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與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理論導報》2014年第七期
一、江西青年職業學院青藍志愿者志愿服務的實踐探索
1.志愿服務的開展。以重大賽會為契機,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青年志愿者行動尤其是大型賽會志愿服務活動是培養學生政治使命感的良好載體。江西青年職業學院青藍志愿者承擔了“中博會”“七城會”“泛珠會議”“我和地鐵有個約會”等重大賽會的志愿服務任務。志愿者的細心服務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贊揚,也增強了志愿者的自信心。立足校園,做好志愿服務工作。青藍志愿者立足校園開展活動,常年為全院師生服務。每年新生入學報到的時間,青藍志愿者們分赴火車站、汽車站接待新生,把新生送到學校,全程引導新生辦理入學手續。青藍志愿者常年開展“美化校園”活動,草地上的愛心提醒、愛護澤源湖的宣傳、打掃全校的教室衛生等,都是青藍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校園行動。工程技術系分隊的志愿者還走進教師辦公室,定期幫助老師維護和維修電腦。青藍志愿者每年在學院開展一次義務獻血活動,宣傳科學獻血對人體的好處。融入社會,在實踐中體現青年志愿者的價值。社區是該院志愿者活動的重要平臺,通過參與社區服務,志愿者們在實踐中體現自己的價值。青藍志愿者旅游商務系分隊在南昌西湖區恒茂華城掛牌志愿者服務基地。志愿者們在社區常年開展英語幫學志愿服務。課堂上志愿者們對孩子們實行一對一的英語口語交流,同時與前來的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和性格特點。社工系分隊積極發揮青少年工作管理專業特長,定期深入新建縣松湖鎮等地開展義務支教活動。深入農村是了解國情、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該院每年組織“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優秀志愿者下鄉支教,表演文藝節目,開展“溫暖心靈”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以及進行其他社會調研。
2.志愿精神的弘揚。青藍志愿者通過在校園內開展一系列嚴格的招募、選拔、培訓工作,營造了很好的志愿服務氛圍,大力弘揚了志愿精神,學校出現了人人爭當志愿者、個個以志愿服務為榮的好現象。例如,“中博會”需招募志愿者120人,而學校就有600多人踴躍報名。該院建立了志愿者活動長效機制,每年的3月份在全院開展志愿者文化節活動,每年12月份舉行志愿者頒獎典禮,表彰年度優秀志愿者,樹立典型,宣傳先進事跡。學院每年都為志愿者安排了常規培訓,以提高志愿者們的綜合素質。學院邀請了馬拉維志愿服務隊隊長范東東、團省委志工部和團南昌市委宣傳部的同志、知名教授,舉辦志愿者服務專題講座,開展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訓。范東東隊長為青藍志愿者講述了他服務馬拉維的親身經歷和事跡,團省委志工部同志講解《江西省志愿服務條例》,團南昌市委宣傳部同志現身傳授志愿服務的相關經驗,等等。通過舉辦志愿者服務專題講座和開展心理教育技能培訓,堅定志愿者參加志愿活動的信念,提高志愿者的綜合素質。
3.志愿文化的構建。借助重大賽會的平臺,學院青年志愿者行動受到全校師生的歡迎,獲得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好評。如何使青年志愿者行動可持續發展,使其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品牌,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設計校本化的志愿者名稱和標識。大多數高校志愿者組織一般都沿用“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名稱,學校的志愿者也都叫“青年志愿者”,這不利于學校之間的區分。為了擁有一個校本化的名稱,2010年底,學院團委和青年志愿者協會在全校師生中發起了一個為志愿者征集名稱和標識的活動。在100多件作品中,選用了“青藍志愿者”這個名稱,并設計了專門的標志和服務隊隊旗。2011年3月5日,學院隆重舉行了首屆青藍志愿者文化節,為青藍志愿者舉行了命名暨授旗儀式,鄭重面向社會了青藍志愿者標識和服務隊隊旗。編寫《青藍志愿者工作手冊》,培育團隊文化。在相同的目標、統一的政策和共同的組織文化背景下,青藍志愿者更好地團結在一起。統一的管理和統一的指導是志愿者團隊化建設的關鍵,青藍志愿者總隊和各分隊都有專門的指導老師,確保了志愿者事業的持續性。推出志愿者雜志,傳播志愿者文化。為了及時宣傳青藍志愿者事跡,傳播志愿者精神,院團委和青年志愿者協會推出了《青藍》志愿者風采雜志。該雜志以圖片配文字的形式生動地展示了青藍志愿者服務場景。《青藍》志愿者風采雜志的推出,極大地宣傳了志愿者精神,傳播了志愿者文化。
