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創業就業職業素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職業教育體制方面高校開設職業教育課程和開辦職業教育活動的初衷在于,為大學生創業和就業提供前置性職業素質支持。這本身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升華,但卻因高校所處的體制環境又顯著制約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具體而言,高校在體制內開設職業教育課程,使得無論是在教材編撰還是教學實施等環節都與市場發生著脫節。或者說,因高校與市場之間的隔離,導致有關創業和就業教育無法與真實的職場環境相契合,這就難免使得目前的職業教育有流于形式之嫌。
(二)職業教育理念方面目前,各所高校在開展職業教育時往往習慣于應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來促使大學生重視自己未來的就業問題,最終落腳于要珍惜大學學習時光,并夯實自己的專業能力。這一教育邏輯體現出當前高校職業教育的封閉性,這種封閉性首先體現在教育理念的封閉性,其次體現在教育思路的封閉性。職業素質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而當下教育者在促使大學生做好職業心理準備的同時,也依然聚焦到在校專業學習中,這本身還是一種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
(三)職業教育手段方面根據筆者的調研可知,大部分高校主要針對大學新生和即將畢業的老生開設了職業教育課程,并在校園內定期開展以創業和就業為主題的活動。同時,高校也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課程教學和活動開展。盡管高校在這一方面動用了大量校內資源,但在受到體制限制的情況下這種教育手段可能會走向“自娛自樂”。在缺少開發心態的情形下,在缺乏市場資源支持的狀態下,局限于高校內的職業教育創新模式,仍只能是教育形式上的創新,而無法將職業素質的內涵要求完全納入其中。
(四)職業教育評價方面針對提升職業素質的職業教育,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來完成教育模式。這就需要在高校職業教育中建立起控制系統,這一控制系統便是本文所說的教育評價機制。從現階段所反饋的問題中可知,不少高校通過測試的方式來考查學生對創業和就業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有不少高校要求學生提交思想報告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此,筆者是反對的。首先上述兩類評價形式無異于“掩耳盜鈴”,而且這種教育評價機制方式缺少了對教師的約束效應。
(五)職業教育師資方面當前在高校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幾乎沒有企業工作經驗,更不具備創業體驗。他們大多來自招生就業部門,以及思想政治公共課教學部門。這就意味著,當前的職業教育師資無法滿足“提升大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充其量只能是為大學生做好充分的創業和就業心理準備。
二、分析基礎上的優化模式定位
(一)打破體制的封閉性具體來講,高校在實施職業教育時需要打破教育體制的封閉性,即建立起與市場良性互動的界面來。在對職業素質的內涵進行解構時提到了“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問題,若要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僅靠職業教育教師的說教是行不通的,必須為大學生建立起“知行統一”的環境。因此,借助與市場微觀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將能促進大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觀。
(二)改變傳統教育理念目前,不少高校在開設職業教育課程時,大多將其按照選修課或公共課的方式來實施。由于人為將其界定為需要拿學分的課程,這就導致在教育中充斥著說教的成分,而未能從大學生創業和就業的現實需要,以及市場環境的現實要求出發,來進行課程教學探索。為此,在打破教育體制封閉性的基礎上,應防止閉門造車行為的繼續發生。在職業教育過程中,還應增強對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的力度。
(三)創新職業教育手段大學生群體是具有理想抱負的群體,特別是“95后”大學生更具有強烈的獨立個體意識,以及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那么在對大學生這些人格特點進行合理引導的同時,在職業教育手段上還應給予適應性調整,或者說是創新。在增強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重視程度,以及促使他們能主動將專業知識與創業、就業需要相結合,這就要求應建立起包括專業課教師在內的職業教育團隊。
(四)完善職業教育評價完善職業教育評價需要從破除當前的問題入手,當前的問題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現有評價對象只是學生,從而未能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考查,這樣就無法完成徹底提升高校職業教育的質量;二是即使是針對大學生群體的評價,也因不當的評價方式而往往導致職業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在完善職業教育評價上,應從破解上述兩個問題入手。
(五)著力培養職教師資現階段高校在職業教育領域面臨著師資瓶頸,這不但是能夠勝任這一課程和開展這一活動的師資相對短缺,而且正在參與教學師資的水平也參差不齊。為此,需要著力培養職業教育的師資。在打破教育體制封閉性的基礎上,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來進行培養,也可以通過鼓勵教師掛職鍛煉的方式來進行培養。
