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民主思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是馬克思早期民主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它主要針對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人的解放”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馬克思的這部著作是馬克思完成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的標志性著作。在這篇的文章中,馬克思不僅總結了黑格爾法哲學研究的重要成果,而且還在批判資產階級“政治解放”弊端的基礎上,開始著手闡發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和基礎力量,明確了“人的解放”的社會目標。從哲學世界觀的高度回答了人類解放何以可能的根本問題。同時,也說明了馬克思民主觀的歸宿,即人的解放。這對于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民主;人的解放
民主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重要內容,馬克思雖然沒有一本著作是專門討論民主問題的,但是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散見有他獨特而飽滿的民主思想。這些不具系統的民主思想在不斷的發展和豐富下最終演變成了今天的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馬克思的民主思想如他的哲學思想一樣即使不具體系,卻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寶貴的價值。馬克思的民主思想又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其中早期被視為民主思想的奠基時期,《<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就是這一時期的重要著作,標志著馬克思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巨大轉變?!?lt;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是馬克思為他未完成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所寫的導言,是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概括和總結。對它們的研究不僅能使我們深刻地理解馬克思的民主思想,還能讓我們洞察到馬克思共產主義理想的重要價值。
一、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內涵
馬克思是德國人,身處于西方文化傳統之下,不管是思維方式還是文化背景都獨具西方特色。同樣的,馬克思的民主思想也深深打上了西方傳統民主思想的烙印。因此,在探討馬克思民主思想之前,必須明確“民主”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內涵。首先,什么是民主?追根溯源,如果從詞源學的角度考察,“民主”概念形成于公元前5世紀,最早出現于古希臘文中,源自古希臘語demos(人民)和kratos(統治)兩個字詞的組合,基本含義為“人民的權力”或“人民的統治”??梢?,“民主”一詞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有人民當家作主之意。縱觀西方民主思想發展史,古希臘早期雅典的公民政治無疑是民主思想最初的表現形式,并且中外政治學者普遍認為那是西方民主政體的起源和雛形。在古希臘,雅典公民踴躍參與城邦的政治生活,通過全體公民共同討論和決策公共事務,這就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最初形態。只不過這樣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從來不包括女性,奴隸,外邦人等。盡管如此,公民自由參與城邦事物,享有的政治自由也正是民主的一項重要表現。直到柏拉圖時期,民主思想才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那段時期的民主思想又以柏拉圖為主要代表。柏拉圖的民主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一書,柏拉圖一開始就正義進行了探討。他把城邦視作一個道德的共同體,可以憑著個人的善來完成城邦的善,至于如何能使城邦達到善,柏拉圖認為只有哲學家成為統治者。因為哲學家是正義的,是善的,所以不會濫用自己的私心謀求利益。顯然,柏拉圖的正義觀構成了其政治哲學的基礎。民主包含正義之意早在柏拉圖的思想中就已體現。后來,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到歐洲中世紀后期,特別是在啟蒙運動時期,以英國的洛克、密爾和法國的孟德斯雞、盧梭等人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在批判歐洲封建統治階級冊封的神權、王權和等級特權的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中,不僅承襲了古希臘時期的民主觀念,而且從抽象的人性論出發,大力宣揚“天賦人權”“個性自由”和“社會契約”等學說,認為政府的權力應當來自人民的授權,并用以反對封建專制和君主政體。在民主思想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民主的具體內涵已表現為正義、自由、平等。馬克思繼承了西方傳統民主思想的內核,可以說西方傳統民主觀是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基調。馬克思的民主除了擁有人民當家作主的含義,也應具有正義、自由、平等的內涵。從這個層面來說,《<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所蘊含的解放思想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民主范疇。
二、民主的前提:思想自由的追尋
在十九世紀以前德國長期處于封建專制之下,政府一直屬于政教合一,統治者利用人民群眾,而人們則維持著精神依賴。直到十九世紀初期受到英國和法國工業革命的影響,德國正在經歷著重要的歷史轉折,即從封建專制向工業資本主義過渡。資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也不斷地從法國轉向德國。適應當時德國社會變革和發展的需要,在黑格爾哲學解體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德國思想界出現了一批以施特勞斯、鮑威爾、費爾巴哈為主的杰出的知識分子,他們因為不滿當局對人們進行的嚴密控制,所以他們著手起了批判。在他們之中,以費爾巴哈反思想最為徹底。簡單來說就是,上帝的本質實質上是人的本質,而上帝是人異化而來。費爾巴哈深刻地把世界歸結為世俗世界,把上帝的本質歸結為人的本質,打破了神秘。馬克思肯定了費爾巴哈在批判上所做的努力,他認為這是人們精神鴉片,不僅使人們精神麻痹,喪失思考的能力,甘于現實的苦難,還長期帶給人們一種虛幻的幸福感。這就好比長在鎖鏈上的花,美麗是迷惑人的假象,鎖住我們的思想才是其邪惡的目的。費爾巴哈破打破了人們對的幻想,從而把人們從束縛中解放出來,歸還人們思想的自由。只有人們的思想自由了,民主的之樹才有可能茁壯成長。
