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法學課程中的經濟實驗應用探討范文

法學課程中的經濟實驗應用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法學課程中的經濟實驗應用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法學課程中的經濟實驗應用探討

《歷史法學》2017年第0期

摘要:大陸法系國家法學教育強調掌握法律條文和注釋,依據法律規范實現法律關系的調整。在法律行為出現——引發后果——利益衡平過程中,要求充分發揮法律的標準性和工具性作用,而在法律行為出現的前端,即行為主體為何選擇該行為,卻未被法學研究和教育中賦予相應的位置。在法學課程中運用經濟實驗,使學生理解社會主體行為是如何選擇特定法律行為,保證學生不僅掌握事后法律調節作用,更能明確法律條文對事前行為的影響,同時對立法的前瞻性和法律條文在實踐中的指導性有清晰的認識。

關鍵詞:法學課程;經濟實驗;行為選擇;行為后果

一、經濟實驗是經濟學與法學在教育中的結合與應用

1897年,霍姆斯(Holmes)在《法律之路》一文中提到“未來學習法律的人是掌握了統計學和經濟學的人”[1],如果作為一種預言,目前的現狀印證了其觀點正確性。首先,國際上關于法律和經濟交叉研究的學術刊物不斷涌現。例如:1958年創刊的《法和經濟學雜志》,1972年創刊的《法律研究雜志》,20世紀80年代涌現出《法和經濟學研究》和《法學、經濟學和組織學雜志》,2004年《法律實證研究雜志》創刊,這些刊物中的論文代表了法律和經濟交叉研究的豐碩成果。其次,阿爾欽(Alchian)的《關于產權經濟學》和卡拉布雷西(Calabresi)的《關于風險分配和侵權法的思考》的兩篇文章,內容涉及到了普通法的兩個非常重要的領域——財產法和侵權法,標志著經濟學的分析進入了傳統上屬于法學家的普通法研究的具體領域。[2]再次,法律和經濟融合產生的研究成果的價值被廣泛認可。1991年和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RonaldCoase)和加里•貝克爾(GaryS.Becker),二人被認為是法律經濟學分析的奠基人。最后,法律經濟分析為開辟了法律研究的新視角,例如反壟斷法、侵權法、環境保護法中越來越多使用經濟學的術語和思路解決問題。外部性、交易成本、理性人和排污權等概念就是從經濟學研究中引入的。由此,法律經濟學亦或稱為經濟分析法學實現了法律與經濟學的交叉融合,至今已形成龐大的研究體系。耶魯大學教授布魯斯•阿克曼(BruceAckerman)認為,法學在20世紀最重要的進展是法律的經濟學分析。[3]與英美法系國家“遵從先例”的事后分析不同,大陸法系國家是對既定的法律規范進行事前分析以規避可能導致的法律風險。正如波斯納(Posner)所言,過去的成本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Cost)應予以排除,而法律則作為考慮影響未來行為的激勵系統。[4]因此我國法學教育中必然不能缺失法律經濟分析的內容,否則學生將喪失對理論前沿和實踐操作新思維的把控。經濟實驗作為經濟學研究的一種新型手段,從1948年哈佛大學課堂開始運用,經濟實驗是以博弈論為基礎,結合心理學研究成果,是對傳統經濟理論的驗證。法律和經濟結合已經取得進展,經濟實驗在法律課堂上的運用,一方面反映最新成果的結合,另一方面反映法律經濟分析的新發展。首先,國內將法律與經濟學研究主要體現在制度經濟學在高校廣為傳播,并在高校法律專業中形成專門的學科,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諸多高校的法學課程中都專門開設了制度經濟學和法律經濟學課程。其次,國內在2000年于北京召開法律經濟分析首屆研討會,參與者以法學研究者為主。再次,國內法律實踐推動經濟學的介入,1999年林毅夫為代表的學者自美國引入環境保護中的排污權制度,其中相關法律法規中的操作模式皆出自經濟學或延伸,將價格機制、產權機制、公共物品供給需求、政府拍賣等要素與法律實踐結合。最后,法律領域日益重視經濟學研究的方法,例如實證研究和統計運用。

