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新時代要求。藝術教育不僅與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標具有一致性,且具有美育與德育的功能,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思想產生影響。文章通過分析藝術教育的特性,探究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的路徑,以期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合格大學生。
【關鍵詞】新時代;藝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正如《文心雕龍•時序》中所言:“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一、新時代與思想政治教育
在黨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他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講道:“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建設者和主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和見證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從“政治宣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演變而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不僅是一項科學性工作,更是一項藝術性活動。
二、藝術教育的概念
藝術是以人類的情感和想象為支點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通過主要藝術門類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傳授,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意識、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教育活動就是藝術教育。美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一環,而美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其為藝術教育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支撐。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也是藝術教育的本質與核心。藝術教育從古代開始就有思政教育的功能,《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王者未作樂之時,因先王之樂教化百姓,說樂其俗,然后改作,以章功德。”這反映了統治階級通過音樂創作對百姓進行思想教育。流行于東漢末年的《孔雀東南飛》,寄托了對自由愛情婚姻的向往。魏晉南北朝,時人常借彈琴歌唱行情言志、修身養性。“五四”時期,通過音樂、雕塑等作品,喚醒了青年學生的民主意識。解放戰爭時期,歌曲的代表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電影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鼓舞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精神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后,藝術為政治和人民大眾服務成為人們的共識,其為剛開啟社會主義建設、百廢待興的中國培養了一批忠誠可靠、立場堅定、有高尚情操的青年才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教育迅猛發展,駛入快車道。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到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閉幕式上的“杭州八分鐘”,從杭州G20峰會文藝演出到青島上合峰會文藝演出,無不體現著我國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三、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從藝術教育范疇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情操,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科學、客觀地看待周圍事物,增強其向上、向善的道德品質。
(一)藝術教育的特點
藝術教育具有滲透性特點。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通過第一課堂、講座,傳播線路為單向性,內容以“灌輸”為主,缺乏感情支撐,形式較為固化呆板,不易被人接受。當前大學生主要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末,2018級新生甚至出生于新世紀后。他們生活條件優越,接觸外界事物渠道廣泛,具有開放性、思辨性、多樣性的需求。傳統思政模式與其需求相差甚遠,缺乏情感的教育模式會使其喪失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聆聽音樂、觀看畫展等形式,從藝術中品味優秀文化,從藝術中得出人生哲理。藝術教育具有直觀性特點。思政課中照本宣科的模式使學生較為被動。理論的枯燥性使學生很難從教師的講解和書本的文字中找到共鳴,理性思維難以與自身的感性體驗相結合,出現了怠惰、麻木甚至不想聽課的現象。調查顯示,只有11.3%的學生對思政課感興趣、5.5%的學生對思政課很感興趣。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文化藝術迅猛發展,大學生有機會、有條件在年幼時便接觸到各種藝術形式,而這些藝術形式也是他們樂于接觸、習以為常的。且藝術形式形象生動,將其納入教育中,有助于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藝術教育具有平等性特點。在思政教育的傳統模式中,教授者是整個教育過程的中心。學生要按照教授者的思想、思路來接受知識,主客體關系不平等。藝術教育則是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去發現美、認知美、享受美。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受到美的熏陶,實現與教授者的平等對話,共享文化盛宴。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強,藝術教育所帶來的平等性,深受當代大學生喜愛。藝術教育具有趣味性特點。傳統模式的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上較為單調。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話劇情節的跌宕起伏、電影畫面的視覺沖擊,使大學生有新鮮感,隨之產生心理上的喜悅。教師與學生可以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也就將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