三、民主的力量:無產階級
馬克思在吸收了費爾巴哈對批判的有益成果之后,在費爾巴哈成果即把人從彼岸拉回到了塵世的基礎上繼續探索人異化為的現實根源。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抗議這種現實社會中所存在的諸多苦難。但是,資產階級并不能消除人們苦難的根源。在馬克思眼中,資產階級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維護或者謀求自身利益。對于資產階級來說,如果宗教可以利用,那么也是他們控制群眾的手段。這是資產階級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此外,馬克思還宣稱對德國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造就了革命的可能性。原因是德國的資產階級發展不充分,依靠并向封建統治妥協,這也就表明了極端的軟弱、昏庸的資產階級不能承受起政治解放任務艱巨。正如有位學者所說的那樣:“在德國并沒有形成社會消極的普遍代表與社會積極的普遍代表之間的政治對立。所以完成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使德國的解放越過了政治解放而到了人的解放?!币虼?,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以德國為例分析了人的解放的實現路徑和可依靠的社會力量。根據當時的德國現實狀況,馬克思判斷認為德國的社會革命必須依靠無產階級和哲學來共同完成。至于馬克思為什么會斷言仍舊處于封建專制且經濟政治并不是很好的德國會實現人的解放呢?這是因為馬克思所批判的諸如政治問題以及解放無產階級需要是當時所有私有制國家的都存在的。這也就意味著德國的解放道路是既適用于封建專制的國家,也適用于資本主義國家。這也難怪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最后一段強調“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不過,馬克思強調因為社會的落后、群眾的受奴役是由社會的現實和經濟體制導致的,所以他通過批判黑格爾法哲學的唯心主義法學觀,提出了關于國家由市民社會決定的理論。馬克思認為,市民社會真正構成政治國家的基礎,是其決定著國家的制度和法律。只有摧毀或者推翻封建專制的私有生產關系以及所有使人被奴役、被剝削和被壓迫有關的東西。才能夠改變德國的現狀,從而解放德國人,解放人類。首先,經過對“民主”這一概念的詞源分析,我們確定了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基本含義,即人民當家做主。再者,通過對西方主要傳統民主思想的梳理,明確了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具體內涵:正義、自由、平等。最后,我們進行了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民主思想的探討。馬克思吸收了費爾巴哈關于批判的合理因素,在這基礎對黑格爾法哲學進行了批判,認為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在政治國家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然后以德國為例,證明德國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意味著無產階級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強調解放德國人就是在強調無產階級人的解放。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對無產階級階級對人的解放明顯蘊含著深刻的民主思想,真正的民主就如同真正的人的解放一樣,是所有人的民主,并且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每個人都自由生活。在當今學術界,對馬克思民主思想的討論一直持續不斷。面對國際國內民主思想在實踐上的窘境,各個研究方向的學者都在試圖使勁渾身解數,以求解決這個問題。對馬克思各個時期的著作都做了重新解讀,盡管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學術界普遍承認民主思想與當下實際情況相聯系。理論上看似合情合理,但具體情況是民主思想的實踐性缺失難以實施,畢竟民主不是小事,如果實踐得好,就是民主的一大進步,如果實踐得不好或者有諸多弊端,畢竟是會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反而走向民主的反面。那么,如何在實踐中發揮民主的效用呢?這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在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明顯預示著真正實現民主的辦法,即無產階級。馬克思的“無產階級”概念與今天的“無產階級”不同,馬克思的無產階級主要指與資產階級相對的不占有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尤其是工人階級。隨著我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發展,今天“無產階級”的內涵有了更多的內容,農民工、工人、農民,甚至所有生活在最底層的普通大眾都可稱為無產階級。顯然,真正的民主更愿意傾聽最底層的無產階級的聲音。只有惠及最底層人民的民主,才是真正的人民當家做主。
參考文獻
張志偉2010《西方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1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补畔ED〕柏拉圖著,郭斌、張竹明譯2015《理想國》,商務印書館。
〔德〕費爾巴哈著,榮震華譯2016《基督教的本質》,商務印書館。
李雪菁、羅連祥2017《馬克思民主觀及其當代啟示》,《湖北函授大學學報》第22期。
陶林、孫漢侶2019《馬克思的民主觀及時代價值新探》,《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期。
馬校2019《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的人的解放思想》,《理論研究》第3期。
作者:張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