二、經濟實驗是“經濟精神下,法律如何對主體行為選擇產生影響”問題的有效研究方法

德國法學家京特•雅克布斯(GuntherJakobs)認為現代社會“形成各種關系的不再是宗教的精神,或者不再是民族精神,而是經濟精神”[5],經濟精神成為現代社會關系中的精神支柱。市場經濟擴張和全球化背景下,社會關系充滿經濟利益的要素,是不可回避的事實。“經濟實益”指引主體行為的選擇,但這種選擇是存在外部約束的,法律即為最重要因素之一。法律行為學派觀點認為:“法律是指導社會主體行為的規范和準則,包括對行為后果和行為過程不確定性的預期”[6],關鍵要點是觀察法律對主體行為選擇的影響。按照科斯(Coase)的《社會的成本問題》中的觀點,法律降低了社會中的交易成本,那么主體選擇法律規范下的制度安排,如果法律提高了交易成本,主體傾向于習慣、傳統指導下的交易。[7]波斯納(Posner)用成本——效益分析結構,解釋主體行為選擇的正當性問題,即主張道德與法律的分離背景下,主體行為選擇產生的后果能夠使得效益高于成本,則可被在法律上予以支持。[4]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從英美法系傳播到大陸法系,最明顯的例證為“效率違約”問題的討論,大陸法系原不接受效率違約的思想,但目前似乎一些國家在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中開始借鑒,體現為“倍數賠償金”設置。法律中對救濟內容的規定為主體行為選擇提供了激勵,“倍數賠償金”增加了違約成本,導致違約行為在一定條件下被規避。在經濟精神為支柱的社會關系下,法律成為主體行為選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約束條件,借助價格、激勵等經濟理論,反映法律的影響。法律與主體行為選擇之間的關系,運用法律經濟分析方法能夠貼近現實,從而對“經濟精神下,法律如何對主體行為選擇產生影響”問題進行探析,不僅為衡量法律有效性提供工具,也為立法提供思考框架。學生將觀察法律如何對主體行為選擇的影響,主體如何將法律作為其內部利益決策機制的一部分,對最終實施的行為提供指導。英國實驗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深有感觸地指出:“一門學科在其先驅發展出處理相關變量的技術時就會走向實驗化。”[8]經濟實驗對法學教育的缺陷有規避的作用:第一、經濟學研究如何選擇,經濟實驗室再現了主體行為選擇的過程和考慮的因素,如利益、情感、法律規制,不同的條件設置導致不同的選擇結果,讓主體行為如何選擇給予解釋,彌補結構性的缺陷。第二,理查德•A•愛潑斯坦(RichardA.Epstein)認為“就政治理論而言,最偉大的經典思想家,并不是從法律規則出發,而是從思考人的動機和心理狀態出發,來開始他們的研究工作的。”[9]經濟實驗融合了法律、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的成果,拓展了學生分析的視角,使傳統法學教育“應該怎樣做”的思維模式向“實際怎樣做”轉變。在根本意義上,法律調整和規范的是人的行為,法學研究的起點應該是人的行為選擇。只有明晰了人的行為選擇,法學研究才能增強針對性,法律才能有效。[6]經濟實驗在可控環境下,法律對主體行為選擇可被重復實現,并在可控性下,分別對法律條款的影響作用進行測評。因此經濟精神下,法律如何對主體行為選擇產生影響的問題多了一種有效研究方法。

三、經濟實驗設計的總體框架和基本內容

(一)法學課程中經濟實驗設計的要素

1.自變量和因變量實驗的內容是為了尋找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自變量是實驗中的刺激因素,而因變量是在自變量刺激下出現的一種狀況。[10]法律中“法律模式——主體行為”研究范式中,法律相關條款是自變量,主體行為是因變量,通過將法律規范內容變化設置,看出對主體行為有何種影響。

2.前測和后測為比較實驗在同一組測試人的影響,可以通過自變量刺激前進行測試,即前測;通過自變量刺激后進行測試,即后測。比較前測和后測的結果,可以對比該實驗內容設計對人測試前后行為改變有何種影響。3.測試組和控制組為了區分不同組測試人受到的影響,可以將人群分為測試組和控制組,即參與實驗和不參與實驗的群體,然后比較自變量對實驗結果因變量帶來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1.知識型的實驗設計知識型的實驗設計主要是通過法律知識的重點、難點來設計實驗,讓學生參與其中,理解相關知識。例如,通過實驗設計,讓學生了解合同成立與生效要件缺失或不完備,對合同糾紛產生的作用。可以設計實驗,假設成立與生效要件某一項缺失,后期合同糾紛中的歸責時,將造成何種困境。

