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3年科技局工作總結(共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2013年,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創優“四縣特色”,致力“四大發展”思路,嚴格按照市科技目標責任書要求,以“創新、引導、服務”為主線,緊扣年初任務,制定具體方案,進一步組織實施,嚴格工作責任,狠抓工作落實。依法行政,注重行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切實轉變職能,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各方面都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實行領導包企制度,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為進一步搞好經濟結構調整工作,切實增強科技在全縣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度。今年年初我們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把引進支持高新技術項目、傳統產業提升改造項目作為今年科技項目的重點工作來抓。經過多方討論,確定實行局領導分工把口包企業制度,采取多跑、多了解、多支持、多傾斜的“四多”工作法摸清企業的實際問題,急企業之所急,為企業解決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僅今年就上報省級項目6項,其中,國青飼料有限公司的“國青禽業科技養殖示范園建設項目”,華農畜禽專業合作社的“淘汰蛋雞屠宰加工項目”被定為農業星火計劃項目。晉偉中藥材綜合開發合作社的“1000畝黃芩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被定為農業成果推廣項目。惠榮傳動軸有限公司的“高速重載液壓安全連軸器項目”,峰巖煤焦集團的“年產10萬噸的高效快速清潔制漿法項目”被定為火炬計劃項目。惠榮傳動軸有限責任公司的“高速重載液壓安全連軸器項目”被立為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在全省僅有的9家中占居一席。突破了國家級科技項目的空白。
二、著眼建設創新型社會,著力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今年以來,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每10萬人專利申請數是省、市考核縣市44項指標之一。我們在專利、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工作等方面,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勵有專利潛力的企業和個人積極上報專利。我們廣泛宣傳發動,利用政風行風熱線欄目在人民廣播電臺專門針對科技項目申報和專利申請等工作進行了專題講座,介紹申報(請)程序和方法步驟,鼓勵全縣企業和個人積極上報專利,努力使專利申請擁有強大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經過工作先后有3戶企業、27項專利成功。今年,我縣的專利申請量總數有望突破50項,圓滿完成市局下達的目標任務的112%。
圍繞專利申請量這項硬指標,我們全局上下,局領導、特別是分管領導,具體承辦人,先后數十次深入基層調查、了解、鼓勵、支持企業上報專利,并予以一切盡可能的便利和服務。我們的經費雖然緊張,但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非常高漲,有的為企業申報專利先后三次上北京,硬是把按人口平均數核算的,對于我縣這個人口大縣來講,難以完成的專利數申報量這個硬骨頭啃下來。
二是發動企業申報攻關項目,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并為企業申請專利提供基礎。在廣泛發動和支持專利產業化項目的同時,我們還積極鼓勵企業申報工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并以攻關項目為基礎,為下一步申報專利提供基礎性保證。如減速器廠的擺線針輪省級工業攻關項目。目前已著手申報專利。
三是通過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引導企業重視技術中心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企業科技水平。我們本著保證質量、寧缺勿濫的原則,今年考察認定了2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即聚亞源磁業有限公司、省縣華農畜禽加工專業合作社。
四是編印專利項目簡介,促進成果轉化。為使這些優秀專利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局結合大招商、大引資工作,積極對專利策劃包裝對激勵潛心研發項目創造、發明專利人給予獎勵。
三、部門聯動,拓寬科技服務領域。
今年以來,我們在著力實施好工農業科技項目的同時,十分重視與政府其他部門聯動服務基層工作。在科技信息平臺的構建等工作上,都做了較好的嘗試。
一是以科技項目為牽手,與縣有線廣播電視傳輸有限公司和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聯動,構建縣農村科技文化綜合服務信息平臺。我們利用縣有線電視傳輸公司在農村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建立貼進三農、貼進實際、貼進群眾的科技文化綜合服務系統。村民可以通過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網絡文化大院直接辦理事務、獲取信息,使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及時掌握農業科技知識、農事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及時指導農村種養殖等農事活動。同時還可以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好已經與縣廣播電臺合作建立的科技直通車欄目。
二是與電視臺、縣農業局、縣畜牧中心聯動,構建科技教育傳播平臺。我們組織專業人員錄制了玉米的中后期管理,果樹中后期管理、蔬菜管理、大棚建設和管理、肉牛育肥、肉羊育肥、肉豬和蛋雞科學飼養等八部科技片,并深入到全縣各村放映,共計放映1351場次,受到廣大村民的熱情歡迎。以強化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為手段,充分發揮科技示范區的帶動作用。今年以來,我們對引進示范瓜菜品種20個,新技術4項,對百畝以上蔬菜園區的鄉、村給予約2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從而推動了我縣蔬菜生產的快速發展。
