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誠信建設的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重慶與世界雜志》2014年第九期
一、會計誠信缺失帶來的嚴重后果
(一)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會計誠信在信用交易中起著基礎作用,會計誠信的缺失導致信用經濟無法維持,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近些年來,一些屢見不鮮的會計誠信缺失現象此起彼伏,如造兩本賬、虛列報表、虛列資產和權益等現象。這些現象背后隱藏的是貪污受賄、偷稅漏稅騙稅、貪用挪用公款等違法犯罪行為。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2012年的洪良國際IPO造假事件、康美藥業深陷“造假門”、惠普深陷財務欺詐等。社會各界強烈譴責會計誠信缺失的不良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對國家的稅收造成很大的損失,而且導致國家參照虛假經濟運行狀況做出錯誤的經濟決策,從而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社會資源遭受不合理的競爭和分配,進而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
(二)侵害會計資料使用者利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多元化的市場投資主體逐步形成,客觀準確的會計資料不僅要提供給本單位的決策者,而且還要提供給單位的投資者等會計資料使用者,這就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準確提供會計資料成為單位會計人員必須謹守的權利和義務。如果因為會計誠信缺失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這會誤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公司對外公布的相關財務信息和財務報表的可信性和真實性成為會計資料使用者進行投資的重要參考信息之一。但是會計誠信缺失引發的會計信息失真,將無法真實反映出公司實際財務狀況及盈利能力,這就會給投資者制定投資方針帶來誤導,從而損害投資收益,削弱投資者的投資熱情,這不但給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給國家的利益也帶來很大的傷害。
(三)有損會計隊伍的自身形象市場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運行的,如果會計隊伍喪失了會計誠信這一最基本的職業準則,那他們最終會被逐出市場的舞臺,這方面的教訓是深刻的。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財務信息的信任出現了滑坡,調查顯示,只有8.45%的個人投資者覺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是可以信任和參考的,而幾乎全部的機構投資者都不再信任這些信息[2]。現在,會計隊伍的形象已經被會計誠信缺失所污染。如何杜絕會計誠信缺失,換回良好的會計形象,不僅是會計隊伍也是相關部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二、會計誠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市場體系建立滯后完善的市場體系可以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但是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市場體系不完整成為會計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市場的公開程度低使得誠信激勵機制運行不暢,主要表現在:我國目前市場信息公開披露機制相當不完善,市場信息的傳播機制不通暢,這樣就會導致市場有效信息匱乏、市場主體接收和傳播信息的速度慢,最終造成的結果就使市場主體所知曉的信息與市場的實際狀況不對稱[3]。這樣就使失信者不能及時全面有效地被揭發,更不用說被懲罰了。
(二)信用制度不健全誠信不僅是交易雙方必須遵守的原則,也是信用交易的基礎,信用制度不健全是信用關系出現危機的深層原因,一個有效市場經濟制度是建立一個有序的信用體系的基礎。目前,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的市場制度在我國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市場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產權制度,產權明晰是達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條件,也是形成正常信用關系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產權界定不清,就會使會計主體無法對自己的行為效果進行合理準確預見,這樣不僅會增大了交易費用而且也會增加信用活動的不確定性。如果行為主體的財產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就會造成他們缺乏遵守信用的動力,他們便會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市場經濟的有序性就會遭到破壞。
(三)會計人員身份不獨立“國有國法,行有行規”,會計行業有著嚴格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人員在培訓過程中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還要學習如何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提高職業操守,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從職業操守的角度來看,每個經過專業訓練的會計人員都愿意遵守職業道德,不愿意做出有違職業道德的行為。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會計人員往往存在身不由己的情況。按照《會計法》的規定,我國會計人員實際上扮演雙重角色,他們不僅要維護企業的利益,還要維護國家的利益。如何在這兩種職能中保持平衡成為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必備的素質。然而他們在真正工作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兼顧兩邊的利益。會計人員的工作是為企業服務的,會計人員的工作報酬、發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司負責人的影響,所以會計人員的工作會受到企業管理者的掣肘,會計人員在一定情況下必須遵從公司負責人的指令,盡管有些指令可能違背職業道德。
(四)法律體系不完善首先,由于目前我國經濟立法起步較晚,許多細節仍待完善。現有法律雖然對部分不誠信行為的表現提供了界定的法律依據,但還未能將全部誠信缺失或者道德失范的行為涵蓋進去,因而信用活動缺乏法律保障。其次,法律監督機制的不完善,相關部門在監管過程對有些違法現象人為地忽略。因為監督主體不明確、監督內容不完整,致使法律監督強度不夠,無法對企業進行完善有效地監督。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導致遵守誠信者未必受益,破壞誠信者未必受到處罰。
三、對會計誠信形成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治理會計誠信缺失的重大舉措。企業只有努力做好以下幾點:(1)相沖突的職務要實行分開控制;(2)會計及相關工作務必得到授權;(3)建立高效準確的會計信息運行體系[4]。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一經建立,還要確保其能切實有效實行。對此,應該加強對本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監察和評估。所以,企業最好運行一套企業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系統,從而對本企業進行及時有效的評估和監督,確保內部控制制度有條不紊的運行。
(二)加強產權制度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產權制度建設,從而明確產權歸屬,最終建立以股份制為主的多元化產權體系,減弱政府對企業的經濟干預,為營造會計誠信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股東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決策機構,要充分發揮股東大會決策權,股東大會要始終站在本企業投資者的一方,始終維護企業投資者的利益。還要完善董事會和監事會制度,對企業的管理者進行有效監督。
(三)加強法治建設,嚴厲打擊會計造假行為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會計誠信的相關法律規定的制定工作,要以會計誠信缺失新的表現形式為依據,積極更新相關法律規定,讓會計造假等會計誠信缺失行為無處藏身,受到應有的處罰。要嚴厲打擊會計誠信缺失行為,使得會計人員不敢做假賬。有了嚴格嚴厲的法律作保障,會計誠信缺失行為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避免。
(四)加強會計誠信教育,樹立誠信觀念會計從業者具有良好職業素質是治理會計誠信缺失的關鍵環節之一,國家、社會和企業應該聯合起來對會計從業人員開展誠信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建立會計人員的信譽檔案制度,對會計人員的誠信行為予以表揚,對其失信行為予以懲罰,嚴重者可以吊銷其從業資格證書,甚至究其法律責任。還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營造誠信至上的職業道德氛圍,逐步提高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視程度。為了確保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生動有效,相關部門編寫教材中要注意將側重點放在搜集最新最有代表性的實例,并且將他們寫入教材,這樣就可以采取更加生動的教學內容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的實效性。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誠信,會計作為經濟社會中的一項重要行業,誠信是支撐會計發展的最強動力。換句話說,是誠信為會計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源泉,誠信缺失,會計工作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此,在會計工作中要時刻將誠信擺在突出的位置,會計誠信是會計工作的核心,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堅強基礎。
作者:熊一如單位: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