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營銷職業能力的營銷策劃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學生職業能力要求與《營銷策劃》課程匹配度調查
(一)調研對象及方法為了對學生職業能力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我們以浙江中醫藥大學為例開展了《營銷策劃》課程與職業能力匹配度的問卷調查。對市場營銷專業在校學生采用隨機調查的方法,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率為98%。對于營銷專業畢業學生們的調查形式主要以網絡問卷為主,共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回收90份,有效率為90%。受訪的在校學生年級:大一占14.29%,大二占12.76%,大三占34.69%,大四占33.16%。畢業學生的就業范圍:民營企業占66.7%,合資企業占11.1%,外資占22.2%。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1、營銷專業職業能力需求從問卷結果來看,在校學生認為對營銷類崗位來說溝通表達能力、理解創新能力和吃苦耐勞能力是排名前三位的職業能力。畢業學生認為對營銷類崗位來說溝通表達能力、理解洞察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是排名前三位的職業能力。兩份結果的差異不大,可見在校學生雖然沒有實際的營銷類崗位就職經歷,但對于營銷專業的職業能力把握比較準確。2、營銷專業職業能力與課程匹配度如前所述《營銷策劃》作為綜合各營銷專業職業能力知識的課程通常在高年級開設,我們希望了解營銷專業職業能力與課程匹配度。為此我們設計了兩個問題,對于未上過該門課程的學生詢問其對《營銷策劃》的感興趣情況,對于上過該門課程的學生及畢業學生詢問其對課程的滿意度、職業能力培養的幫助程度。問卷調研結果顯示,在校學生中63%的學生表示對《營銷策劃》的學習有興趣,但對該課程與職業能力關聯有一定了解的只占到59%;在上過該門課程的學生及畢業學生中有86%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對未來職業生涯有幫助,有90%的學生亦認為學習該課程能夠有助于促進各類競賽獲獎以及科研能力提高,而競賽和科研間接對就職帶來積極影響,對工作能力提升也大有裨益。3、授課方式與職業能力培養雖然營銷專業在校學生和畢業學生對營銷職業能力與《營銷策劃》課程匹配度較為認可,但在具體授課方式上,81.1%的在校學生和77.8%的畢業學生認為傳統的《營銷策劃》授課方式需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營銷職業能力的培養。相對而言,案例研究法、親驗式教學法、討論法等授課方式更受學生們青睞。在授課媒介上,62.2%的學生傾向于采用網絡課堂的途徑,提高互動性。56.8%的學生更喜歡通過網絡課堂下載學習資料,提高及時性和自主選擇性。
二、提高營銷職業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增強學生有關營銷專業職業能力要求的了解程度以往學生們在拿到教學計劃時只能看到本學年或者大學期間有多少門課程要學,并不了解課程設置的目的以及與職業能力培養間的關系。雖然有諸多大學開設了各類選修課程,學生按學分制學習,在課程選擇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倘若學生對職業能力要求一知半解,那么課程的選擇和學習將會比較盲目。在本次調查中學生雖對《營銷策劃》課程感興趣但對其在營銷專業職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卻不勝了解。因此,幫助學生首先明確營銷專業職業能力的要求至關重要,教學計劃并不是面向老師的,更應該面向學生。這并非是要學生來參與教學計劃制定,而是要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之前,或者在專業方向選擇之前充分了解本專業各課程與不同職業能力的匹配程度,明確學生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在提高興趣的同時有的放矢地選擇課程進行學習,而不是帶著模糊的認識盲目的學習。就《營銷策劃》來說,其核心知識體系是確定策劃目標—展開調研—創意設計—方案寫作—方案確定—實施評價,相應的職業能力培養包括市場調研能力、理解創意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執行能力等,如在學習前學生就職業能力以及上述匹配度在腦海中有清晰的脈絡和框架將更有助于專業學習和職業能力培養。
(二)應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如今的大學生更樂于凸顯個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方式,不愿被傳統教學方法束縛思想,所以單純講授法已經逐漸被大多數學生所排斥。案例研究法結合市場實際,以典型案例為素材,并通過具體分析、解剖,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營銷情景和營銷過程,建立真實的營銷感受和尋求解決營銷問題的方案,凸顯了案例教學的特色與團隊學習的重要性;討論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親驗式教學法即通過設計與課程有關的游戲,使同學們在游戲中體會課程的相關知識,從而讓知識點更加深入人心。這三種教學方法都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更能適應于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要。不僅傳統教室和實訓室可以開展上述教學方式,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突破教學的時空限制,可以將不同教學方式整合并提升。無論是市場調研、創意設計,還是方案寫作、方案確定,越來越多現實中的營銷策劃步驟需要借助網絡平臺實現,溝通交流和策劃方案的實施也逐步采用虛擬的方式來完成。在學習中直接通過網絡平臺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更可以做到學習與現實場景的無縫鏈接,為職業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三)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實現職業能力的分步式培養最后,雖然學校負責學生的培養和塑造,但是企業才是學生們最終的歸宿。所以只有學校和企業雙方面達成良好的合作行為,才能共同促進學生們職業能力的良好養成。為此,可以從內部與外部雙方面共同進行。內部方面:借助實訓室和網絡平臺,以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為導向,加強創新精神。例如,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小班化教學、增加實踐教學點課時、及時引進營銷相關案例分析等,確保學生們能夠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外部方面:學校和企業可以立足于雙方的需要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有計劃地將學生輸送到一線營銷崗位,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使學生們的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要求通過實踐檢驗其匹配度,對于不足的部分通過企業導師的指導和回校后的課程學習加以彌補,反復多次以后將營銷專業課程學習和學生職業能力匹配度達到較高的水平。
作者:盧小涵項瑩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