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融媒體中學生社會主義意識認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進步,大眾傳媒已經進入了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于一體的融媒體時代。融媒體環境下,及時轉變宣教方式,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融媒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
融媒體是一種全新的媒介形態,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既有共同點和不同媒體間的互補優勢從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方面的整合,從而實現諸多傳播媒介間的“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
1融媒體視域下提升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機遇
1)融媒體時代信息內容豐富、信息傳播開放性的特點有助于拓展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平臺。融媒體時代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結合起來,形成電視、廣播、手機、自媒體等諸多媒體的交融與互動,信息內容豐富,覆蓋面廣且形式多樣化,使得信息傳播不受時空限制。借助融媒體環境下的不同媒介,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容,同時可以整合諸多媒介的傳播優勢,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手段,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程度。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單一、分散的傳播網絡轉變為多點、多形態的傳播網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資源通過多種媒介向學生傳播,其利用價值得到深層次的開發和利用,有效拓展了高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平臺。
2)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傳播層級、關系、主體的泛化,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自主性。融媒體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創設了一種新的媒介傳播環境。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改變了媒體人與受眾群體的主客體關系,媒體人與受眾的界限劃分正逐步淡化并消失。融媒體環境視域下,學生可以多角度理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涵,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自主性。
3)融媒體時代環境的虛擬性與現實性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可以增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實效性。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博客、貼吧、微信等新媒體具有實時的交互性,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大。在融媒體環境下虛擬建構的情境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主客體的現實身份、角色均被虛擬化,學生可以在虛擬建構的環境中,采用匿名方式真實的表達情感、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可以借助新媒體建構的虛擬情境,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提升信任度,縮小人際交往心理距離,減少心理防范,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加強引導,有助于增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實效性。
2融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面臨挑戰
1)融媒體時代信息內容的復雜性、傳播方式的開放性,容易帶來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融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具有較強的虛擬性、匿名性、開放性特點,人們可以自由的發表、傳播信息,造成了信息內容的復雜化。在寬松的話語環境氛圍中,多種意識形態的交流碰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受到消解,容易致使學生理想信念缺失,帶來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增加了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的難度。
2)融媒體時代現實性與虛擬環境的交互,學生角色和人格頻繁發生轉變,容易引發心理危機的出現。網絡環境的虛擬性,給學生以極大的自由度,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創造性發揮。但是,基于網絡虛擬環境,部分學生長時間和習慣性地沉迷于網絡時空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性,造成現實生活人際關系的疏遠,產生心理危機。融媒體環境下,學生在協調現實與虛擬的過程中如在現實人格和虛擬人格頻繁轉換中無法順利完成角色轉變,易誘發人格障礙和心理認知偏差等心理問題的出現。
3)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碎片化閱讀對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提出挑戰。融媒體時代信息主要借助手機、微信等載體加以傳播,囿于載體自身的局限性,無法為受眾提供完整、系統、有深度的論述。學生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碎片化閱讀”接收的是不完整、斷斷續續的信息,非系統性的知識會擾亂高校系統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體系和邏輯體系,造成學生價值混亂,弱化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實效性。
4)融媒體時代載體的多樣性和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對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者的媒介素養提出高要求。融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載體多樣化,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碎片化閱讀成為常態。新時期的大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尤其是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認同度高,這就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媒介素養,不僅要接觸多樣化的媒介、迅速獲取信息,還要解讀媒介、批判性的接受媒介傳播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媒介為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擴展思路。
3融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機制
融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應該在發揮傳統思想政治宣教工作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宣教平臺,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手段和方式,開創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新局面。
1)順應融媒體發展,拓展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新平臺。融媒體理念強調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變傳統單一的競爭力為多媒體共同競爭力,從而為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廣闊平臺。在融媒體理念的支撐下,充分利用新興媒體的優勢,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手段和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互,營造一個健康向上、活潑生動的融媒體氛圍,并致力于將融媒體打造為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的第二課堂,拓展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新平臺。
2)尊重學生主體性,發揮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學習的自主性。融媒體環境下,信息的選擇與利用實現了個體自由化和自主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主客體之間的定位發生轉變,尊重學生主體性,基于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內在發展規律與要求,充分利用融媒體覆蓋面廣、互動性強、黏度高的特點,幫助大學生獲取、篩選、評價復雜的網絡信息,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參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學習全過程。
3)創設良好的圈群文化,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融媒體時代媒介載體眾多,在寬松的話語環境中,個體的自由自主性得到創造性發揮,不同的意識型態激蕩碰撞,容易造成眾聲喧嘩的圈群文化,消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這就要求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快速占領融媒體陣地,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值得注意的是,現實性與虛擬環境的交互,學生角色和人格頻繁發生轉變,容易引發心理危機,這就要求教育者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和引領工作,幫助學生協調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相互關系,順利完成虛擬與現實的角色轉變。
4)提升宣教工作者媒介素養,打造復合型、專家型宣教工作隊伍。融媒體環境下,信息資源豐富、價值多樣、傳播速度快,高校要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者的媒介素養教育,提高信息鑒別能力,正確把握、利用大眾傳媒提供的豐富資源。一方面,學生要充分認識融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復雜性,增強辨別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提升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教工作者要建設性的理解、運用豐富的媒介資源,加強自身對信息的篩選、鑒別、評價、引導能力,打造一支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的復合型、專家型思想政治宣教隊伍,切實做好學生思想政治的引領工作。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變、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融媒體環境背景下,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工作要積極占領融媒體陣地,利用融媒體平臺互動性強的特點,提升宣教工作主客體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關注學生發展狀態,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切實強化融媒體環境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鄭元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107-109.
[2]楊新瑩,李軍松,閆文.“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解構與重構[J].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2018(10).
[3]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4]汪頔.新媒體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71-74.
作者:黃高峰 單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學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