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民族地區政治發展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的穩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例如近幾年四川、西藏等地區出現的小規模少數民族分裂分子組織的影響社會穩定的暴亂活動等,都給本來就落后的少數民族經濟狀況帶來了更加消極的影響。因此,探討影響中國民族地區政治發展的因素是研究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一個重要課題。
1.1社會發育程度較低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自然環境是民族地區居民多年來賴以生存的水土。以我國為例,如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地處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居民祖祖輩輩生活在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區,那里的暴雨、干旱、泥石流、風沙等自然災害較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與此同時,由于經濟發展緩慢,疾病預防和治療,群眾收入來源的單一,商業發展的制約等,都使得很多山區貧困程度較深,一時難以改變。
1.2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新中國成立以后,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被擺在了較高的位置,但是由于環境和人文狀況的不同,完全依照漢民集體所有制興辦企業等模式對于民族地區來講并不是好的途徑。民族地區由于地廣人稀,很多少數民族居民也有游牧或者流動性強的特點,不少民族地區居民都依靠種植和畜牧業作為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多年以來,由于民族地區的土地資源較差,經濟發展和經營的仍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
1.3資金供給十分緊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雖然多年以來,我國各項政策頻頻向民族地區傾斜。但是資金問題,仍然是插在民族地區頭上一把剪刀,制約著民族地區的發展??陀^來講,由于人文歷史等諸多原因,處于邊陲的民族地區經濟基礎顯得更為簿弱。即便有一些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也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差等現象。處于工業化初期或前期,經濟開發成本高,資金需求旺盛,但是自我積累能力不足,是不發達地區工業化進程起步階段的共同特征。
2文化是制約民族地區政治發展的關鍵因素
文化層面在影響民族地區政治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中,主要表現為民族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的文化沖突;落后、保守的思想觀念;宗教信仰與崇拜。而影響民族地區政治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中,主要為代表的是民族文化沖突上實際是兩種文明之間的沖突。在農業文明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民族文化更多地帶有傳統文化的色彩,它在發展過程中和現代化文化發生沖突是必然的。
2.1基層組織管理薄弱,影響了民族地區的政治發展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各少數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生存條件,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結構,文化傳統,風土人情,民俗演變,民族傳說和民族意識等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導致有些民族地區基層組織管理薄弱。良好的歷史傳統促進政治發展,為政治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2各民族的政治體系制約著民族地區的政治發展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狀況、歷史傳統、政治文化等變量的制約,使少數民族政治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政治民主化程度相對較低。為此,筆者認為,必須在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經濟,建構新的政治機制和政治關系模式,提升少數民族地區政府能力,以推進少數民族政治發展順利進行。
2.3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問題是影響政治發展的重要誘因翻開中國的歷史不難發現,信仰是我黨取得政權,引領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關鍵。同樣,打開塵封的厚重歷史,至今仍然在我國多民族版圖中的少數民族曾經能夠站在中國最高統治階級的位置上,靠的也不僅僅是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更是他們的內心虔誠的信仰。放眼我國,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這些宗教信仰與民族地區居民的生活習慣等渾然一體,成為了民族地區居民生存發展的根本。因此,筆者認為,妥善處理好民族地區政治發展與宗教信仰問題是消除民族地區政治發展影響的又一重要途徑。
3結論及建議
總之,民族地區的政治發展與社會安定團結局面,對于我國的未來的全面發展、各項重大國策的實施,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只有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秉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感恩文化建設,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的綜合素質,逐步縮小民族地區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之間的整體差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乃至消除民族地區對我國政治經濟生活的負面影響。因此,筆者認為,處理好民族地區問題,不僅能夠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提高綜合國力,而且還將有力地保證和促進各項重大國策的順利實施,最終促使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國家長治久安。
作者:李靜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