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小學法制課的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要培養廣大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應在系統開展法制課教學的基礎上堅持不懈地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實踐證明,在小學階段開設法制課能更好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維護社會的穩定,降低社會管理成本,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法制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小學階段的法制教育將奠定學生一生知法守法用法的基礎。我國農村人口依然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農村小學法制教育的成功與否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命運,關系著能否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系著社會的長治久安。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加入法制教育的內容,小學法制教育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同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
2.法制課要與道德紀律教育相結合。根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現在農村小學都已經開設了法制課,但農村小學法制課受師資水平、家長思想認識等因素的影響,往往被“認同”為“思想品德課”。法制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課,但要與思想品德課相結合。同時,學校要通過開設法制報告課、舉辦法制圖片展覽、播放法制動畫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既開展法制宣傳,又進行道德紀律教育。
3.法制課教學要與小學各學科教學相結合,要在小學各學科的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相關內容。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語文第十冊第1單元《草原》一課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的相關內容,在學習《絲綢之路》一課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的相關內容等。
二、農村小學法制課要與家庭法制教育相輔相成
良好的家風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良好的家教才能培養出遵紀守法的孩子。農村學生家長往往忙于農活或務工經商,容易忽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嚴格要求,久而久之,農村學生在知禮守法方面存在欠缺。為此,農村學生家長要主動地了解未成年人心理學、生理學知識,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文化素養,注重言傳身教,重視學法守法。另外,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哪些事是違法的,都必須反復給孩子講,并做出正確的示范,讓孩子明白做犯法的事非同小可,極可能會失去自由,付出生命代價。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子女進行法制教育,積極參加學校定期召開的家長會,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和家教方法,與教師有效配合,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強化法制教育,提高教育效果。首先,要對孩子的日常生活行為提出基本的規范。其次,要有目的地訓練,重復并耐心地做出示范,積極強化孩子的成就感,持之以恒。最后,要注意一些“危險信號”,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言行”。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孩子第一次做壞事或違法犯罪時,總是會表現出異常的心理狀態,總會有“異常言行”,如果家長及時予以有效的警告和制止,就可能使孩子避免誤入歧途。如果家長忽視了這些“危險信號”,孩子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就會屢教不改,積重難返。因此,家長要善于觀察孩子可能違法的先兆,如有的孩子在外面受到欺凌,可能會糾集他所謂的“哥們”伺機報復;有的孩子突然就大手大腳花錢……雖說這些先兆并不一定會引起違法犯罪行為,但如果家長能及早發現,及時進行恰當的教育,就能有效地預防子女違法犯罪。
三、農村小學法制課要與社會層面的法制教育形成合力
目前,我國農村社會正處于轉型期,農村地區法制教育基礎及環境還存在明顯不足,農民群眾對法律的知曉率和遵法守法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村中的享樂主義、利己主義、“金錢至上”等不健康思想對未成年人產生了嚴重不良影響,而部分小學過分追求升學率,歧視、漠視后進生,導致其自暴自棄,加之部分小學生進入高年級之后已經進入準青春期,也出現了未成年人青春期躁動的心理特征,如果家庭未能盡到教育義務或家庭環境惡化、家庭結構不健全,則會喪失教育功能,社會層面的法制教育變得更為緊迫而重要。這就要求必須采取綜合協調措施,各部門加強合作,不但要加強農村小學法制課教學工作,而且要加強社會層面的法制宣傳教育,使學校、家庭、政府、社會等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法制教育的實施。
作者:劉玉翠 單位:武威市涼州區金羊鎮窯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