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博自媒體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微博自媒體特點
可以說微博,成就了自媒體時代。微博自媒體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參與的開放性。微博的門檻很低,只要有上網終端、網絡和一定的網絡知識,就能注冊使用微博。當今智能手機非常普及,高校學生中可謂人手一個。網絡世界的開放性,在微博上表現無疑,微博沒有身份、學力、地地域的限制,只要你能上網、注冊賬號,那么你就能在微博上發言。并且在微博上,信息量巨大,能夠找到用戶說關心的任何話題和信息,即使是一時沒有,也可以由用戶自己發起一個話題。可見,微博的開放性程度遠超過一般的傳統媒體。
2.信息的及時性。在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普及的情況下,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通過微博信息。對信息者而言,只要具備了網絡條件,一切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都可以在微博上第一時間。微博信息的及時性,遠超過其他媒體。
3.用戶的互動性。微博不是單相的信息,而是能夠以用戶互動的形式,進行信息的互動和傳播。微博用戶通過互動,能夠使得信息呈現幾何形式的擴散。
二、微博自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沖擊
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媒體發言人,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一種科技的進步,但是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來說,卻引來了絕大的沖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說教模式受到沖擊在微博平臺上限于140個字符的限制,所有的信息內容短小精悍,內容上活潑生動,深受高校學生的喜愛。而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還停留在課程的說教灌輸上,說教灌輸的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現實性,但是此種模式具有一種天生的弱點,就是時間長了容易招致學生的反感,特別是在網絡世界中,各種信息的傳播形式方式多種多樣,對學生來說極具吸引力。微博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占據言論的高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灌輸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特別是長此以往往往造成難免產生逆反情緒。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權威性受到質疑權威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特質,尤其是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高校學生的思想具有不成熟性,需要權威的觀點進行教育。而網絡時代,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從網絡上搜索,傳統的權威受到各種信息和其他思想的沖擊。可以說在在網絡上,權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網絡時代的權威不是傳統的在課堂上“你必須聽我的”這樣的邏輯,而是“你怎么樣讓我相信你”,這需要引起我們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思。
(三)各種思想觀點對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的沖級高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養成的關鍵時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新思想接收的很快,學習能力非常強。而網絡世界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在微博上媒體都有海量的信息。很多反動、不健康的思想利用微博平臺打著各種吸引眼球的形式,容易為年輕人所接收。這些有毒有害信息對高校學生的危害是極大的,很容易腐蝕、侵害年輕的思想,擾亂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歪曲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微博自媒體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維
微博自媒體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必須牢牢占領微博這個平臺,在自媒體時出正確的時代吶喊。
(一)高校學生思想工作者應當有自己的微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圍繞學生,知曉學生的言行才能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現在學生普遍都有微博,那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應當有自己的微博。目前在我國微博,主要有新浪和騰訊兩大微博平臺,其中新浪微博是最具有人氣的。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注冊自己的微博賬號,關注自己的學生。通過他們微博的內容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
(二)利用微博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微博上各種信息層出不窮,其中有毒有害信息不在少數。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微博平臺,應當旗幟鮮明的對有毒有害信息加以駁斥和評判,讓高校學生明白此類信息的有害本質,引導高校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三)利用微博平臺線上和線下教育相結合微博只是一種更有效率的形式,思想政治工作根本還是直接面對學生開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利用微博平臺了解、吸引和教育學生的同時,必須結合線下的思想教育活動。兩廂用力,雙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利用微博平臺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是消極被動的來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化解微博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沖擊,而應當主動出擊,利用微博平臺將思想教育工作搬到微博上,講傳統的課堂灌輸式的思想課,融入到以140個字符為形式的微博中,講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要求融入到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直接走入他們的心里。
(五)提高思想教育者的網絡素質微博雖然門檻較低,但是需要一定的網絡基本知識和網絡素質才能順利的開展工作。因此有必要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微博及微博宣傳的培訓。只有當教育者熟練的掌握了微博平臺的各種技巧后才能更好地搶占微博陣地。
作者:梁斌單位:懷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