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金融信貸指標體系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綠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投融資決策的基本準則,以支持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以此達到金融機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綠色金融信貸統計則是其基礎性工作,可以反映綠色發展的成效以便決策參考。本文以撫州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分析近年來綠色信貸發展的情況,提出健全綠色發展產業的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信貸統計;政策建議
一、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概況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金融以及綠色金融。我國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將“綠色”作為今后我國發展的主流。周小川行長在2016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年會上指出,G20成立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是因為良好的環境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已成為全球的共識,建立綠色金融系統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在2015年3月14日,國務院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了“綠色化”發展,強調“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性,就是這種價值觀的體現。綠色發展與環境的可持續性不僅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也已經成為全世界發展的重中之重(G20國峰會的共識),不僅會引領著中國發展思維的轉變,而且會促使經濟增長向更加“環境友好型”轉變;同時,建立綠色金融系統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且取得了部分成績,在接下來的五年里,我國每年在綠色產業中的投資將超過6000億美元。可以想像更多的正向激勵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將要我國落地生根成。
二、綠色信貸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
國際公認組織將綠色產業的定義為:基于生態安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經濟活動以“綠色”機制作用力求在資源使用上節約、污染減少、生態、低碳、循環、可持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基于學術界對綠色行業的分類,可將綠色信貸統計的要素分為:綠色信貸主體要素、綠色信貸要素和綠色信貸質量要素等三個主要部分,依此三個部分的結構性數據可以進行相應的歸類處理,但關鍵是綠色產業的分類確定。
(一)綠色信貸主體要素綠色信貸主體指申請辦理綠色信貸的主體,特指向銀行申請貸款的個人、企業和集團組織。就綠色信貸主體而言可以是上述對象,其主體要素主要包括:1.個體:借款人名、身份證號、經營行業、授信額、貸款用途等;2.法人組織(企業、機構組織和集團組織等):組織名、主要法人代表、社會統一征信代碼、所屬行業,經濟組織性質和規模、注冊屬地、主體信用級別、授信額、貸款用途等。
(二)綠色信貸要素綠色信貸是貸款的一種分類,為全面反應此種貸款,參照一般的分類標準進行描述。它主要包括貸款余額、貸款期限、幣種、利率水平、貸款擔保方式、貸款種類、貼息與否等。
(三)綠色信貸質量要素對綠色信貸按國際金融同業標準分類評級,即將綠色信貸的形態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個等級,后三類貸款稱為“不良貸款”或為“有問題貸款”。通過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投向考察,可作出綠色與否的分類,結合綠色信貸諸多要素,我們就可以構建如下綠色信貸質量統計表、綠色信貸分類統計表等。
三、撫州市綠色信貸發展情況
基于綠色產業的劃分,綠色金融信貸統計制度的建立及指標體系的構成,對撫州市轄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投向及存量數據進行了統計,以季為統計頻度,數據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從其信貸管理系統中全科目提取數據,并根據綠色產業的內涵及信貸投向的信息,進行分類匹配處理。以下是撫州市2018年一季度綠色信貸概況:
(一)從存量上看,綠色信貸占比減少、質量高2018年3月底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166.16億,占當期全市信貸余額的11.56%,較上年未下降4.49個百分點;較年初新增綠色信貸22.41億,占當前全市一季度新增信貸的32.79%,比上季下降6.21個百分點。2018年3月底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綠色信貸717筆,同比少144筆;新增余額22.41億元,同比多增8.7億;其中,法人新增171筆,同比多80筆,新增余額21.26億元,同比多增8.856億元;個人新增546筆,同比少224筆,新增余額1.15億,同比少增0.194億元。綠色信貸不良貸款共計93筆,余額8462.89萬元,較上年未多47筆,較上年未多1256.6萬元。盡管筆數季度同比增加55筆,但總量減少7167萬元。本季度全市銀行業綠色信貸不良貸款沒有新增。
(二)從貸款投向上看,綠色信貸余額主要集中環境友好業、資源環境業2018年一季度新增量主要集在資源環境業和環境友好業。2018年3月底環境友好型的貸款余額為55.06億元,占當期全市綠色信貸余額的33.14%,其中,生態保護業、節能環保業、環境友好業、綠色科技業的貸款余額分別為貸款余額為0.58、15.97、37.50和1.01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0.176、0.43、5.70、0.185億元;資源節約型的貸款余額為111.09億元,占當期全市綠色信貸余額的66.86%,較年初增加15.92億元,其中,資源環境業、資源節約業的綠色貸款余額分別為104.3和6.77億元,分別較年初新增14.54億和1.37億元。資源環境業和環境友好業的綠色信貸余額占比分別為62.79%和22.57%,本季新增占比分別為64.89%和25.44%。
(三)從份額上看,農業發展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份額最大2018年3月底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份額占比前六位的是農發行44.72%,農行占11.33%,建設銀行占8.11%,交行占8.10%,上饒銀行占6.57%,全市農商行系統占11.40%,其中,市農商行占2.86%。在一季度新增的綠色信貸22.41億元中,農發行增加12.05億元、上饒銀行增加3.08億元、交通銀行增加3.0億元,全市農商行系經統增加2.85億元,其中增加較多有金溪農商行增加0.78億、市農商行增加0.50億元。四、撫州市綠色產業發展相關建議“綠色發展”的理念,已從我國戰略國策層面,落實到了具體的實踐層面,即將有別于唯GDP論的發展。撫州市綠色信貸總量在起步階段總量較少,涉及到的產業也不均衡,綠色發展不僅涉及到對傳統發展理念的揚棄,更重要的在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和諧發展。正所謂“陽臺漫道雄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圍繞綠色崛起、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制定綠色規劃,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方向本著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統籌規劃“十三五”綠色發展的生產、生活以及生態空間,細致研究循環可持續經濟、環境生態保護、垃圾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等生態文明規劃的編制,圍繞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綠色產業三方面,優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梳理優質綠色、關切民生的重大項目工程,納入“十三五”規劃體系,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規劃的引領作用。
(二)進一步發展綠色產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支撐著力推進生態經濟化與經濟生態化,堅持以“生態+”為先的產業理念,堅持以綠色低碳工業化為核心,共同推進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發展,加快構建生態有機的綠色農業發展體系、環境友好的綠色工業體系、集約高效的綠色服務業體系以及綠色金融發展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動力、新支撐。
(三)進一步打造綠色品牌,為生態文明建設構筑優勢立足我市綠色資源優勢,依托產業化的農業龍頭企業,以全市11個縣區示范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健康種養殖工程和特色農林產品為主旋律,全面打響“生態撫州市、綠色農產品”品牌;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打造新時代撫州工業綠色制造名牌和農業生產品牌;著力做大做強生態旅游、民生健康等產業,塑造服務業特色品牌,加快推動撫州綠色品牌走向全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四)進一步創建綠色文化,為生態文明建設凝聚共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價值觀,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圈創建宣傳活動,樹立綠色政績觀、綠色生產觀、綠色消費觀、綠色發展觀,形成崇尚生態文明崇尚美麗健康的社會新風尚,讓“大生態”理念融入社會各領域,形成政府、企業、公眾三位一體、全民、全方位參與的生態共治共管共享體系。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2016-08-31.
作者:鄢文博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撫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