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穩健性與法律風險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對于審計費用的研究,一般研究均是依從Simunic在1980年建立起的框架,從公司規模、財務杠桿、盈利水平等角度分析[1]。后來,一些學者從審計意見購買、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媒體關注等角度研究審計費用問題,但是,現有研究仍存在明顯不足。會計穩健性作為一種制約機制,能夠對審計師、審計費用產生影響。國外早已有研究提出,審計師要求公司保持一定的會計穩健性,降低審計風險[2]。國內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如朱松和陳關亭考慮了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的影響[3],然而,他們并沒有具體考慮法律風險對審計費用的作用以及法律風險在會計穩健性和審計費用之間的調節效應。對于審計費用而言,審計師確定審計費用主要是根據審計活動的困難程度和可能承擔的法律風險。“深口袋”理論告訴我們,法律風險是確定審計費用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國內現有文獻在這方面關注不夠。本文從會計穩健性、法律風險兩個角度研究審計費用問題,同時考慮法律風險在會計穩健性影響審計費用過程中發揮的調節作用。本文的貢獻可能在于以下幾點:首先,從會計穩健性、法律風險角度研究審計費用問題,同時考慮法律風險在會計穩健性和審計費用關系中的調節效應,這是現有文獻所忽視的。其次,通過實證研究分析會計穩健性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其現實意義是告訴人們仍然需要大力提倡會計穩健性。本文的結論將對如何利用會計穩健性保護投資者具有一定的現實借鑒意義。
二、文獻回顧
審計費用是審計師與客戶關于審計服務達成的價格,它受很多因素影響。審計費用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審計成本,二是預期損失補償,三是正常利潤。早期研究主要關注公司的財務因素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如公司規模越大,審計業務復雜性越高,審計費用越多;公司財務杠桿水平越高,審計費用越多[4]等。后來,很多研究關注治理因素對審計費用的影響。Sullivan發現,董事會結構和審計費用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5]。Abbott等發現,審計委員會的構成對審計費用有顯著影響[6]。蔡吉甫發現公司治理能影響審計費用,高管持股能夠降低審計費用,董事會規模則和審計費用負相關[7]。除了公司自身固有特征會影響審計費用外,公司的一些行為特征也會影響審計費用,盈余管理是一個重要因素??刹倏貞嬳椖拷痤~越高,審計師面臨的風險越大,越需要增加審計收費以補償審計風險[8]。盈余管理影響審計收費也能在中國審計市場找到相應的證據。伍利娜認為,公司出于“保牌”目的會進行盈余管理行為,這會顯著影響審計費用[9]。趙國宇發現,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進行的盈余管理行為會導致公司的審計費用更高[10]。另外,審計師自身特征、審計市場供求狀況也會影響審計費用,如事務所規模影響審計費用,“八大”比非“八大”的審計收費更高[11]。然而,以上的研究雖然考慮了公司財務指標對審計費用的影響,考慮了公司治理因素對審計費用的影響,考慮了公司行為特征因素對審計費用的影響,但忽視了會計穩健性在決定審計費用中的作用。關于公司財務指標影響審計費用的研究沒有考慮公司財務指標的可信度或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當考慮會計信息質量時,財務指標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是否存在、是否顯著可能都需要打上一個問號。關于治理因素影響審計費用的研究,反映的是激勵、監督等公司治理機制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然而這些公司治理機制并非影響審計費用,而是影響公司治理水平,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夠提高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提高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審計師在實施審計活動時,會考慮這些因素對審計成本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審計費用。會計穩健性能夠提高公司盈余的可信度,降低錯報的可能性,這可能會影響審計師對審計活動成本投入、審計風險評估的判斷,影響審計費用,這是以上文獻沒有考慮的因素之一。如前文所述,審計師預期損失補償是審計費用的組成部分,它是由法律風險決定的。公司法律風險越大,預期損失越大,審計費用越高。以上研究中,無論是財務指標、公司治理因素,還是公司特定的行為,從審計師角度看,均可能導致審計師承擔較高的法律風險。然而,這些研究沒有從法律風險角度研究審計費用問題似乎不太恰當,如對公司治理和審計費用的關系研究,從現有結論看,說是公司治理影響審計費用并不準確,而應該說公司治理影響公司報告的可信度,影響審計師未來的風險,最終影響審計費用。法律風險是審計師面臨的重要風險,它會導致審計師預期損失的發生,它構成了審計費用預期損失補償的一部分,遺憾的是目前學界對于它的關注不夠。
