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級四有一責建設工作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有持續穩定的集體收入
從年開始,全鎮消除集體經營性年收入20以下的經濟薄弱村,一般應達到30以上。創收工作途徑有:
(一)依托區位優勢發展物業經濟。在符合產業規劃、城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履行相關手續的前提下,開發市場需要的一、二、三產業用房,積極發展村集體物業經濟,有條件的村可成立第三產業辦公室。①有條件的村要利用區位經濟和產業集聚優勢,充分運用村發展的留用地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供地政策的前提下,在鎮區、工業集中區、中心村、交通便捷地興建標準廠房、寫字樓、商貿市場和酒店商鋪、外來務工人員公寓等物業,獲取租賃收入。②對集體原有閑置的辦公房、舊廠房、原學校等設施,可以通過整修或者翻建,對其進行改造,提高存量資產的利用率。③借助原有的工業地塊升級改造,在鎮政府主導下,對含有集體建設用地的現有工業用地進行規劃、整合和改造利用,村集體應取得相應的份額,通過出租收益。④對村公共服務中心等一些公益性集體資產,可部分用于出租發展便民服務獲取收益。⑤在民營經濟或農業產業基地發展規模較大的區域。村級可以通過提供倉儲、運銷、信息中介等有償服務,實現服務增收。
(二)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要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特別是利用村級集體整合統籌資源的優勢發展特色經濟。①村集體可以圍繞當地特色產業,集體獨資或聯合農戶參股開發建設特色農戶的種植或養殖基地,然后通過發包以增加村集體的發包經營收入。②對水面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或具備一定農特產的資源優勢的村,要通過發展“農家樂”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等形式,增加村集體資源開發收入和服務經營收入。③結合農村環境衛生治理,代企業收集運輸垃圾、村莊整治和河道疏浚、開發盤活集體水面資源,通過招租發包,收取服務費增加村集體收入。
(三)依托“三大合作”發展合作經濟。大力發展社區股份合作。
①重點推進征、租土地面積較大村組、被征地農民安置結束村組及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組的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資產經營機制。②大力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凡由村集體或由財政投入整理增加的土地可作為村集體股份,享有收益權,參與土地股份合作組織收益分配,增加集體土地收益。③大力發展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支持和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組建農副產品購銷合作組織,以“合作組織+農戶”的形式引導農民闖市場,在服務農民增收、促進農民致富過程中,更好地實現村集體自身的增收。
(四)盤活用好非農建設土地資產。對村集體使用年限較長符合規劃和建設要求的建設用地,依法給予辦理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證,并允許其對土地建筑物、構筑物依法進行改選,也可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開展經營,以實現集體土地資產收益的最大值。在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以外,經批準占用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的非公益性項目,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通過多種形式參與開發和經營,保證村集體長期受益。
(五)鼓勵開展土地整理和村莊整治。積極開展宅基地、閑置地整理。村集體通過土地整理和村莊整治增加的耕地,歸村組集體所有和管理,所產生的土地指標調劑為建設用地的,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復墾備選庫,并經實施,驗收確認后核定下達掛鉤指標,優先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由于規劃等各種限制無法在當地落實地塊的,經區、鎮協調,可在工業園區內落實地塊建設標準廠房。土地指標由政府有償調劑使用,應按現行市場價格,計算收購資金要及時足額發放到村。
(六)完善和落實村級發展的留用地政策。征收村組、集體土地,按征收面積5%左右給村安排發展留用地。①對村級留用地原則上在土地征用結束后,按留用地面積實行貨幣補償,主要用于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和公益事業。②以留用地方式安排發展用地的要堅持嚴格管理、節約、集約原則,發揮集中開發優勢,一般由鎮政府統籌安排相應地塊,統一實施建設開發。③有條件的村在符合土地利用等有關規劃的前提下,可自行開發建設,并按相關規定辦理有關手續。
以上各條各村可根據各自的實際,認真排查現在資產性、資源性創收,不足缺額部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申報確定建設項目,努力達到或超額完成下達任務,做到年年有遞增,年年有較大發展。
二、有功能齊全的活動陣地。
到年,全鎮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筑面積全部達到300平方米以上,都應具備綜合辦公室、綜合活動室、綜合服務室、衛生室、文化室、廣播室、生活日用品超市,農資超市和村民文體活動場所等功能配置。要求做到“服務區域最大化、辦公面積最小化、社會效益最優化”開展一站式服務。年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鄉統籌的為民服務體系基本形式,農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三、有先進適用的信息網絡
到年,農村新三通(行政村通光纜、自然村通寬帶、通數字電視)覆蓋面100%,村村建成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有條件的村開通網站,村村通過互聯網提供信息公開和互動服務、信息化對農業現代化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及時有效的公共信息服務。
四、有群眾擁護的“雙強”帶頭人。
在實現村干部“一責三有”(定權責立規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發展前途、退崗有一定保障)的基礎上,積極打造“雙強”型帶頭人。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注重從優秀現任村干部、致富帶富能人,退伍轉業軍人,私營企業主、返鄉能人等黨員中選育“雙強”村黨組織書記。改革選人用人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群眾公認標準和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通過“公推直選”等方式產生村黨組織書記,提高群眾公認度。切實加強對大學生村官培養力度,加大對他們選任鎮領導干部力度。全面推進村黨組織書記任期工作目標承諾和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制度。通過述職述廉等形式,加強對村黨組織書記履職、廉潔自律情況的全面考核和日常監督,并將考核結果與報酬、獎懲、任用直接掛鉤。
五、強化村黨組強領導責任
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帶領群眾致富、維護農村穩定”這一主線,不斷落實村黨組織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責任,力爭到年全面實現“兩提三增”(提高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質、提高村干部科學發展能力,增強村黨組織戰斗力,增強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強黨員群眾滿意度)使村黨組織成為執行黨的農村政策、推動科學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堅強核心。
組織實施村級“四有一責”建設行動計劃是關于農業現代化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意義十分重大。各村黨支部、村委會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村書記為第一責任人。鎮政府把“四有一責”建設作為對村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平時定期督促檢查。為建設“創業新地、通富新鎮、幸福”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