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形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受到了嚴峻挑戰。通過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現狀進行分析,剖析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所面臨的挑戰,為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提出對策與建議。
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提出一些建議。
1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情況
1.1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模從2011年以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其交易額每年都有所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表1),2016年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達到17466.52億元,同比增長12.10%,比2011年的11829.72億元增長了47.65%。但全國農產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形成的商業業態,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業態。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70%以上的農產品需要經過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流通,農產品批發市場對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漸普及,消費者觀念的轉變,農產品流通方式發生了極大變化,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本文擬通過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的現狀分析,為我品市場數量有所減少,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產品市場數量有966個,同比下降1.33%,其中農產品綜合市場數量整體保持平穩。以上數據表明,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還能保持穩步增進,而農產品市場數量的減少也同樣表明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正朝著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1.2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批發的種類和模式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根據交易商品的種類范圍主要分為綜合型批發市場和專業型批發市場。綜合型批發市場指日常交易農產品在三大類以上,而專業型批發市場則是日常交易農產品在兩類以下(含兩類),我國主要以種類多樣的綜合型批發市場為主。我國大多數農產品批發市場都是以批發和零售共存的模式為,主批發和零售沒有十分明顯區分,單純的農產品批發還是相對較少,基本上都是批零兼營。
1.3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趨于規模化、專業化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人口不斷增加以及國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農產品消費方式要求也有所提高,倒逼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了相應的升級改造。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鼓勵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和投資合作,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11月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再次強調要“優化城市流通網絡,暢通農村商貿渠道,加強現代批發零售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發展商貿綜合服務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以及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物流(倉儲)配送中心、農村郵政物流設施、快件集散中心、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推動各類批發市場等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轉變經營模式,利用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進行升級改造。”在市場的需求倒逼以及這些國家政策意見支持下,我國許多城市都規劃并建設了一定數量的專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
2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
2.1基礎配套設施整體水平較為落后,不適應新時期消費需求當前,我國多數城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還是存在基礎設施陳舊、配套設備不完善的現象,這些問題在中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尤其突出。由于近十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變化,相應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我國有很多市場還是處于以前那種陳舊的規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求。落后的規劃經常導致農產品批發市場經常出現人、車、物混亂的現象,進而對周邊地區的交通產生不良影響。除此之外,一些中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農產品準入方面監管不到位,農殘檢測室虛設甚至沒有,導致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存在很大的監管漏洞。
2.2行業競爭激烈,缺乏統一規劃由于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開設暫時還沒有納入政府的統一規劃之中,大部分都是由私營企業運營的,因此經常出現市場重復建設的現象。相對密集的同類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會導致彼此之間產生惡性競爭,出現“價格戰”甚至爭搶客戶等問題,這極大擾亂了市場的正常運營秩序,阻礙了當地農業經濟的良性發展。
2.3信息化水平較低,營銷手段單一現如今我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系統還是處于初級階段,相關信息的搜集、分析處理能力比較低,無法及時提供農產品相關具體信息。主要是因為市場的運營主體大多是私營企業,由于自身經營以及客戶要求等各方面利益交雜導致市場運營方無法及時掌握到市場內銷售的農產品具體信息,如價格、交易額和進出貨量等涉及到的具體銷售情況的真實信息很難準確搜集。同時,大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在信息系統方面的投資較少,往往只有一塊LED顯示屏,展示的信息單一且更新速度慢。還有許多中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甚至沒有電子顯示屏,導致農產品信息不及時。
3新形勢下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對策建議
3.1加強公益性建設,改造完善市場現有配套設施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行業,政府應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政策扶持力度。首先,政府應該在宏觀層面對管轄區內的農產品市場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引導市場按規模等級進行分級設立,保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良性發展。在硬件設施升級改造方面應該加以財政投入,助力市場經營者改建或擴建現有的空間,重新規劃布局各項簡陋陳舊的設施,尤其加強人、車、物流的道路規劃。同時,市場經營者應該優化市場綜合化功能,根據自身規模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如物流加工、信息、配送、檢驗和結算等部門的建設。
3.2建立切實有效的信息搜集體系,實現產銷信息資源共享信息一直以來都是商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上很大部分盈虧都與經營者所獲取的信息相關。隨著現今互聯網進一步的發展和普及以及各種智能通訊設備的層出不窮,信息的數量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以前,而且流傳的信息真實性有待甄別。近年來,“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的事件大多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如信息遲滯或者虛假會導致種植戶盲目跟風種植,造成菜賤傷農。有學者認為將來的核心競爭力會逐漸轉移到信息方面,尤其是對大數據的搜集、處理、分析和利用能力上,這在政府正不斷強調建設大數據平臺中可以得到體現。因此,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的力度,多出臺相關政策,而另一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者更應該主動積極地搭建大數據信息處理系統,建立切實有效的信息搜集體系,實現產銷信息資源共享,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供需環境。
3.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品牌化建設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將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這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這里提幾點建議,一是建立農產品流通追溯的體系,強制要求入駐的批發商建立進貨來源記錄和索證制度,確保可以尋找到問題產品的源頭;二是建立農產品進駐標準,對入場的農產品進行審核篩選,全力保證農產品的品質以及合理安排市場內的商品種類構成;三推進品牌化建設,市場應根據當地特色結合自身定位,以做強、做精為指導,以消費者滿意為宗旨,努力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市場品牌。
參考文獻:
[1]楊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目標和路徑[J].經濟縱橫,2016,No.372(11):121-124.
[2]牛文旭.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現狀分析[J].河北企業,2016(3):50-51.
[3]譚長路.重慶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師教育學報,2010,08(3):82-85.
[4]馬増俊.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現狀及熱點問題[J].中國流通經濟,2014(9):8-12.
作者:周權駒 許桂蓮 單位:廣東龍門縣龍潭鎮人民政府 龍門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