三、理論基礎與假設提出
會計穩健性作為一種制約機制,能夠抑制兩權分離帶來的問題,也能夠降低公司的訴訟風險[12]。同樣,會計穩健性能夠不對稱地確認損失和收益,及時地確認壞消息,增加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作為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人員,獨立審計師、事務所承擔相應法律風險的機會更低。由于客戶具有重要性,審計師對審計費用的討價還價能力不強,因此,在審計費用一定的情況下,審計師會要求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健性,作為降低審計師和事務所的法律風險的一種選擇[13]。審計費用中包括對審計成本、預期損失補償等因素的預判。公司的會計穩健性較高時,公司報告的盈余更穩健,審計師對公司財務報告的信賴程度也較強,審計師可能會相應地減少審計活動的投入、減少實質性測試和分析程序、減少審計人員數量等等,這就會降低審計活動的成本,相應地降低審計費用。國內研究中,朱松和陳關亭認為,強制審計客戶保持一定的穩健性能夠降低審計風險,從而降低審計收費[3]。然而,他們并沒有清楚闡述會計穩健性和審計收費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是因為公司財務報告穩健性在前,審計收費在后,在確定審計費用后要求審計客戶保持財務報告的穩健性似乎邏輯上存在著前后顛倒的問題。本文認為,審計師提供審計服務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連續幾年提供審計服務,而且公司的會計估計、會計政策一般不得隨意變更,所以審計師在審計時能夠根據對公司會計穩健性程度的了解來確定一個合理的審計費用。公司會計穩健性較高,意味著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較高,潛在的錯誤和違規可能性較低,固有的審計風險較低,重大錯報的可能性較低。這就不需要審計師實施更多的實質性測試和分析程序,從而降低審計成本和審計費用。Gul等發現,1997年金融危機導致香港上市公司為了提高業績降低了會計穩健性,最終導致審計費用的增長[14]。這一結果表明,公司具有一定程度的會計穩健性時或會計穩健性較高時,審計師要求的審計活動投入會有所降低,相應地審計費用會有所減少。因此,我們提出假設1。
假設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會計穩健性能夠對審計費用產生抑制作用。審計費用的確定,主要依據是審計固有風險,Simunic開創性的研究表明,客戶規模、業務復雜程度等均是審計固有風險的影響因素,也是審計費用的影響因素[1]。Bell等的研究表明,審計師感知的訴訟風險雖然不影響單位小時收費水平,但與總小時數正相關,從而與審計費用正相關[15]。劉啟亮等認為,媒體報道會增加訴訟風險,這會增加審計費用[16]。本文認為,無論是審計固有風險,還是其他的風險因素,這些均是審計師在提供審計服務時面臨的未來法律風險。較高的法律風險對審計師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導致審計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實施審計鑒證活動,增加審計師投入成本,增加審計費用;二是導致審計師要求更多的審計費用,以補償未來的預期損失[17]。然而,審計師面臨的法律風險不但依賴于審計失敗的可能性和損失大小[18],還依賴于法律實施的環境。良好的法律環境能夠確保投資者等審計報告信息使用者在利益受損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否則,即使投資者因審計報告導致利益受損,審計師面臨的法律風險也較小。Seetharaman等認為,雖然都是屬于英美法系,但美國的法律實施環境更加完善,這就導致了美國審計市場的訴訟風險更高[19]。對于投資者而言,中國幅員遼闊,各個省份的法律保護程度存在著差異,這種法律實施環境的差異會在公司財務、會計領域發揮作用。吳宗法和張英麗發現,法律環境較好的省份,公司的控股股東利益侵占行為更低[20]。對于獨立審計來說,法律保護程度也會影響審計師面臨的法律風險,影響審計師要求的預期損失補償,從而影響審計費用。法律保護程度較高的省份,當投資者等因公司錯報、漏報等利益受損,良好的法律實施環境有助于投資者通過法律途徑自我救濟,審計師面臨訴訟的可能性更高,面臨訴訟賠償的金額也就越大,這就導致審計師面臨未來損失的可能性和金額也就越大,審計師面臨的預期總損失也就越多,這會使審計師在事前簽訂審計合同時要求更多的審計費用補償未來預期損失,同時,當投資者自我救濟能力較弱時,良好的法律保護環境會使得相關機構介入救濟投資者,導致審計師面臨法律訴訟事件,這也會影響審計師面臨未來損失的可能性、未來可能的資金賠償問題,審計師面臨的法律風險可能更高,這就可能提高審計費用。因此,我們提出假設2。