三是實施農業科技特派員試點。優選我縣科技示范基地喜村、青村、洪南村、東源祠村、六河村五村的5名大學生村官為科技特派員,以新品種試驗示范為切入點,引導農民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四是爭取省級項目支持,結合全縣開展的大招商、大引資工作。我局積極爭取省、市大力的支持。同時,我局牽線搭橋,為縣華農畜禽加工專業合作社引進廣東珠海市和坪家禽銷售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縣畜禽交易市場,引資3000萬元。
四、抓好科技信息服務,提高全民素質。
今年以來,我局充分利用電視、電臺等現代化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發揮科技優勢,有針對性開展科技培訓,努力提高全民素質。特別是宣傳新的技術和新品種,提高大眾科技意識,把宣傳陣地切實作為科技中介的有效手段。同時今年我們圍繞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要抓了在朱坑鄉召開以林果管理、貯運為內容的林果培訓;在杜家莊召開以養雞、肉雞育肥、蔬菜等種植的培訓。借助縣廣電中心廣播電視平臺,舉辦農科實用技術講座41期,輻射培訓農民群眾10萬余人次。一年來,利用現代通訊設施,網上下載、種、養信息200余條,網上科技動態30余條。有效地推動了科技信息進村入戶,強化了我局信息服務工作,提升了信息服務水平。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縣科技工作將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工作中心,按照省、市科技創新跨越工程要求,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繼續以“創新、引導、服務”科技工作思路。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設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根據我縣“十二五”科技規劃,結合全縣支柱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要求,選擇擁有過硬技術力量,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可產生科技成果的行業龍頭企業,進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
2、實施縣域科技支撐工程。以主導產業為核心,積極推進技術支撐和資金引導扶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質,延伸產業鏈。
3、創新新農村科技引領工程。圍繞優勢農產品產業化,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應用,鼓勵引進新轉優品種,強化科技成果推廣,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
4、開展好農業科技培訓工程。圍繞提高農民種養水平,以科技進村入戶為載體,通過集中辦班、現場講授、技術咨詢等形式,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村、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
5、抓好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工作。力爭國家級一項,省級四項,市級兩項。
總之,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和科技工作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差距依然很大,還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縣科技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我縣的高新技術企業依然很少,在農村在企業,科技興農科技興企的意識還不夠強,近幾年來,縣級科技投入雖然逐漸加大,但我們面臨的工作任務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第二篇
2013年,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鄧小平理論,深入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和諧社會,依法行政,注重糾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切實轉變職能,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年來,我局按照縣委政府的總體工作思路,以科技項目的申報立項和實施為載體,抓好科技經濟的有機結合;以制造業信息化建設為契機,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與提高;以鼓勵企業申報專利、加大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為重點,引導全縣企業走上自主開發、自主研發的創新之路;以農業科技信息“110”服務網絡建設、農業科技信息直通車和科技片巡回宣傳教育為重點,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建設;以科技培訓為手段,著力提高廣大農民與企業職工的科技素質;以全面推進行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為突破口,切實轉變職能,塑造科技部門自身形象;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為總目標,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整體創新全縣的科技工作。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各方面都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把科技項目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技項目為載體,強化科技工作顯示度和支撐度,充分發揮科技工作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為進一步搞好經濟結構調整工作,切實增強科技在全縣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度。