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監管辦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規范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標準,完善和提高我縣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平,現根據省高標準平原綠化工程建設標準、省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要求和省重點防護林工程國債項目實施辦法等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縣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管理辦法。
一、適用范圍
列入全縣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的各鎮(街道)。
二、建設程序
1、編制年度作業設計。根據年度建設任務,編制年度作業設計,將造林任務落實到地段,填寫好作業設計的有關表格。
2、抓好施工,確保質量。由鎮(街道)農技水利服務中心組織工程實施。工程應采取承包或招投標方式進行,推行專業隊造林,并嚴格按作業設計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3、林帶管護。建立管造并重的長效管理機制,實行“當年造三年管”的長效化管理模式,確保工程建設成效。
4、開展檢查驗收。項目實施后,同年4月中下旬由鎮(街道)按工程質量技術標準進行初查登記。9月10日前進行逐條逐段的自查驗收,填寫驗收卡和匯總表,經驗收人簽字,并加蓋鎮(街道)農技水利服務中心公章后上報縣農經局。12月底前,由縣組織驗收組進行檢查驗收,造林后的第二、三年著重檢查保存率和撫育率。
三、建設標準
1、骨干林帶建設。骨干林帶主要指路面寬大于7米,屬縣、鎮主要交通要道二側的林帶,如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縣鎮公路和紅旗塘、太浦河骨干河流二側的林帶。建設標準:兩側各建二行由喬木樹種為主的林帶(有條件的多行林帶),喬木樹種宜選用常綠或落葉的高大喬木,如濕地松、香樟、無患子、櫸樹、山杜英等,苗木桿徑(離地1米處的直徑,下同)應大于6厘米(濕地松除外),桿高不低于2.8米,喬木與喬木之間種植株距如為單純喬木林帶的株距不大于4米,喬灌結合林帶株距不超過5米。
2、副林帶建設。副林帶是指路面寬大于4米,除骨干林帶外的其他主要道路,如村道、標準圩岸等二側的林帶。
建設標準:兩側各種一行以喬木樹種為主的林帶和一行灌木林帶,苗木桿徑應大于4厘米(濕地松除外),桿高不低于2.2米,喬木為主的林帶喬木之間的株距同骨干林帶要求,灌木林帶株距不超過2米。
3、一般林帶建設。主要指路面寬在4米以下的圍村道路、通戶道路、溝渠路和宜林圩岸等二側的林帶。
建設標準:至少種植一行喬灌結合林帶(如有條件可種一行喬灌結合林帶和一行灌木林帶)。喬木樹種宜選冠幅小的濕地松、水杉、池杉和山杜英等,喬木間株距不超過4米,苗木桿徑不小于3厘米(濕地松除外),桿高不低于2米,灌木林帶株距不超過2米。
四、驗收合格標準
1、施工地段與圖表上的地段編號相一致。
2、苗木規格、種植密度必須符合建設標準要求,苗木生長正常,無嚴重病蟲危害。
3、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1)骨干林帶:當年種植的喬木和灌木成活率均達到90%以上,第三年保存率達85%以上。
(2)副林帶和一般林帶:當年種植的喬木和灌木成活率均達到85%以上,第三年保存率達80%以上。
(3)林帶面積計算誤差符合精度要求。
五、檔案管理
合格林帶須有年度作業設計表、驗收卡、匯總表和成果圖,并做到圖、表、卡相一致,年底裝訂成冊進行歸檔,建立檔案進行管理。
六、附則
1、本管理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2、本辦法由縣農經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