群體,在求職中也不再占據絕對優勢。此外,求職者有工作經驗過去是很多用人單位的首要條件,但現在很多大型的用人單位因受西方先進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影響,認為企業的發展更依賴于那些自己培養出來的員工,那些沒有工作經驗的高學歷求職者因具有很強的再學習能力和可塑性而成為企業的首選〔4〕。這些都使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在當前就業形勢下,以往就業的各種“潛規則”在高學歷求職者人群中失效了。
3.“三高”求職者的心理問題不容忽略
所謂的“三高”是指“學歷高”、“職稱高”和“年齡高”,當然這里的“年齡高”是相對而言的。照理說,擁有較高的職稱和學歷的求職者在求職道路上應該是很順利的,一般不會存在什么心理問題,但是研究數據顯示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從表3、表4可知,接受測試的年齡大的高職稱求職者在SCL-90中很多項目上的得分都偏高,特別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和飲食睡眠方面的問題要比其他高學歷求職者更明顯,可見“三高”求職者的心理問題更為嚴重。我們對此加以探究,發現原因主要有:(1)這些“三高”求職者大部分都已成家,要承擔撫育下一代的職責。工作的變動不單單影響著他們個人的發展,更影響著整個家庭,所以他們在求職道路上十分慎重,這也給他們帶來了較大的心理負擔。(2)由于他們的年齡比其他求職者大,所以他們的社會閱歷相對豐富,人格也比較成熟。在求職道路上,他們對人際之間的交往更加敏感,這也是影響他們心理和情緒的一個原因。此外,“三高”求職者以往都會被大家稱為年輕有為,這也讓他們對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充滿了期待和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社會就業競爭激烈,他們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這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也易于產生一些負面的心理問題。
4.不同區域、戶籍的求職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來自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和經濟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的求職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問題,而經濟水平處于兩者之間地區的求職者則擁有相對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時我們發現來自農村的求職者比來自城鎮的求職者在人際敏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為顯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西部人口流入中、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落戶就業,其中相當一部分求職者擁有較高的學歷和教育背景。但是由于近年來不少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為了緩解本市人口的就業壓力,出臺了一些“區域保護主義”的就業政策。這些政策對外來求職者的就業十分不利,甚至會把他們拒絕在職場大門之外,這就使這一部分高學歷求職者產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由于這些求職者大部分來自貧困地區和農村,過去為了完成學業給家庭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負擔,所以他們的就業求職目的很大一部分還在于要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或者是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在他們心里,認為只有求得一份好工作,才能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和親屬。這些原因都使得他們在強迫、抑郁、飲食睡眠、人際交往上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不過,與上述現象相對應的是來自沿海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求職者。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受2008的生活、學習中都是令人稱贊的“佼佼者”,如今在求職道路上并不那么一帆風順,他們便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會因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而產生強迫心理;也有些“佼佼者”在求職競爭的道路上會對競爭對手抱有敵對的情緒,甚至產生一些偏激行為。
綜上可見,高學歷求職者由于本身具備比其他求職者優越的條件,常常不會像求職弱勢人群那樣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他們在求職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他們也期待著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懷。當然,有關部門和各就業指導機構也對高學歷求職者提供了一些求職服務和幫助,但是,這些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和消除高學歷求職者在求職中遇到的心理障礙。因此我們希望,一方面高學歷求職者人群能正視自己在求職中所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在當前的經濟危機形勢下,也希望社會各界和相關部門能夠加大對高學歷求職者的關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