三、定位驅動下的教育模式構建
(一)建立與企業合作的教育體制隨著高校將職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模式之中,以企業訂單班為代表的校企聯合辦學模式已經逐漸成形。這就表明,高校是擁有市場資源的,而當前的問題在于如何充分挖掘這些資源的功能。這里指出,需要建立起與合作企業之間的職業教育體制。具體的實施辦法包括,邀請企業管理者前往高校為大學生進行職業觀教育,通過這些管理者的親身經歷和與之相關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促使大學生反思自己不成熟的職業觀念,而把浮躁的心態平復下來走一條實事求是的道路。另外,還可以邀請優秀校友前來為大學生做講座,優秀校友并不局限于在校成績好的那類,還應把在本職崗位上取得成績或自主創業較為成功的校友邀請前來做心得報告。
(二)突出職業素質下的教育理念在解決短板問題的思路下,當前在針對大學生職業教育上應夯實職業觀教育、職業心理教育,以及增強他們的自組織學習能力。根據筆者的調研發現,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職場有一種害怕的心結,這或許與他們對社會環境的認知有關,而且產生這一心理問題的學生往往是那些學習成績不錯、在校行為品行端正的群體。為此,在職業教育中還應注意向大學生傳遞正能量。
(三)協同聯合下的教育手段創新筆者贊同這樣一個觀點,即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無論提到怎樣的高度,都不應脫離專業課學習這一基本環節。因此,在建立起學生專業自信,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職業自信的目標下,應形成協同聯合下的教育手段創新模式。即,專業課任課教師應在課堂和實訓教學中,突出“基于工作導向”的教學方式,以及基于崗位能力需求導向的學習能力,這樣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教育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則在于培養大學生的職業心態。
(四)建立雙管齊下式的教育評價所謂雙管齊下式的教育評價,首先便是要針對教師和學生分別建立測評機制;另外,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評價時應突破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局限性。對于前者而言,工作的重點應放在考查教師教學能力和質量上。從尊重現實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應對他們的備課情況、創業與就業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定性評價,這樣可以為教師的自我完善提供自主的空間。目前對于教師的評價模式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這或許與職業教育的課程地位有關。對此,可以采取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學校評價等多渠道來展開。在對學生的教育評價上,應以社會實踐和方案設計為補充內容。
(五)構建多元化的師資培養途徑多元化的師資培養途徑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針對校內師資的培養;第二,針對校外師資的教育能力重塑。前面已經指出,針對校內師資的培養應著力從教學意識和增加個人體驗上下功夫。其中的重點是增加個人體驗,所以高校應鼓勵這些教師利用假期前往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頂崗鍛煉。針對校外師資的教育能力重塑,關鍵在于使他們懂得自己教育對象的特點,以及高校在職業教育中所擔負的責任。
四、問題的拓展
(一)充分利用專業課程中的實訓環節企業對大學生的初始要求大多為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這說明,企業對于高校有關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期望值并不高;同時,基于現代生產企業資產專用性高的特征,剛畢業的學生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為此,筆者建議,可以考慮在實訓環節中增加“拓展”活動。拓展活動在企業活動中是普遍開展的,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團隊成員形成一種集體主義精神。
(二)積極運用體育教學中的定向運動功能定向運動是一項學生體育項目。它具有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邏輯思維及識圖能力。因此,它符合增進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要求。例如,在體育教學環節中,組織學生以團隊為單位相互進行比賽;比賽可以是類似于“尋寶活動”的內容,通過給予學生一定的尋寶信息,充分發揮學生各團隊的智慧,最終共同完成一項搜索任務。這樣一來,就滿足了上述培養目標的要求。
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本文主題的討論,不難知曉,只有緊密圍繞著“職業素質”教育,才能使高校在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中界定好自己的職能邊界。推動高校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關鍵還是在于配置好兩類教育資源,其中如何與企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態勢,應是高校管理者所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者:黃松 單位:四川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