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重慶與世界雜志》2014年第九期
一、模糊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又稱為多層次權重解析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蒂(T.L.Saaty)教授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來的,該方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方法,能夠有效地分析目標準則體系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有效地綜合測度決策者的判斷和比較[2]。模糊綜合評判方法最早是由美國控制論專家Zadeh在1965年提出的,在模糊的環境中,對具有多種屬性的事物或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做出一個綜合各因素的總體評判[3]。模糊層次分析法(FuzzyAHP)將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相結合,利用層次分析法的分層思想,以有關專家和決策者對于風險項目的主觀判斷為基礎,得出各層次的指標權重,接著,使用模糊數學將各位專家和決策者的評估意見整合起來,得到隸屬度矩陣,從而計算出總體的評估結果。1983年荷蘭學者VanLaarhoven提出了用三角模糊數表示Fuzzy比較判斷的方法并運用三角模糊數的運算和對數最小二乘法,求得元素的排序[4]。文章將通過分析各風險因素,建立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的指標體系,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
二、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指標體系
對制造企業的新產品開發風險進行評估,首先要進行風險識別,辨別制造企業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接下來,進行風險分析,對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描述,分析其發生的可能性。最后,進行風險評價,對于明確的風險項目指標進行判斷,得到其影響程度。根據上述過程,本文對制造企業的新產品開發進行風險識別。通過整理分析有關文獻并與相關人員訪談,整理得出與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相關的風險指標,之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征求行業有關企業的意見,最后依據反饋確定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指標體系。依據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指標體系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構成,如圖1所示。在此基礎上,我們得到了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指標體系,目標層為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準則層包含技術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和環境風險共5類風險,而指標層包含技術不成熟等20類風險,如圖2所示。準則層各風險解釋分析如下: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企業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技術本身的難度和其他有關因素變化產生不確定性,從而導致新產品開發失敗的風險程度。技術風險大致有兩大類:一類是技術本身的難度導致的風險,如技術不成熟、技術過于復雜;另一類是新產品開發過程的風險,如技術的生命周期,參與開發的技術人員的學歷、經驗等。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是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管理失誤或者制度不完善導致的新產品開發失敗的風險程度。組織管理的變動、領導的參與以及相關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執行等都會影響管理風險。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資金不足甚至資金鏈斷裂導致新產品開發失敗的風險程度。資金前期準備不足、中期運營不力或者成本過高都會加大財務風險。市場風險:新產品的開發與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市場中的參與者都會給新產品的開發帶來影響。產品價格及供需的變動、原料的穩定性、客戶和供應商的穩定程度、競爭者以及替代品等等都是市場風險包含的內容。環境風險:環境風險是企業所處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水平、社會環境以及文化氛圍等的變化導致新產品開發失敗的風險程度。大量學者的研究發現,新產品開發與企業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制造企業的環境風險更是不容忽視。
三、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的模糊評價
(一)模糊層次分析法(FuzzyAHP)的計算方法1.三角模糊數的確定我們采用九級標度為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指定一個三角模糊數珓x=xl,xm(,x)u,用于表示該指標對上一層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三角模糊數的評分標準[6]如表1所示。2.得出矩陣由得到的三角模糊數對應相應的指標,從而得到該指標的評價矩陣A
(二)實例分析1.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指標體系的權重計算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FuzzyAHP)對我國某制造企業G公司的新產品開發風險進行分析,在建立的指標體系下(圖2),由權威專家打分,從而得到三角模糊數,下面以準則層為例進行計算。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指標體系的準則層有技術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和環境風險共5個準則,根據專家的打分情況,得到這5個準則在九級標度下的三角模糊數,如表2所示。計算模糊比較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得λmax=5.182,矩陣的維度為5,查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表可知RI=1.12,于是可知一致性指標CI=0.0455,一致率指標CR=0.0406<0.1,經計算驗證,指標層的一致率指標CR均小于0.1。下面進行準則層權重的計算。由表3可知,準則層的權重排序為: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環境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從指標層最終權重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技術不成熟、產品的可替代性、研發人員能力不足以及市場預測的準確性對于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的影響很大。由此可知,制造企業要從這些方面強化管理,提高對于市場的敏感性,同時注意加強培訓,提升員工研發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開發新產品。2.新產品開發項目的風險評價下面對我國某制造企業G公司的M產品開發風險進行分析評價。由該項目的決策者和相關專家組成評價小組,小組成員對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給定評語V,V={很高,高,一般,低,很低},統計每個指標的評語結果,依據某個等級的打分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來確定隸屬度。以技術風險為例,評價小組對技術風險4個指標的評語矩陣為R,R中各項的含義為(以第一行為例):評價小組中有10%的人認為技術不成熟帶來的風險很高,30%的人認為高,40%的人認為一般,20%的人認為低。由上述結果可知,評價小組認為M產品的開發風險很高、高、一般、低、很低的比例分別為34.9%,25.5%,20.7%,11.7%,7.2%。由此可見,M產品的開發風險比較高。若G公司有多個新產品開發項目,那么可以分別計算風險,最后選擇風險最小的新產品開發項目。
四、結束語
本文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FuzzyAHP)評價制造企業的新產品開發風險,并根據制造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的特性,建立了具有5個二級指標、20個具體指標的指標體系。根據評價體系,企業可以得到不同風險的相對大小,有利于企業有針對性的改進與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也可比較不同新產品開發項目的風險大小,為企業決策提供建議。通過實例分析,該新產品評價指標體系是科學合理的。
作者:李強楊媛媛單位: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