假設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法律風險較高的省份,審計費用更高。假設2指出在法律風險較高的省份審計師面臨的法律訴訟的可能性更大,遭受的損失也可能更多,這就導致審計師要求的未來預期補償更多,審計費用更高。會計穩健性則能夠通過及時確認損失、推遲確認收入、減少公司資產和收入高估的可能來降低審計師審計的固有風險。那么,在法律風險較高的省份,會計穩健性能夠發揮作用的余地可能更大。一方面,較高的法律風險導致審計師要求更多的審計費用補償未來預期損失,會計穩健性則能夠提高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使審計師面臨的法律風險較小,這就導致會計穩健性對降低審計費用的作用越大,因而,當審計師面臨的法律風險較高時,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的作用更強。另一方面,審計師預期未來存在較高的法律風險時,會相應地在事前增加審計努力程度,實施更多的實質性測試和分析程序,這會提高審計師的審計投入,提高審計成本,因而提高審計費用。會計穩健性能夠提高審計師對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減少審計投入,降低審計成本。因此,從成本角度看,審計師面臨較高的法律風險時,會計穩健性降低審計費用的作用更強。從未來損失補償、成本兩個角度綜合來看,審計師面臨較高的法律風險時,會計穩健性降低審計費用的作用更大。國外研究者Ball和Shivakumar發現,在法律保護完善的國家和地區,公司和審計師面臨法律風險更高,相應地會計穩健性也更高[21]。國內研究中,朱松和陳關亭發現,對A股和其他類型股票的公司而言,會計穩健性和審計費用的負相關關系更加明顯[3]。這些均表明,法律風險較高的省份,會計穩健性發揮作用的空間可能更大,更可能對審計費用產生抑制作用。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3。假設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法律風險較高的省份,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的抑制作用更強。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為了驗證我們的假設,同時避免新會計準則采用的影響,本文利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2008—2012年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在數據庫中得到所有上市公司數據后,我們對其執行以下程序:(1)剔除2008—2012年某一年度資料不全(如財務指標、審計費用等變量不全)的上市公司。(2)剔除某一年度被特別處理(ST等)上市公司。(3)剔除指標異常(如資產收益率大于1)的公司。(4)剔除同時發行B股股票的公司。最終,我們得到了3223家上市公司組成的樣本。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選取1.會計穩健性度量模型最早由Basu提出了采用收益對股票回報回歸來驗證會計穩健性在整體樣本公司中是否存在的模型,該模型得到大量應用[22]。然而,該模型只能驗證總體樣本公司的穩健性,而不能度量公司個體層面的穩健性。之后,Khan和Watts在Basu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公司年度層面Cscore指數來反映會計穩健性[23]。由于我們的自變量是會計穩健性,因此我們不能利用Basu模型來驗證本文假設,而只能利用Khan和Watts建立的Cscore指數來度量會計穩健性。2.假設檢驗模型借鑒Simunic[1]和國內朱松和陳關亭[3]、劉啟亮等[16]做法,我們建立了以下模型來驗證本文假設。其中,Lnfee為審計費用,Cscore為公司年度會計穩健性,Law為法律風險虛擬變量,Contl為一系列的控制變量,Ind為行業虛擬變量,Year為年度虛擬變量。這里用虛擬變量0—1來衡量法律風險,當公司所在地區法律保護水平高于全國的法律保護水平中位數時為1,否則為0。這一做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一般用標準差來表示風險因素。然而,對于法律風險而言,它難以衡量,法律訴訟事件的發生可能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倒閉或變更,如安達信的倒閉,這使得我們難以收集足夠的樣本來觀察法律風險的作用。另一方面,Seetharaman等[19]、劉啟亮等[16]均采用0—1虛擬變量來表示法律風險。因而,本文認為用虛擬變量表示法律風險具有可行性。