1.成立志愿者學院,構建理論灌輸與志愿服務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教育體系。打造精品的志愿者隊伍,開展高質量的志愿服務工作,重點是要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教育。因此,高質量的志愿者崗前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成立志愿者學院,加強對志愿者的統籌管理與培訓,開展志愿服務的研究探索。當前社會亟需各行各業的仁人志士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去,青年大學生是志愿服務的生力軍,面對方興未艾的志愿服務事業,迫切需要成立志愿者學院,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崗前培訓,當然培訓層面可以擴大到社會廣大志愿工作者。同時,志愿者學院對當前志愿服務工作情況進行研究,提出研究報告,這一方面可以作為志愿者培訓的現實講義,另一方面可以為政府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開發并完善志愿者培訓課程,堅持理論灌輸與志愿服務實踐相結合,構建志愿者培訓教育體系。通過設置志愿服務主題,以及深入志愿服務一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多姿、多彩的活動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
2.營造志愿文化氛圍,弘揚志愿精神。文化育人,加強志愿文化的培養,促使志愿服務成為大學生開展志愿工作的自覺行動。文化的本質屬性就是非強制性的影響力,要在校園營造濃厚的志愿文化氛圍,通過志愿文化這種非強制性的影響力,引導廣大學生參加到志愿者的隊伍中來。使“我奉獻、我快樂、我成長”的價值理念在學生中傳播,并在志愿者們心中落地、生根發芽。建立志愿文化陣地,大力宣傳志愿者行動。通過搭建志愿服務的報紙、雜志、網站等平臺,廣泛開展志愿服務的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志愿者的先進典型,弘揚志愿精神,幫助大學生樹立志愿服務光榮的理念,引領大學生及志愿者向先進典型看齊。
3.完善志愿者工作管理機制,使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必須加強青年大學生志愿者的管理。青年志愿者活動的管理涵蓋了志愿者組織機構的組建活動、招募活動、培訓活動、交流活動、服務活動、推廣和宣傳活動這7個方面,這7個環節相互促進,缺一不可。要通過建立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訓、激勵等管理機制,確保志愿服務工作的規范化運行,使志愿服務工作按照志愿者“結對服務、對口服務、接力服務”的服務模式常態化地運行下去。主要采取項目化運作方式。
4.創新服務項目,實施志愿服務品牌化工程。志愿服務項目化。志愿服務項目化,要求對志愿服務項目進行調研和可行性論證,以項目化運作方式開展志愿服務。這一方面便于整個服務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務的工作效率,樹立項目服務品牌。志愿服務團隊化。團隊化建設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志愿者隊伍的發展。在日常的志愿活動中,以團隊的名義開展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提高志愿者的團隊感和榮譽感,打造金牌團隊,形成團隊成員嚴于律己、競相為團隊做貢獻的良好團隊作風。志愿服務基地化。根據學校的專業特色,加強與校外各種組織的合作,通過建設志愿者服務基地達到進行長期的固定的志愿服務的目的。一方面,要結合志愿者的專業選擇相關的基地,使志愿服務內容和學業相互促進;另一方面,要重點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醫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相關領域的基地創建工作。
作者:紀文河胡歡歡單位:江西青年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