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運行與市場發展關系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宏觀經濟運行與資本市場發展之間的總體關系,二者相互補充,互相促進。其次,分析了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從宏觀經濟的四個目標出發,分別探討了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各目標之間的關系,并結合證券市場分析了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最后,結合2015年經濟發展的實際與分析,對本輪經濟行情與宏觀經濟運行的關系進行了預測,并從資本市場出發,提出了如何更好地發展經濟的建議。
關鍵詞:
資本市場;宏觀經濟;宏觀經濟目標;中國未來經濟
資本市場是配置經濟資源的重要工具,是國家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托,也是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資本主義市場發展,充分發揮它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我們需要根據資本主義市場發展情況和國內的宏觀環境,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市場和宏觀經濟之間的關系。
1宏觀經濟運行與資本市場發展之間的總體關系
中國資本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轉變,資本市場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使得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質量和速度得到提高。我國宏觀經濟能夠迅速增長的關鍵在于金融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在資本的積累和增長過程中,資本市場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并且有益于提高儲蓄,進而使技術創新得到推動、資本得以積累。宏觀經濟對資本主義市場的影響主要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實現。具體如下:(1)利率變動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從而影響證券價格。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通過改變證券持有量,來增加或減少對證券的需求,進而影響其價格。(2)財政政策主要通過控制財政收支影響股價。財政支出增加,刺激經濟發展,利率下降,可能促使股市上升。同時,通貨膨脹與緊縮也會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而資本市場是國家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依托或傳導,許多財政、貨幣政策的具體措施,都是通過直接作用于資本市場而間接地作用于經濟的[1]。
2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得以推進,而這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著密切聯系。2.1經濟增長推動資本市場多層次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們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推動資本市場逐漸發展壯大,并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20年來,我國GDP的高增長速度引人注目,讓世界震驚,近年的GDP平均增長率在9.49%左右。我國的宏觀經濟實力整體的提升、快速的增長、改革的深入都是我國資本市場日益壯大與完善的因素。2011年融資融券業務的相繼上市,使我們國家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發展與股票市場都得到發展。股票市場籌資額從1991年~2011年期間在波動中上漲。從表1中的股票交易量來看,近年間股票市場規??焖偕仙?,且速度驚人[2]。我國股票市場中,為了使經濟中的風險能夠得到大幅度的削減和控制,要求我門國家金融機構通過持續改進服務和實力來適應不同的經濟主體要求。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是金融總量的擴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與此同時,商品經濟地快速增長、市場地急速擴大以及產量地上漲,也會促使財富產生,這些增加的財富會成為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的重要誘因。2.2我國資本市場多層次發展促進經濟的增長我國資本市場組成成分復雜多樣,股票市場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企業融資和金融機構的優化方面有不容忽視的作用。近年我國股票市場的籌資額緩慢平穩地增長,從1991年的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7506.22億元,20年間增長了192倍之多,此外,GDP也漲幅巨大。多層次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更加適應我國企業規模大小不一與融資需求的多樣性,同時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需求,從而提升資本主義市場的整體規模和企業實力,資源配置效率,進而實現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3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各個目標之間的關系