五、描述性統計和相關系數分析
在實證分析前,我們對主要的連續變量進行winsorize處理。表2為變量描述統計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審計費用Lnfee差異較大,最大值為18.1975,最小值為11.5179,標準差為0.7541。會計穩健性指標Cscore最大值為0.4247,最小值為-0.5919,這表明有的公司會計穩健性較強,有的公司不具有會計穩健性。其均值為0.0191,表明上市公司會計穩健性平均水平不高。法律風險Law變量均值為0.5324,這表明一半左右的公司具有較高的法律風險。其他變量中,審計意見Op均值為0.0258,表明上市公司獲得非標意見占比較低;Big10均值為0.3534,表明上市公司中有35%的公司被十大事務所審計;存貨水平Invt最大值為0.9401,意味著公司資產很多是由存貨構成,最小值為0,意味著有的公司存貨水平接近于0。資產收益率Roa均值為0.0372,意味著樣本公司的資產收益率水平較低。財務杠桿Lev最大值為0.9970,意味著有的公司財務杠桿水平較高;最小值為0.0071,表明有的公司負債較少。市賬比Mb差異也比較大,有的公司市賬比高達20多倍,有的則僅為0.5388倍。表3列示了主要變量的相關系數。我們可以看到,審計費用Lnfee和會計穩健性Cscore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法律風險Law和審計費用Lnfee呈現正顯著相關關系;審計意見Op和審計費用Lnfee不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事務所類型Big10和審計費用Lnfee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10大能夠收取審計溢價;公司規模Size和審計費用Lnfee存在正顯著相關關系,表明公司規模越大,審計費用越多,這符合實際;應收賬款水平Rec和審計費用Lnfee無關;盈余管理傾向Em和審計費用Lnfee無關。當然,這些均是初步分析,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證檢驗。
六、回歸分析
表4顯示了回歸結果。從表4可以看到,回歸(1)中,會計穩健性Cscore的回歸系數為-1.0905并高度顯著,說明會計穩健性和審計費用負相關,會計穩健性的提高能夠降低審計費用,這與假設1一致?;貧w(2)中,法律風險Law的回歸系數為0.0497并高度顯著,這說明法律風險和審計費用正相關,高法律風險會導致審計師提高審計費用,這印證了假設2?;貧w(3)中,會計穩健性Cscore和法律風險Law的交叉項的回歸系數為-1.4102并高度顯著,這說明存在法律風險時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產生的抑制作用更大,這印證了假設3?;貧w(4)中,我們將會計穩健性、法律風險和交叉項同時放入回歸方程,會計穩健性回歸系數為-0.4298并高度顯著,這說明會計穩健性能夠對審計費用產生抑制作用;法律風險的回歸系數為0.0708并高度顯著,這說明高法律風險會導致審計師提高審計費用;交叉項Cscore×Law的回歸系數為-1.1895并高度顯著,這說明法律風險的存在會使會計穩健性有更大的發揮作用的空間,更能降低審計費用。在其他控制變量中,審計意見Op對審計費用沒有顯著性影響;十大會計師事務所Big10的市場地位較高,能夠收取審計溢價費用;公司規模Size越大,審計費用越高;公司盈利情況Roa越好,審計費用越少;盈余管理傾向Em的存在會導致審計費用提高。
七、穩健性分析
(一)考慮審計師變更的影響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指出會計穩健性會影響審計師對審計風險的評估,最終會影響公司的審計費用。那么在審計師發生變更時,新的審計師可能對公司的會計穩健性不太了解,因而不能根據會計穩健性確定審計費用,所以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的抑制作用就可能存在疑問。因此,本文采用兩種方法考慮該因素的影響:一是引入審計師變更變量進行回歸;二是剔除發生變更的樣本公司。表5是考慮審計師變更后會計穩健性、法律風險對審計費用影響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會計穩健性變量Cscore的回歸系數為-1.2102且高度顯著,說明考慮審計師變更后會計穩健性仍然能夠降低審計費用,其結果與前面的表4中結論一致?;貧w(2)是考慮審計師變更后法律風險和審計費用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其回歸系數為0.0559且高度顯著,說明法律風險提高了審計費用,這與表4的結論一致。回歸(3)是考慮會計穩健性和法律風險的交叉項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回歸系數為-1.2772且高度顯著,說明存在法律風險時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的抑制作用更強,這與表4的結論一致?;貧w(4)的結果與表4的結果高度一致,這些結果均支持了我們前面的假設。表5中,我們新引入了審計師變更變量Change,其回歸系數在-0.07左右并高度顯著,這說明審計師變更會降低審計費用。其他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與表4高度一致,這里不再一一敘述。我們也剔除了發生審計師變更的樣本觀察值,重新執行回歸程序,其結果與前面的回歸結果類似,這里不再展示。
