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護理管理中法律意識的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加強學習,提高法律意識
目前醫患矛盾日益突出,醫療糾紛越來越多,護理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量大,與患者接觸最多,因而用法律規范護士的行為,提高自覺性勢在必行。我院對護理人員實行分層次培訓,以《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為主要學習培訓內容,結合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每一件差錯、缺陷進行充分討論,總結經驗,尋找不足,吸取教訓,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從而使護理人員能不斷掌握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尊重關心愛護患者,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學會正確處理護患矛盾,將護理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2落實制度,規范護理行為
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正確執行臨床護理實踐和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認真履行護理崗位職責,嚴密觀察病情,協助診療,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等,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這一系列的護理工作都離不開法律的保護,因此我們要規范護理行為,確保護理安全。
2.1執行醫囑,認真細致醫囑是護士具體進行護理操作的依據,具有法律效力。醫囑包括:日期、時間、床號、姓名、護理常規、護理級別、飲食、體位、藥物(注明劑量、用法、時間等)、各種檢查及治療、術前準備、醫生和護士簽名。護士在轉抄和整理醫囑時必須準確,一般不得涂改;對可疑醫囑必須問清核實后方可執行,如發現醫囑違反了法律法規或診療技術規范,應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生提出,必要時向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行政主管科室的管理人員報告。如遇緊急搶救,需執行口頭醫囑,要向醫生復述一遍醫囑內容,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事后督促醫生及時補上書面醫囑。醫囑執行后,要觀察效果與不良反應,在輸液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病情及藥物作用合理調節輸液速度,預防輸液反應。有時間要求的醫囑一定要按時執行,對因各種原因所致未能及時用藥的患者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做好相關記錄。
2.2工作嚴謹,盡職盡責工作嚴謹、慎獨,對執業行為負責,這是護士的行為規范。有的護士責任心不強,不能全面地履行護理人員職責,忽視基礎護理工作,將護理工作簡單化,只注重執行醫囑,忽視了主動觀察患者病情、巡視病房、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康復指導以及與患者的交流溝通等,最終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影響醫療質量,甚至引發糾紛、事故。因此,護理人員要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加強基礎護理,隨時與患者溝通交流,定時巡視病房,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危重患者執行床頭交接,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生,積極配合搶救,同時做好相關護理記錄。護理文書作為重要的法律的依據,要從法律的高度認識其重要性。護理記錄字跡一定要清楚,不能涂改,記錄不寫主觀的想法,不寫模糊不清的詞,一定要有護理措施和最終的護理結果評價。
2.3操作規程,熟練掌握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是護士執行護理操作正確與否的依據,是護理質量的重要保障。實質上其就是一種質量控制標準,是指導護理活動的基本法規,護理行為必然受這些規范的指導與約束。因此,加強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的管理至關重要。我院嚴格執行《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與考核標準》,同時還制定了其他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特殊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并逐步修改、完善,形成統一規定。護士在執行具體操作前,應做好患者準備和藥品器材準備,明確目的,懂理論依據,了解病情,不盲目執行;要認真查對,嚴格無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患者反應,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2.4保護患者隱私,做到知情告知在診療活動中,護士要充分認識到個人隱私權受法律保護,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隱私,實質上是對患者人格和權利的尊重,有利于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以誠相待的護患關系。在進行治療與有創操作前,要履行告知、知情同意,護患雙簽字,這些與患者的溝通方式,可規避醫療風險、保證醫療安全。
2.5宣教到位,有效溝通護士承擔著預防保健、防病治病知識宣傳、康復指導、健康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等義務,繁忙的工作常會使護士顧此失彼,如對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交代不清,或者對咨詢者態度不耐煩,這樣也容易引發醫療糾紛。因此,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在進行健康宣教時要根據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職業等,說他們能理解的語言,避免生硬的醫學術語,努力使他們聽懂,不能使患者產生歧義,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時一定要注意分寸,對患者的問題要認真地解答,不能答非所問。
3總結
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法律的保護,嚴把護士準入資質,保證有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定期組織培訓學習,強化法律意識,落實核心制度,規范護理行為,有效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等,就是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權益,不斷提高護理質量,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
作者:陳哲李香梅龐富連單位:呂梁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