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經濟地質勘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地質勘查簡析
地質勘查是地質勘查工作的簡稱,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巖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質勘查工作。比如:礦產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勘查、工程地質勘查等。在我國實際地質工作中,還把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為5個階段,即區域地質調查、普查、詳查、勘探和開發勘探。
地質勘查工作從經濟意義上可劃分為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兩類。
公益性地質工作主要包括區域地質調查、區域水工環地質調查、區域物化探調查、遙感地質調查、地質災害調查、海洋和極地地質調查、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的礦產資源調查,以及與上述地質調查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究等。
商業性地質工作則是指礦產勘查和為某一特定主體提供服務的水文、工程和環境地質勘察。其成果具有盈利性,為特定的企業單位進行專屬性服務,成果的產權歸投資者所有,法律保護其合法權益。
三、地質勘查工作改革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隨著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地質勘查工作面臨的形勢已發生了重大變化。
首先,政企事分開有了實質性進展。1999年,國務院作出了地勘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其方向是地勘隊伍屬地化管理和逐步實現企業化經營。
其次,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分體運行也有了突破性進展。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分體運行,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地質勘查應當依據服務對象和工作性質,劃分為國家出資與企業投資兩部分。
第三,國土資源部的組建實現了從陸地到海洋,從土地到礦產的集中統一管理,工作領域拓寬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突出“新”和“大”,強調用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國土資源綜合調查。可見,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果地質勘查工作不能盡快適應這些變化,就將難有作為。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從而給地勘工作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改革方向。換句話說,地勘工作改革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必須符合我國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將在本世紀末,初步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6年7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提出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應當遵循政事分開、推行事業單位社會化的方向,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和事業單位自身發展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朱镕基同志曾明確指出,事業單位也要調整和改革,除教育單位和極少數單位外,原則上每年減少財政補貼1/3,三年實現自負盈虧。政事分開、事業單位的企業化經營,是國家對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決策。由于政企(事)不分,影響了地勘單位活力的增強,使地勘單位難以成為“四自”的經濟實體。長期以來,地勘隊伍形成的部、局、隊三級管理的垂直領導格局,使地勘單位被束縛在一定的工作區域,地勘任務由中央地勘計劃層層下達,造成地勘工作既難以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又難以突破區域限制而真正融入市場中。目前除石油、天然氣外的地質勘查資金,仍主要由國家承擔,既使國家負擔太重,又使地質勘查規模萎縮。公益性地質勘查成果沒有實現社會共享,造成工作重復,效率不高。
其次,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地質勘查工作體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朱镕基同志1994年指出,地質勘查隊伍要逐步劃分為“野戰軍”和“地方部隊”,“野戰軍”吃中央財政,精兵加現代化設備,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工作。“地方部隊”要搞多種經營,分流人員,逐步走向企業化。朱镕基同志的指示為地質勘查隊伍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國土資源部的組建則為進一步深化國土資源管理體制和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第三,必須符合地勘經濟與區域經濟相結合的要求。地勘工作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工作,稱之為“經濟建設的先行”,同志稱之為“基礎產業”。地勘工作既要為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又要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應該實行分級管理,各有側重,相互配合,相互銜接,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地勘工作的發展。礦產勘查工作是礦山采掘的前期工作,礦山采掘是礦產勘查的直接服務對象,國際上礦產勘查和礦山采掘是經濟關系最為密切的關聯產業,組織形式上也常常是探采結合的統一經濟實體,普遍稱為礦業公司,地勘隊伍實行屬地化管理并逐步實現企業化經營的改革取向,有利于地勘工作與礦山采掘工作的結合,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加強對本行政區內的地勘工作和礦山采掘工作的統籌安排和布局,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地勘單位轉變觀念,轉變機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主動與地方經濟融合,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增強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在這方面,許多省份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驗。
盡管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地質事業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工程地質工作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難題,但,是挑戰更是機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大力培養新型地質人才,合理有效引導資金,使工程地質事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