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農業園區信息技術發展應用情況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解石家莊市農業園區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情況,本團隊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農業主管部門、11家省級農業園區和4家農業物聯網生產企業進行了調研,對農業信息技術在石家莊市農業全產業鏈中的重點應用環節中園區網絡基礎、設備配備、物聯網建設、品牌建設、銷售渠道、質量追溯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石家莊市農業園區的信息技術應用范圍較小、程度較低,對信息技術的認可度低,已裝設備的應用率低。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研發低成本設備、開發通用管理平臺、制定園區信息化改造標準等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農業園區;信息技術;發展應用
近年來,隨著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當中的不斷推廣應用,目前已經成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也成為評判農業園區級別的重要標準。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可以為生產管理人員提供信息的查詢、分析、處理、輔助決策和自動調控等服務,可以提高生產的科學性,提高生產管理效率,且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益[1],因此,為深入了解農業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園區的實際應用情況,探尋農業信息技術在產前、產中、產后發展中存在的技術瓶頸、制約因素,我們對石家莊市農業園區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情況進行調研,并作出了分析,充分了解農業信息技術在石家莊市農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市場的需求,以期對石家莊市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廣提供決策參考。
1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考慮到農業信息化產品成本較高,操作使用與維護管理需要一定的技術基礎,且在現階段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在普通的農戶與大部分農業合作社生產管理中應用極少,因此本次調研對象主要選定為綜合發展力較強的現代農業園區包括市農業主管部門、2015-2017年本市所評選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市部分農業物聯網生產企業等相關群體,其中包括石家莊市農業農村局,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1家,農業物聯網生產企業4家。
2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典型調查方法,主要采用深度訪談與現場填寫問卷的形式,圍繞農業信息技術在石家莊市農業全產業鏈中的重點應用環節,對園區網絡基礎、設備配備、物聯網建設、品牌建設、銷售渠道、質量追溯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調研分析。本次調研針對省級農業園區發放問卷11份,問卷內容包括園區基本情況調查、信息化基礎條件情況以及信息技術應用情況,主要調查了園區經營面積、職工人數、主營產品、視頻監控系統、溫室智能控制柜、智能灌溉系統、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溫室環境監測氣象站、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及智能農機等方面。
3調研結果分析
3.1農業園區網絡辦公基礎情況
通過分析,在調研走訪的11家農業園區中,共有9家園區安裝有網絡,其中辦公電腦擁有量5臺以上的有10家,辦公電腦擁有量10臺以上的有7家,安裝有視頻監控的園區有8家。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基本的網絡和硬件配備為基礎,安裝有網絡,設備配備數量多的園區為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通過圖1得出,大部分的園區安裝了網絡,辦公電腦配備情況良好,用于安防管理的視頻監控配備良好。其中,某農業園區在硬件設備維護方面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鑒,其主要采用外包的方式,通過三方協議,外包市場中的專業人員會定期到園區檢查維修,園區的基礎設備運行基本正常。
3.2農業園區物聯網設備安裝應用情況
農業物聯網設備包括氣象站(包括設施溫室微型氣象站與大田數據監測氣象站)、智能控制柜、水肥一體化設施等,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園區發展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2]。由圖2可知,園區擁有氣象站的有5家,擁有智能控制柜的有8家(其中簡易控制柜1家),實現智能灌溉的有9家,擁有水肥一體化配比設備的有3家,但安裝后并未得到長期實際應用。據了解,農業園區的物聯網設備大部分來自于項目的安裝,而自發安裝的設備數量比較少??梢钥闯?,出于成本與經濟效益的考慮,大部分的園區不會主動去進行信息化的改造,仍然依靠較為傳統的管理方法,而種植養殖的管理都以聘用的臨時人員為主,由于其文化水平較低,設備安裝后使用的頻率也很低。3.3農業園區信息化平臺建設情況信息化平臺建設對于規范園區管理,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具有重要的意義,包括了園區宣傳管理平臺的建設,手機管理App的開發應用,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手段的開放,電商銷售也成為了拓展銷售渠道的新方式。由圖3可知,擁有宣傳網站的園區僅有7家,擁有手機App的園區有6家,但有4家使用頻率低,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有7家,擁有電商銷售渠道的有3家,調研的過程中,園區管理人員大多有開發相關平臺的意愿,但是迫于經營成本的壓力和生產人員素質等原因,都沒有更進一步進行開發。
3.4園區的經營類型、規模與信息技術應用程度的關系分析
石家莊市近年來評審的園區有19個,在走訪調研的11家企業中,有10家的核心區經營面積超過了130hm2,經營的種類中有5家以果樹種植采摘為主,有4家園區中有設施蔬菜,有3家園區以休閑農業為主,根據結果分析,設施蔬菜與設施果樹的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高,而大田種植與休閑農業園區的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低,運營規模大的園區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相對較高。
4對石家莊市農業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建議
4.1低成本、實用性強的信息化設備研發
調研結果表明,大部分的園區擁有通過信息技術提升園區管理水平的意向,但是苦于產品價格高、操作難度大、使用壽命短、維修不便、安全性低等原因,園區管理人員愿意維持傳統的人為管理,而不去進行信息化設備的使用嘗試[3]。因此,科研單位應在低成本、實用性強的信息化設備研發方面進行投入,積極引進人才,鼓勵科研人員投入到市場中參與創業創新,最大限度的激活市場潛力,推動農業信息技術的下沉發展[4]。
4.2開發適用性強的園區通用管理平臺和手機APP
市場中農業信息技術產品型號各異,數據展現形式各不相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數據的整合管理,數據的利用率也得不到提升[5]。探索建立一個通用的、實用性強的園區管理平臺與手機管理APP,商討開放更多的數據接口,園區可以通過用戶注冊,提交相應的信息,將園區的設備綁定在平臺當中,然后在平臺中選擇符合與自身園區的管理欄目,便可以園區進行信息化的管理[6],同時,平臺與手機軟件可以向社會開放,消費者可以了解到園區的生產情況,從而起到為園區宣傳的作用。
4.3農業園區信息化改造標準的制定
目前,制度層面并沒有相關的農業園區信息化改造標準,園區在信息化改造中比較盲目,在改造過程中由于改造不規范,缺乏規劃性、長期性,不僅容易出現建設項目缺乏實用性、先進性,還容易出現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等問題,同時在技術層面缺乏規劃性還易出現安全隱患[7]。因此,制定出農業園區信息化改造標準,為信息技術產品的接入提供技術規范,才可以更為科學的改造園區。
參考文獻:
[1]嚴玉英.淺析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山西農經,2018(18):46.
[2]鐘亞玲.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0):229.
[3]程麗紅,魏翀.農業信息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南農業,2018(19):61.
[4]周金蒙.大數據時代下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趨勢[J].吉林農業,2018(11):38-39.
[5]司姍姍.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展望[J].農業與技術,2017,37(14):14.
[6]李翠霞,左秀麗,王艷霞,等.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主要建設模式[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286,293.
[7]張煜晗,李玲玲,王聰,等.吉林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探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13):164-165,170.
作者:李海杰 田國英 楊英茹 高欣娜 黃媛 武猛 單位: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