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進德修業提升職業素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高校就業工作人員面臨的形勢
(一)重要性增強。計劃經濟時代,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的任務是:認真執行上級單位下達的分配計劃。那時的就業工作部門只是一個普通的職能部門,對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并不高。而制度改革之后,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國家教育部門與國家領導人的報告中多次要求要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就業提高到講政治、講大局、講穩定的高度來認識,號召充分認識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動力量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很多家長也逐漸將專業的就業難易作為選擇大學與專業的一個重要因素,畢業生的就業對學校的招生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很多高校也逐漸認識到,就業工作將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發展。因此,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的重要性也明顯增強。
(二)理論性增強。過去,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按照分配計劃進行,對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沒有太高要求?,F在高校的就業工作除了為畢業生宣傳講解就業政策、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分析就業形勢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入學后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塑造學生的個性特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與實施,這就需要就業工作人員有扎實的理論基礎。
(三)指導性增強。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由于成長環境的獨特、生存空間的自由以及與網絡世界的廣泛接觸,使學生畢業時,社會經驗不足,對職業的認識與理解不夠全面,擇業觀不正確,很容易人云亦云,在擇業過程中受到挫折后很難快速調整好心態。因此,高校的就業工作人員就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為學生答疑解惑,端正學生就業心態,進行就業觀念的糾正,提供科學的就業評估,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就業定位,幫助學生制定有效的就業計劃并協助學生予以實施。
(四)前瞻性增強。對于就業工作而言,前瞻性就是要求就業工作人員要能夠走在時代的前沿,時刻關注社會發展狀況和經濟形勢的走向,了解市場的供求信息,準確地分析畢業生在就業當中面對的各種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引導畢業生實現順利就業。以前,畢業生就業主要以高校為主,學生只需等待計劃部門的分配方案,學校按照計劃分配后便可去單位報到后投入到工作當中,不需要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形勢有太多了解。而對于現在的就業工作而言,前瞻性變得愈發重要。事實證明,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若沒有前瞻性,指導工作便無法開展,在就業過程中就會處于被動狀態,喪失主動權。
(五)研究性增強。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要做好就業指導工作,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和理論,建立自己完善的知識體系。而要做好就業工作,單純靠學習是不夠的,要在知識的積累的基礎進行研究,這包括對經濟形勢、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擇業觀念、就業指導理論、就業市場以及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切實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二、具備進德修業式涵養就業工作人員應有的職業素質
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對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高度負責,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以良好服務態度投身于工作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成為具有進德修業式涵養的高校工作人員,努力提高學校辦學育人的規格與境界,最終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人才。具備進德修業式涵養就業工作人員應有的職業素質有:
(一)優良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位職業人所必備基本品質。高校就業工作人員作為教師群體,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地位,受人尊崇,優良的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二)積極的工作態度。態度決定行為,一個人對待工作是竭盡全力還是敷衍了事,工作心態是安于現狀還是積極進取,完全由工作態度決定。態度積極與否,工作的成效截然不同。高校就業工作人員最終的服務對象是學生,他們的工作可能會影響到學生人生發展軌跡,因此必須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
(三)扎實的理論積累。理論積累是開展就業指導的前提,沒有扎實的理論積累,指導工作就無從做起。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就可能將學生引導至錯誤的方向,對學生的職業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高校就業工作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積累。
(四)高效的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就業信息的來源很多,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的主要來源是就業工作部門,面對各式各樣與就業相關的信息,就業工作人員能否及時、高效地獲取它,予以正確處理并傳遞給學生,直接決定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與應對,影響著他們擇業的具體進程與最終效果。因此,高校就業工作人員必須具備高效獲取信息和合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調研分析與預測能力。通過對市場的調研和分析,可以獲取第一手就業信息,進而制定或調整出合適的應對策略,才能確保就業工作有效開展和實現畢業生的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因此,就業工作人員要在關注市場信息的同時,加強調研,深入分析,并預測短期內的就業形勢。
(六)較強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就業工作人員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還包括用人單位,經常需要和用人單位進行溝通,了解單位的具體信息、招聘需求等多方面信息。較強的溝通與表達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就業工作人員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相關就業信息,也能夠為學生和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
(七)過硬的組織協調能力。畢業生主要的求職渠道是校內各種招聘會,其中包含大型招聘會、不同地區與行業的專場招聘會、單個用人單位的專場招聘會,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能否組織好用人單位參加,安排好招聘會場地,做好現場服務工作以及會前會后的接送工作,是確保招聘會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學生能否全心投入應聘工作的保障。因此,具備過硬的組織協調能力顯得尤為必要。(十)較好的個人形象與氣質。就業部門是高校的窗口部門,同時承擔著對內和對外服務工作,良好的個人形象與氣質有助于提高學生、用人單位對學校和就業部門的信任度,提升學校就業工作的實效性。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較好的個人形象與氣質是可以通過歷練、讀書等方式進行培養的,并不單純指長相的好壞。
三、提高就業工作人員職業素質的途徑
(一)提高職業認知。高校就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職業的認知度,了解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的轉變與發展,避免舊模式下的就業思想和行為,要深刻認識到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就業工作對畢業生前途、學校聲譽、社會對學校信任度的關系,樹立做好本職工作牢固的信念、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開展。
(二)加強理論學習。目前,很多高校的就業工作人員在上崗前并沒有經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導致個人素質和能力的良莠不齊。因此,一是高校要創造條件,對就業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幫助其加強理論積累,提升工作能力;二是就業工作人員自身要利用現有的條件(例如書籍、網絡等),加強理論學習,構建完整的就業理論體系,不斷提升職業素質。
(三)參加業務培訓。為了做好就業工作,高校就業工作人員應該積極參加學校、部門或專業培訓機構的培訓,在業務培訓過程中認真學習,主動思考,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要多向前輩請教,并將培訓內容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相結合,增進理解。
(四)開展調查研究。高校就業工作是一項時效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沒有開展實際調研,不了解市場實際情況,只按照理論知識開展就是“紙上談兵”。就業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市場調研的重要性,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是自己成為信息的主動尋找者和分析者,避免被動接受就業信息,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
(五)學會情緒控制。有研究表明,高校就業工作人員,是高校中工作壓力最大的人群。同時,由于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人,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情緒波動較大的情況。因此,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要學會調控自我情緒,懂得用合理的方式發泄情緒,不把其他原因造成的情緒帶至工作當中。
四、結語
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完成好這一工程,就需要就業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高校就業工作人員,應以“進德修業”為導向,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做好為畢業生和學校的服務工作。同時,鑒于高強度的工作負荷,高校應當加強對就業工作人員的關懷:一方面是加大培養力度,一方面應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荷。
作者:殷偉繆乾單位: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