(二)藝術教育的作用
藝術教育的作用有多種。首先,有利于思政教育模式更多元。思政教育使大學生知曉美與丑、善與惡,樹立正確的三觀,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藝術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思政功能,在原有閱讀課本、聆聽講解的基礎上,拓寬了思政教育模式。古今中外的優秀藝術作品,如歌曲、雕塑、戲劇等,運用音韻、形體、故事來表現客觀事物,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本質。據統計,高校中,63%的學生加入了學校的藝術類社團,91%的學生愿意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當代大學生對美有著更高的追求,藝術教育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凈化心靈和思想。其次,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藝術本身具有審美性,它以生動的形式給人以感官沖擊。抽象的概念和艱澀的理論變得具體化、形象化。陶冶情操、傳播知識、弘揚風氣是藝術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將藝術教育運用到思政教育中,摒棄了學習中的強制性,將其轉換為浸潤式教育,學生能樂在其中,激發起興趣。藝術作品能使學生達到情意合一,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其中的內涵。再次,有利于營造思想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大學生處于心理上接近成熟但還未成熟、思想上趨于理性但理性不足的人生階段,較易受到虛擬空間、生活環境的影響。大學階段是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高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精神運用到校園廣播、校園大屏幕、宣傳欄、校園雕塑、文藝晚會中。通過藝術教育的浸潤功能,日久年深,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會融入到學生意識中,貫徹到行動中。久而久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傾向越來越強烈,就會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果。最后,有利于保持思政教育的持久力。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藝術是文化呈現的一種美妙方式,在學生理解藝術、表現藝術的過程中,藝術便不經意地浸潤到人的精神世界,從而產生較為持久的影響。藝術通過活潑的內容、多彩的表現形式,使思政教育的內容更易于被學生接受。藝術具有歷史影響的深遠性,其本身的吸引力能從側面對學生產生影響,使思政教育長期植根于學生心中。
四、藝術教育的路徑探析
面對高校思政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藝術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也破解了許多難題,重視和加強藝術教育在許多高校蔚然成風。借助音樂、影視、圖片、雕塑等藝術形式,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抓好藝術教育的規章制度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網絡陣地建設,都能不斷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一)加強規章制度建設高校中,思政課被輕視的心理還相對普遍。高校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如將學生的思政課成績、學院舉辦的思政類文藝活動與學院考評掛鉤,針對考評結果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獎懲。通過制度真正打造理論育人——實踐育人——藝術育人的育人體系,完善規章制度。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應增強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增強教師個人修養。針對思政教育的專業教師,學校要開展藝術的培訓班,鼓勵他們學習藝術知識,并將學到的藝術知識運用到課堂講授中,給學生帶來具有美感的思政課。藝術類專業的教師要加強思政知識方面的學習,塑造高覺悟、有理想的藝術類教師隊伍。教師授課時應深入挖掘藝術作品中的文化價值,通過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引領學生進入高尚的境界。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成長。校園文化的建設離不開藝術教育的培植。積極將中央芭蕾舞團、中國國家京劇院等創作的高雅藝術引進校園,給師生帶來文化大餐。學校要圍繞關鍵節點、重大節日,如努力打造國慶游園、“一二•九”文藝匯演、“愛在深秋”朗誦等活動,塑造學校藝術品牌;不斷加強學校藝術社團的發展,為藝術社團聘請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并在資金上給予支持;設立藝術文化周,通過展覽形式等,讓每一名學生加入其中,感受藝術的樂趣。
(四)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強調:“網絡的發展深刻改變著輿論格局、拓展著宣傳思想陣地。”網絡虛擬空間是大學生十分鐘愛的地方。學校要將中華優秀文化、中華杰出人物、感動中國故事放在學校官網、學校論壇中,積極借用新媒體平臺,將最新的校園文化動態、藝術演出、學校所在城市的藝術展覽等信息通過微信公眾號、易班等平臺向學生。
參考文獻:
[1]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思想掌握群眾[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9):128.
[2]胡樹祥,謝玉進.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0.
[3]沈壯海,段立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及其發揮——基于2014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調查數據的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5(10):17.
[4]陳迪立.藝術教育的價值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5(3):102.
[5]屈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教育結合探析[D].江西農業大學,2012:9.
作者:李洪辰 單位: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