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政法案例教學的過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實施過程看,行政法案例教學一般包括案例選擇、案例分析、互動論辯和總結評議等關鍵環節。
(一)案例選擇案例選擇既是案例教學過程的起點,也是決定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1.要選擇好行政案例司法案例仍是當下行政法案例教學的首選。行政法教學案例不僅來自各種行政法教科書、行政法案例分析教材以及司法考試真題案件,源自媒體報道的典型案例、庭審直播的案例以及參觀庭審的案例,而且還來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人民法院案例選》《中國行政審判指導案例》等登載的典型行政案例的裁判文書。這些案例特別是“指導性行政案例”能夠為行政法案例教學提供優質材料。2.要遴選好行政事例行政事例系指雖未進入司法審查,但在不同行政管理領域實際發生的熱點事件。并非所有的行政事例都能進入教學,因而應根據以下標準進行遴選:一是典型性,即事件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否反映了我國行政管理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應成為遴選行政事例的首要標準;二是時代性,即對某些陳舊的行政事例不必詳析,而那些媒體正在關注的典型事件則應融入到行政法案例教學中去;三是爭議性,即選擇那些極具“爭議性”事件,往往會同時出現若干種不同的解決方案。此外,作為行政事例的新近形式“,行政指導性案例”由于被官方推崇,理應被納入教學案例之列。
(二)案例分析在遴選好案例之后,如何對行政法案例進行有效的分析成為行政法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根據教學進程,案例分析可分為以下步驟:一要全面展示案例的發展脈絡。行政法案例一般都比較復雜,如果不對案例本身進行回放,不了解案例進展,案例教學無從談起。二要揭示案例涉及的行政法關鍵問題。選擇的案例有可能涉及行政法某一個或幾個專業問題,也可能涉及跨專業的問題,但是行政法案例教學只分析其中的行政法問題,特別是要分析行政法案例涉及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若干爭議等。三要分析問題背后的行政法背景。對行政事例、行政案例的分析如果僅僅局限于表面報道或法條適用,就法論法,從法律原理到法律原理,就難以有效解決案例所引發的制度變遷難題,也無法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行政法案例分析不是隨心所欲的講解,而是應講究法律邏輯分析方法,同時要使用其他有效分析方法。一是要運用個案分析法與批量分析法。個案分析法可從實體與程序兩方面展開,重在對個案的事實、法律以及理由的解讀,而批量分析法則選擇一組在領域、地區、時間或主題等方面相類似的案件進行對比分析,發掘法律規則,提煉行政法理。二是要使用引申式分析方法。即要超越純粹的司法者立場、超越個人權利救濟的傳統視域,從整體制度的角度探究事件發生流程中各種權力機關的互動和背景、關注政府對該案例所涉及的行業規制政策和規制手段的整體考量。
(三)互動論辯互動與論辯是行政法案例教學中難度較大的環節,也是教學過程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在行政法案例分析中,教師不應預設標準答案,應讓各位學生互動交流,積極參與案例討論,并在互相論辯中實現教學相長。這種互動論辯既可發生在師生之間,也可發生在學生之間。在互動論辯中,可以采取兩種組織方式:一是分組討論。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針對所選案例進行不同的論辯。首先由各組代表輪流發言,如果其中一位代表發言完畢,其他各組成員可對其提問與質疑,并由其當場回答,代表所在組的成員可作補充回應。提問與質疑是深入互動的關鍵元素,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有序進行。二是角色扮演。對于一些典型案例、指導性案例以及有爭議的案例等,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別扮演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法官,開展法庭式模擬訓練,體驗不同角色的分析思路,這不僅能增強行政訴訟的實務技能,而且能加深對行政法理論的理解掌握。
(四)總結評議行政法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是教師對案件的總結評議。在行政法案例分析和論辯中,雖然學生對案例進行了課前閱讀、課程討論、觀點交鋒,但是關于行政法案件的見解無論如何都不會十分周延,即使十分周延也需要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評議。它主要針對的是學生就案例的分析意見進行總結和評價。為此,要根據案例的種類不同進行相應的評議總結,比如教師對學生就行政案例分析意見的總結評議與對學生就行政事例分析意見的總結評議就應有所區別;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案例分析時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必須態度明確,糾正學生明顯錯誤的觀點,引導學生正確地運用所學行政法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要通過案例的法律依據以及行政實踐總結,深入發掘行政法案例背后的行政法理論和蘊含的規制和政策,使學生在教師對案例的總結評議中真正受益。
二、行政法案例教學的保障條件
行政法案例教學能否成功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以下條件的創設和保障。
(一)案例教學課程的合理設計由于課時有限,授課教師往往只能選擇性授課,許多行政法學知識只能“蜻蜓點水”,在此情形下難以有效實施行政法案例教學。對此,有的高校適當地延長教學學時(60學時),從時間上保證了案例教學的進行。與其他法學課程一樣,在學時數不可能無限增加的前提下,案例教學基本上都是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主干課的教學中將案例穿插在具體知識點的講解中。總的來說,以往案例教學不免顯得比較單一,要實現真正的案例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分析真實問題的能力,開設專門的“行政法案例分析”等選修課似乎成為可選擇項。
(二)案例研究方法的自覺運用行政法案例教學能否成功實施,與授課老師有關行政法案例研究方法的能力息息相關。案例研究方法及科研質量不僅越來越成為高校法學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而且也勢必影響行政法案例教學的順利開展。而案例研究方法的使用具有反哺教學的特殊功能。比如,臺灣學者葉俊榮提出的“三層次案例分析法”,不僅是對完全以請求權為核心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反思,而且也可視為行政法案例教學的改革方法。總之,當案例研究方法成為行政法學者的自覺行動時,行政法案例教學將具備師資和教法的有利條件。
(三)師生互動角色和情景的創設行政法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單一教學模式,師生關系、教學互動等較之以往具有不同之處,為此要特別關注互動條件的創造。一是要塑造師生互動的角色。在行政法案例教學的舞臺上,雖然教師還會客串一下“演員”,但其基本角色還是“導演”,通過引導、啟發、點撥、評論等手段,引導學生的探究、討論、發言過程有序進行。而學生不再是“觀眾”,單純被動地接受課堂教學的內容,而是直接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演員”,是案例教學的主體。二是要創設互動的情境。教師要注重構建一種平等的、合作的師生關系,應采用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各種不同形式組織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同時,在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應該導演學生互動論辯,提高分析和解決行政法問題的能力。只有營造一種平等、寬松的互動環境,才能真正實現案例教學的目標。
(四)協同教學機制的建立健全行政法案例教學中,無論是案例的來源,還是教學情境,都離不開各級政府、法院等實務部門的積極支持。行政法不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是行動中的法,而行政法案例教學就是打通行政法理論與行政、司法實務的脫節現象,搭建理論聯系實際溝通平臺的嘗試。雖然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的人員未必能進行高深理論的教學,實務人員自然無法代替高校教師的作用,但是無疑實務人員了解當下行政管理實踐以及行政審判實踐,因此高校可以聘請一些法律實務部門的領導及其他資深實務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并適時建立以行政法教師授課為主,以資深行政庭法官、資深行政執法官員授課為輔的協同教學機制。可以設想,這種新型協同教學機制的建立健全,勢必有利于保障行政法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
作者:鄒煥聰單位:江蘇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