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與話語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當前,國內外形勢面臨一系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趨復雜,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堅定高校師生的理想信念、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必須不斷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把握話語權。
一、深刻理解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內涵
領導權,其本質是一種基于上下關系的強制性權力。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要是指高校黨政組織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進行引導、規范和矯正的職責與權力。這一權力的運用,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高校的指導地位、確保高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新形勢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應對西方敵對勢力對高校進行意識滲透的基本保障。話語權,不僅是指主體表達觀點、陳述觀點的資格和權力,更是指通過話語控制社會輿論的權力。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就是指高校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用有效的話語載體引導師生認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能力與權力。和領導權相比,話語權更側重于引導和控制,它主要強調的是一種信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后現代主義代表人物福柯就曾為話語與權力做出過“話語及權力”的論斷。福柯認為,任何權力的實施,都是話語創造和創新的過程。話語權的爭奪實質上就是政治地位的爭奪。這一論斷強調了意識形態的重要性,也強調了話語與權力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只有擁有話語權,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與其他各種性質的意識形態交鋒時,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而哪一種意識形態處于主導地位也就意味著其所代表的階層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控制權,那么誰就能夠引導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模式。就權力的生成機制而言,意識形態話語權與領導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話語權是領導權的前提和基礎,領導權是話語權的目標與保證。丟失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領導權就會形同虛設;忽視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話語權也將逐漸喪失。
二、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與話語權面臨的挑戰與不足
當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復雜,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國家“民主話語”的強勢滲入以及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創新不足、自媒體傳播方式的盛行等,都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雖然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與話語權依然在握,卻也面臨許多新問題與新挑戰,主要表現為:面對西方民主話語霸權的強勢滲入回應不足。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文化相互交會、思想相互激蕩,交鋒頻繁。西方國家打著“文化全球化”的旗號,憑借經濟實力以及科技優勢,通過影視、文學作品以及體育文藝活動等方式,極力宣揚西方價值觀、推行“普世價值”,企圖使我們放棄社會主義制度,接受西方價值觀念和制度模式。對于這些隱藏在學術理論、文化產品以及對外交流中的思潮背后的“別有用心”,一些高校未能及時旗幟鮮明地進行批判與闡釋,未能幫助師生認清其“真實面目”,構筑起思想防線。高校有的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學者,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影響下,肢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所包含的意識形式之間的關系,盲目主張去政治化,提倡在文化甚至意識形態上與西方接軌,甚至在課堂上、論壇上極力推崇西方理論,一些高校對于此類問題失察、失語,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影響了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高校意識形態理論創新不足,語言闡述力弱化。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向世界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與制度優勢。但與此同時,我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也面臨諸多挑戰,各種社會問題與矛盾日漸凸顯。這些實踐中的問題與高校師生密切相關,但當前的高校意識形態教育依然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傳統解讀階段,缺乏理論創新,無法對這些問題作出及時回應,導致實踐與理論脫節。此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還存在口號化、標語化等問題,話語過于板正并且過于理想化,尤其在自媒體傳播的大背景下,這種程式化、簡單化、八股化的語言表達方式更加顯得空泛和無趣,極大降低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吸引力,導致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效果不佳。
三、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與話語權的對策
在當前充滿各種挑戰的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不僅面臨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干擾,也面臨主流意識形態理論創新力不足以及工作制度不完善等問題。解決這些癥結與問題,便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與話語權的關鍵所在。加強制度管理,增強理論自信。制度是一切工作有序開展的先導。加強和鞏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首先就要理順和完善意識形態工作管理機制,一方面要鞏固高校黨委領導的核心地位,加強黨委對宣傳工作的領導與支持。要明確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并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在各學院、部門確定思政工作專門負責人,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理論學習制度,增強教育主體的理論自信。建立信息溝通,全面掌握師生思想動態。建立研判評估制度,及時分析解決問題。建立督導審批制度,規范課堂教學與校園活動。建立考核獎懲制度,落實教育主體責任。推進理論建設,創新話語形式。理論的吸引力離不開對實踐的指導力,要解決意識形態工作與實踐脫離的問題,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領導權與話語權,就要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將理論創新成果運用于實踐。高校是學術研究與交流主陣地,不僅設有政治、法律、倫理、哲學、歷史等與意識形態工作緊密相關的傳統學科,還有新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校應充分發揮陣地優勢,加大對相關學科的支持力度,引導教師緊跟時展步伐,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括出能夠反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具有中國特色與時代特征的新表述、新話語,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時代闡釋力。此外,還應不斷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模式,增強思政教學課堂的吸引力;順應時代潮流,用活用好網絡平臺與新興載體,結合學生需求與特點創新話語體系,凝練有感召力的時代話語,與時俱進地增強話語魅力。培養學術骨干,完善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業的思政工作隊伍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人才保障。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不僅包括黨政宣傳部門工作者、思想理論課教師、輔導員,還包括全體教職工。一方面,要加強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培養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打造一批德才兼備、能夠引領社會風尚的思想家、哲學家;另一方面,要統籌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輔導員以及心理咨詢師、網絡評論員等隊伍建設,加強系統培訓力度、嚴格實施聘用考核制度、完善獎勵機制,形成人才合力,使其成為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有力支撐。不斷完善哲學社會科學職稱評定和人才遴選制度,完善高校思政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經費支持和保障措施,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和班子考核內容,形成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有人負總責、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
作者:文晶晶;李墨;高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