2.技能型的實驗設計技能型的實驗設計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現實問題的直覺判斷能力。技能型的實驗設計中,我們擬設計一個交易過程,在交易要約的發出、談判、承諾和合同履行,信息不對稱因素和道德風險如何使得合同履行被扭曲,直至合同關系的違背,讓學生通過法律與非法律手段結合處理問題。

(二)法學課程中經濟實驗設計的框架

如圖1,經濟實驗模式,是將法律具體內容作為自變量,主體行為選擇視為因變量,依據法律條款設置選擇約束條件,考察法律對不同主體行為選擇產生何種影響。以合同法中“違約”知識點的實驗設計。

1.實驗設計A公司與B公司達成協議,A公司將在1年后按照雙方達成的價格,交付給B公司一批產品,并就違約責任和賠償事宜達成一致。如果A公司交付產品,將獲得利潤10萬元,如果A公司無法交付產品將支付賠償金100萬元。階段一:參加實驗學生從以下三個選項選擇選項1:C公司提出A公司如果將產品轉賣給他,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A公司在此價格可以獲利120萬,C公司不承擔A公司對B公司的賠償。選項2:C公司提出A公司如果將產品轉賣給他,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A公司在此價格可以獲利20萬,C公司并承擔A公司對B公司的賠償。選項3:面對C公司提出以上兩個方案,A公司不予采納,繼續履行對B公司的合同。對于選擇選項1和選項2的學生要求說明原因。階段二:對于選擇選項3的學生主體,調整選項選項1:C公司提出A公司如果將產品轉賣給他,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A公司在此價格可以獲利200萬,C公司不承擔A公司對B公司的賠償。選項2:C公司提出A公司如果將產品轉賣給他,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A公司在此價格可以獲利160萬,C公司并承擔A公司對B公司的賠償。選項3:面對C公司提出以上兩個方案,A公司不予采納,繼續履行對B公司的合同。

2.測試過程前測:參加實驗的學生是沒有學習《合同法》違約責任及賠償的內容。后測:參加實驗的學生是已經學習《合同法》違約責任及賠償的內容。

3.實驗目的通過前測和后測比較,學生行為選擇的利益機制如何變化,即主體選擇時如何考慮法律造成的成本影響。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在合同領域,隨著利益增加,主體選擇是否會偏離原有選擇。一個理性的決策者應該是風險規避的,利益能刺激主體違背法律規定內容,單一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合同法中的基本原則。

4.拓展實驗除了單一的合同法外,增加企業信用法律法規,同時考核兩部以上法律對同一行為的約束,是否構成選擇的多重成本考量。將企業放置在不同市場結構中,如以不完全競爭市場和壟斷市場為背景,測試同樣內容,對比企業具有不同地位的情況下,如何看待現行法律帶來的選擇成本。

四、結語

經濟實驗是建立在經濟學完全“理性人”的基礎上的,而行為主體在法律規范內,除了考慮利益因素外,還要考慮情感、公平、正義等價值,經濟實驗是分析法律主體進行行為選擇時的一種分析方法,但不能絕對化。未來,法律將和更多的社會學科相互交叉研究,其他學科研究方法將為法律研究提供更多工具,法律教育必然需要響應該發展趨勢。然而,法律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內部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在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時,必須堅持法律獨有的價值和邏輯體系,對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進,才能更好的發揮相關研究工具的效用。

參考文獻:

[2]史晉川.法律經濟學評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2):95-103.

[4]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M].蔣兆康,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15.

[5]京特•雅科布斯.規范•人格體•社會——法哲學前思[M].馮軍,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06.

[9]理查德•A•愛潑斯坦.簡約法律的力量[M].劉星,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425.

[10]何挺.法律實證研究中的實驗方法[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0(2):77-83.

作者:葉秀 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 最全粤语电影电视剧的app | 男人的天堂v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 日韩精品专区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性受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网站 |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成人综合网 |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夜色资源网站 |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五月天丁香色 | 久电影 | 永久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 亚洲这里只有精品 |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免费 | 五月激情丁香 |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 一个看片免费视频www |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久久 |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 欧美黄色性视频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 男女黄网站 | 国产精品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自拍偷拍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不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免费福利视频 | 丁香四月婷婷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 伊人99综合 | 高清色 | 五月天丁香花婷婷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