宏觀經濟的目標包括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四部分。以下將分別說明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的四個目標的關系。3.1資本市場與充分就業之間的關系資本市場的擴展和深化,大量金融機構的建立,提供就業崗位。同時造就了一批職業股民。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籌資渠道,便于促進社會投資,從而增加就業機會。并且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如會計、律師事務所等,讓這些行業對專業人才和普通職員的需求增加。這些都使得從業人員人數大幅增加。3.2資本市場與物價穩定之間的關系“預期效應”是指資本市場價格的上漲,會使消費者及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形勢有良好預期,消費者對商品與勞務的信心增強,從而使物價上漲;同時,企業投資的增加引起供給增加,物價下跌。兩者綜合作用,物價波動不大?!柏敻恍敝纲Y本市場價格上漲使投資者獲利,增加了個人可支配收入,從而擴大消費,引起物價變動。“替代效應”包括證券資產和貨幣資產之間的替代效應及股票市場與商品勞務市場之間的替代效應。前者指股票價格與貨幣需求負相關,股價的下跌、貨幣的需求上漲、貨幣供不應求、物價下降等;后者指股票市場與商品勞務市場之間的替代是正相關的,股價下跌,流入股市的資金減少,進而使商品勞務市場資金增加,其價格也隨之增加。3.3資本市場與經濟持續增長之間的關系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1)由于資本市場發展,使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出口需求發生變化,經濟得到提高。(2)資本市場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供給的層面,影響和推動經濟。(3)在開放經濟或向開放經濟過渡的條件下,市場本身的對外開放,也與宏觀經濟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4)資本市場可以通過貨幣、財政等經濟政策影響經濟增長,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說明了資本市場和經濟增長存在很大的關系,我們應該把資本市場納入宏觀經濟運行中,實現資本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3.4資本市場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關系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將會受到與資本主義市場相關的因素特別是利率影響。利率市場化的國家,資本市場價格如果下跌,“替代效應”也會相應地發生作用,資金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使貨幣市場慢慢流出資本市場,讓貨幣市場資金供應量上漲,進一步推動市場利率下跌。與之相對的,利率也會影響國際收支狀況。假使利率下跌,會有外國資金大量流出,這不僅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也會造成資本金融賬戶產生逆差,進一步造成部分或全部抵減經常賬戶的順差。所以得知,利率下跌會使國際收支狀況得以改善。與之相反,利率的上升會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3]。
4宏觀經濟行情
預測2014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GDP增速維持在8%左右。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迅猛,這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的態勢得以減緩。但實際上,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是建立在環境、資源損耗基礎上的,長期來看不可持續。此外,中國經濟市場由于房地產的畸形發展,再加上國有企業的壟斷經營以及央行的濫發貨幣,造成了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行勢不容樂觀[4]。在此現實狀況的基礎上,結合上面對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之間關系的探討,對此輪經濟行情及未來短期內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預測如下。(1)房地產下滑仍是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拖累,此輪下滑的主要因素在于住房市場內在供求格局發生變化,雖然政府將繼續出臺寬松政策以應對房地產下滑,但無法扭轉結構性下滑本身。(2)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預計2016年國內GDP增速將下滑至6.8%。由于中國經濟體量已顯著擴張,預計經濟增長放緩不會給就業帶來明顯壓力[5]。(3)改革開放的步伐慢慢加快。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將預期進行。預計未來兩年后,政府系統性大力推進“以法治國”的同時,房地產行業的下滑進一步拖累經濟的增長,導致改革壓力又大大增加。為降低房地產下滑和一些外部不確定的因素影響,我國預計將加快推動有利于增長的服務行業改革而且大面積擴大社保覆蓋范圍,來促進服務行業消費和投資。
5發展資本市場的政策性建議
鑒于我國資本市場與我國的宏觀經濟關系緊密,資本市場對宏觀經濟運行有著先行和預警的作用[6],故應該研究我國資本市場的周期波動情況,以預測宏觀經濟趨勢,實現對宏觀經濟的監測和預警。具體的政策性建議如下。5.1加速實現證券市場發展模式轉變嚴格界定政府在中國市場上的行為,政府在證券市場的行政能力放于市場規則與制度約束之下,把本該由市場完成的事情交還給市場,實現社會資源合理高效的配置。5.2盡快確定證券市場功能定位實現“籌資型”向“資源配置型”的證券市場功能定位轉型,提倡證券市場制度的改革與資源配置。企業的發展潛力、職業素養是判斷的標準。5.3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債券市場聯系著貨幣市場與金融市場,其進一步發展將完善我國的直接融資手段,給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首先,要統一債券市場,使投資者以同一債券賬戶交易場內外各債券品種,實現投資者和交易券種的自由流動;其次,積極改革債券發行機制,讓更多的一般企業能夠自主地發行債券,進一步增加債券市場的供應[7]。
參考文獻:
[1]許彩玲.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關系分析及政策含義[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1).
[2]王學坤.我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協調發展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3.
[3]王軍.資本市場傳導財政政策機制的理論及其實證研究[J].海南金融,2002(11).
[4]管清友.2014年中國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解讀[J].中國經濟周刊,2014(29).
[5]汪濤.中國經濟向新常態過渡——2015~2016年展望[J].銀行家,2015(01).
[6]許玲艷.我國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波動相關性的測度[J].統計與決策,2013(01).
[7]白欽先.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連通與協調機理研究[J].當代財經,2007(11).
作者:趙若怡 梁揚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