(二)內生性問題本文認為,會計穩健性能夠降低審計師對審計費用的要求,能夠對審計費用產生抑制作用。但也有另一種可能:過高的審計費用會導致公司自己主動提高會計穩健性,以希望降低審計費用,所以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為此,我們采用對滯后一期解釋變量進行回歸,減輕內生性問題對研究結論的影響。表6是滯后一期的會計穩健性、法律風險和審計費用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回歸(1)中,會計穩健性的回歸系數為-1.1249且高度顯著,這說明會計穩健性能夠對審計費用產生抑制作用?;貧w(2)中,法律風險的回歸系數為0.0368且高度顯著,這說明法律風險提高了審計費用,和前面的回歸結果一致?;貧w(3)中,交叉項Cscore×Law的回歸系數為-1.4219且高度顯著,這說明存在法律風險時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的抑制作用更大。回歸(4)是同時將會計穩健性、法律風險和交叉項放入回歸方程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各個變量的回歸系數均是顯著的,且回歸系數的符號和前面的一致,沒有發生變號現象。這些結果表明,內生性問題不影響我們的回歸結論。此外,我們采用工具變量法減輕內生性問題,其回歸結果仍然證實了我們的假設。對于多重共線性問題,我們在每次執行完回歸程序后觀察方差膨脹因子,發現其均小于10,均值小于2,這說明多重共線性問題不能對我們的回歸結論產生影響。同時,我們前面主要變量的相關系數表明各個變量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對于異方差性,我們執行了穩健回歸,其結果和前面的回歸結果一致,沒有發生顯著性的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本文的研究結論是穩健的。八、結論與建議本文建立起度量法律風險指標,從實證研究的角度證實了高法律風險會導致審計師提高審計收費。我們的研究發現會計穩健性會對審計費用產生抑制作用,降低審計費用水平。法律風險的存在,導致審計師提高審計收費,收取風險溢價。當具有較高的法律風險時,會計穩健性對審計費用的抑制作用更大。本文的回歸結果表明,審計師更換因素不影響結論的正確性,而且審計師更換降低了審計收費,這與劉成立和張繼勛的結論一致[24]。雖然會計穩健性不再是財務報告信息的要求,但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會計穩健性仍然具有必要性,它能夠降低審計費用。鑒于此,本文建議如下:首先,會計穩健性雖然會降低公司盈余水平,降低財務報告的準確性,但我們還是要提倡會計穩健性,它對于審計師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降低審計風險和審計費用。我們要大力鼓勵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執行穩健的財務會計政策,強調公司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會計穩健性,不能因公允價值相關準則的引入而放棄會計穩健性。其次,要加強法律制度建設,提高法律保護水平,這雖然會增加審計師的訴訟風險,但更能保護投資者;而且訴訟風險能夠產生激勵作用,促使審計師提高法律風險意識,提高審計獨立性,最終保護審計師的執業安全。現階段,我國還存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等情形,因此要加強法律制度建設,頒布更多的法律保護投資者等審計報告信息使用者,提高投資者保護水平。同時,要實現真正把相關法律制度落到實處,提高法律實施水平,這樣才能真正對審計師、上市公司產生威懾作用,提高審計質量。最后,提高投資者的法律意識,保護投資者的自身利益。在良好的法律環境下,如果投資者自身的法律意識不高,不實施活躍的法律訴訟活動,也不會對審計師具有風險警示作用。Seetharaman等認為,英國的投資者的法律訴訟活動明顯沒有美國活躍,這導致了英國審計市場的法律風險較?。?9]。這一結果同樣適用于中國市場,如果投資者自身法律意識不強,不去爭取自身應有的權利,那么良好的法律實施環境無疑會被束之高閣,投資者自身利益受損就不可避免。
作者:章琳一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