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進口專業市場發展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發展的不同特征,將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發展歷程分為3個階段。第一、嘗試階段(2003-2005年):由于一部分在義烏從事貿易活動的客商對進口商品的需求,2003年,義烏商城集團在國際商貿城開始嘗試建立進口館,主要是為了滿足客商從事轉口貿易的需要。2003年先在國際商貿城一區設立了臺商館;2005年,商城集團又與韓國商會義烏支會在國際商貿城二區設立了韓國商品館。臺商館、韓商館的設立,為義烏小商品專業市場引進國際品牌開創了先河,開啟了進口專業市場的大門。第二、設立階段(2008-2010年):建立進口專業市場嘗試的成功,給義烏商城集團帶來了信心,又加之國家開始注重外貿轉型升級,于是從2008年起,義烏商城集團就開始正式設立進口專業市場,進口專業市場位于國際商貿城五區一樓,于2009年7月底投入運營。第三、發展階段(2011年—至今):2011年開始,義烏市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進口專業市場的政策措施,義烏進口專業市場進入較快發展時期。一是規模增長較快,截至2015年6月,進口專業市場經營面積達10萬平方米,商位400多個,館內設有食品、保健品、服裝、鞋帽、日用百貨等五大經營區;二是引進商品增多,已引進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5萬多種特色商品;三是源頭商品多,營銷渠道初步形成。目前,市場一級商達50%以上,直營店、加盟連鎖、分銷市場等模式也初步建立;四是市場銷售額快速增長,由于進口專業市場的帶動,2015年上半年,義烏市日用消費品進口627.71萬美元,同比增長135.69%。
二、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市場受到電商及進口基地的沖擊,先發優勢不足。進口跨境電商雖是進口模式當中的新生事物,但對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沖擊是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進口跨境電商平臺多,企業多。有資料顯示,截止2014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5000家,企業超過20萬家;二是進口跨境電商成交額增長快速。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進口比例達14.6%。三是進口跨境電商進口商品種類與義烏進口專業市場基本一致。當前,跨境進口產品主要集中在母嬰產品、化妝品、服裝、食品、生鮮、奢侈品等日用消費品上,這與義烏進口專業市場主要銷售產品種類基本一致,從而加劇了市場競爭。此外,國內各種層級進口基地的設立也影響了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集聚功能。目前國內進口基地類型主要有二類:一是國家級綜合型進口基地。如2011-2012年期間,國家設立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蘇州工業園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和寧波保稅區4個國家級綜合型進口基地,這些進口基地擁有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價格優勢和規模優勢,給義烏市場進口集聚能力造成了沖出;二是地方性進口基地。目前,全國多個城市正在建設各種形式的地方性進口基地,如溫州進口基地,青島進口商品總部基地、平湖生活商品進口基地、鹽都澳洲紅酒進口基地等等。總之,各種類型的地方性進口基地在一定層面上也弱化了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集聚能力。綜上,快速發展的電商和多層次的進口基地的存在削弱了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先發優勢。
2.市場經營主體實力不強,龍頭企業缺乏。調查發現,目前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經營主體類型主要包括生產工廠、貿易公司、百貨公司、個體商戶、網商等,其中絕大部分是個體商戶,公司類型的市場經營主體占比不高,只有20%左右,而且沒有業界有名、實力雄厚的公司。因此,當前進口專業市場經營主體實力不強。此外,從各經營主體的銷售業績來看,目前還沒有出現龍頭企業,甚至有一部分經營主體連生存都存在問題,比如據報道2015年有近1/3的進口館處于關門狀態。之所以會出現市場經營主體實力不強,龍頭企業缺乏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相對已十分成熟的出口市場而言,對龍頭企業的吸引力不強。畢竟目前義烏發展最成熟、最完善、規模最大的還是出口市場,因此,大部分經營主體仍愿意從事出口市場業務,這樣進口市場就很難從現有市場中吸引到龍頭企業。二是龍頭企業出現的時機不成熟。一方面是義烏進口市場發展時間短,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也只不過6年左右時間,短期內,普通經營主體很難快速成長為行業中的領頭羊。另一方面是當下小商品進口業務仍是一個新興業務,進口總體規模偏小。資料顯示:2014年全年,義烏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486億元,其中出口1456.4億元,進口29.6億元,進口規模只占出口規模的2%。
3.市場規模小,配套服務產業不完善。義烏進口專業市場規模小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市場經營面積小。義烏國際商貿城共有五區,目前只有第五區的第一層是用來做進口市場的,這說明目前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經營面積相對于出口市場經營面積而言還很小,還只是處于初始階段。二是整體交易金額小。盡管沒有直接的統計數據可以證明,但是資料顯示2014年全年,義烏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486億元,其中出口1456.4億元,進口29.6億元。進口總額中只有一部分是通過進口專業市場貢獻的,因此,目前義烏進口專業市場整體交易金額小。此外,由于進口專業市場形成時間不長,規模不大,因此相關配套服務產業還很不完善,比如專業從事進口物流的公司還不多,進口物流業還不是十分發達,相應的各種數據信息、進口貿易金融、進口跨境電商等相關服務業還很不完善,還亟需進一步完善等。
三、發展義烏進口專業市場對策
1.堅持引進日用消費品的市場定位,與電商融合發展。堅持引進日用消費品的市場定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可以融合義烏出口專業市場的各種優勢資源。在出口專業市場的基礎之上開辟義烏進口專業市場,本身就考慮到可以依托義烏出口專業市場已經發展十分成熟、十分完善、為數眾多的各種資源,比如客戶資源、銷售渠道資源、物流資源、外貿專業服務等優勢資源;二是可以融合外貿轉型升級的國家政策。外貿要轉型升級,一方面是出口商品結構要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是要積極開展進口業務,特別是國家當下比較重視日用消費品的進口,比如財政部宣布從2015年6月1日起,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三是可以融合國內消費者的進口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和國民收入的提高,消費者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發展日用消費品進口業務有強大的國內需求支撐。綜上,發展日用消費品進口業務融合了國家進口政策、國內進口需求及市場主體優勢,應該堅持。此外,為了促進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上規模、上檔次,必須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達到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效果,減少國內眾多電商和其他進口基地對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沖擊。具體做法是:一是繼續打造義烏進口市場“愛進口”獨立型電商平臺,使其在知名度、流量、功能上有進一步的提升。二要適時加強與國內外一線電商平臺的合作,擴大義烏進口市場的線上銷售渠道,提升轉口貿易的比重。
2.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發揮帶動效應。義烏進口專業市場與出口專業市場相比在各方面還存在著較多不利因素,比如市場不成熟,不完善,業務量小,盈利水平低等,這些問題造成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經營主體綜合實力不強,因此,義烏市政府必須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扶持中小商戶、貿易公司等進口經營主體,使它們當中的一部分在較短時期內可以發展成為行業的龍頭企業,再通過龍頭企業示范效應、帶動效應,推動進口專業市場上臺階、上規模、上檔次。具體做法是:一是資金扶持,可以通過貸款優惠、租金減免等方式扶持經營主體開展進口業務。二是加大招商力度,把好產品關。通過政府走出國門主動出擊的方式來豐富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博覽會招商的這種方式,主動到海外去尋求更多、更好的優質的制造商、生產企業,為這些企業通過義烏市場進入中國市場提供服務,同時給市場經營主體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選擇。三是提供各種培訓服務。發展消費品進口業務相對來說是一項新興業務,很多經營主體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政府有必要針對市場經營主體的各種需要,開展諸如進口貿易實務、產品知識、國際貿易法律知識等相關業務培訓,可以是現場培訓,也可以是線上培訓,提升市場經營主體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3.積極開拓國內外銷售渠道,完善進口服務產業。要擴大進口市場規模,實現規模經濟,降低商品平均成本,必須要建立各種各樣的國內外銷售渠道。具體做法是:一是依托義烏市場原有的銷售渠道,積極開拓進口商品內銷渠道。如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百貨公司、超市、批發市場、專賣店等,這是做好義烏進口專業市場最重要的部分。二是利用好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爭取做大做強轉口貿易。通過依托義烏出口市場,增加外商采購出口商品的種類,可以做好轉口貿易,這也是當初嘗試建立進口專業市場的主要原因。三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條件成熟的全國其他省份甚至海外城市設立義烏進口市場直銷點,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在建立直銷點時,要全盤考慮,一方面要注意增強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直銷點的數量,避免影響義烏進口專業市場的集聚能力。四是堅持與電商融合,不斷創新電子商務銷售模式。五是出臺相關措施,積極發展進口物流行業,培育進口貿易服務公司,利用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契機,進一步完善貿易便利化,打造高效、低成本的進口服務產業。
作者:嚴厚雁 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