今年上半年我們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把引進支持高新技術項目、傳統產業提升改造項目、制造業信息化項目作為今明兩年科技項目的重點工作來抓,并著力狠抓兩個“一批”,即抓好一批省級、市級科技項目的申報立項,爭取得到上級科技資金支持;抓好一批縣級科技項目,運用縣級科技三項費用予以支持。通過“兩個一批”項目的實施,培育科技亮點。僅今年就上報省級項目7項,即五陽實業有限公司的“十萬畝優質小麥加工基地建設項目”,同康蘆筍開發有限公司的“蘆筍新品種試驗與4000畝蘆筍種植基地示范及加工技術改造配置項目”,牛肉集團公司的“牛肉系列產品開發項目”,云青牛肉公司的“傳統加工工藝演藝城國際合作項目”,聚亞原磁業有限公司的“400噸高性能釹鐵硼磁材合金工藝項目”。峰巖焦化集團的“年產80萬噸煤矸石等工礦廢渣制造無機特種纖維項目”,小城食品廠的“長山藥粉生產項目”其中,峰巖焦化集團的“年產80萬噸煤矸石等工礦廢渣制造無機特種纖維項目”被定為省級火炬項目。截止目前,共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15項次,各級各部門共投入科技資金1500萬元。
二、著眼建設創新型社會,著力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今年以來,圍繞建設創新國家的目標,我們在專利、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工作等方面,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勵有專利潛力的企業和個人積極上報專利。我們廣泛宣傳發動,在人民廣播電臺專門針對科技項目申報和專利申請等工作進行了專題講座,介紹申報(請)程序和方法步驟,鼓勵全縣企業和個人積極上報專利,努力使專利申請擁有強大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同時,我們先后三次深入重點企業,并把我市唯一有較高專業水平的趙曉云科長專程請到,一起深入企業介紹專利申請工作,為企業提供專利服務,經過工作先后有3戶企業、10項專利成功。今年,我縣的專利申請量可達到20項,可圓滿完成市局下達的目標任務。
二是發動企業申報攻關項目,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并為企業申請專利提供基礎。在廣泛發動和支持專利產業化項目的同時,我們還積極鼓勵企業申報工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并以攻關項目為基礎,為下一步申報專利提供基礎性保證,如減速器廠的擺線針輪省級工業攻關項目。目前已著手申報專利。
三是通過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引導企業重視技術中心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企業科技水平。截至目前,我縣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3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我們本著保證質量、寧缺勿濫的原則,今年考察認定了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即峰巖焦化集團、惠榮傳動軸公司、國青飼料公司。
四是積極鼓勵企業進行成果鑒定,提高企業科技水平。今年我們還積極配合企業進行科技成果鑒定,在省、市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我縣峰巖焦化集團的“LRD—2000型清潔型立式回收焦爐”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為企業焦爐準入奠定了基礎。
三、認真搞好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制定我縣“信息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夯實科技工作基礎。
今年在省科技廳農社處和市科技局的指導下,在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的親自參與下,經過全局上下的不懈努力,我縣被省科技廳確定為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并以省廳上報國家科技部,積極申報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今年我們在去年主持制定“縣信息產業化發展規劃”和“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對兩個規劃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分現狀、指導思想和原則、總體目標、任務、保障措施五方面對兩個規劃作了詳細描述和說明,進一步理清了在這兩個領域的工作思路,為下一步更好地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五月份,我們還組成了新型工業化“工業翻番”調研活動小組,采取集中匯報、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企業進行調查,針對重點企業專題深入調研的點面結合的辦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進一步摸清了我縣工業現狀,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
通過“實驗區”和兩個“規劃”及“工業翻番”調查工作的促進,進一步搭起了我縣科技工作整體創新的新框架,為建設創新新型社會,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性工作。
四、部門聯動,拓寬科技服務領域。
今年以來,我們在著力實施好工農業科技項目的同時,十分重視與政府其他部門聯動服務基層工作。在科技信息平臺的構建上,在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上都做了較好的嘗試。
一是以科技項目為牽手,與縣有線廣播電視傳輸有限公司和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聯動,構建縣農村科技文化綜合服務信息平臺。我們利用縣有線電視傳輸公司在農村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建立農村科技文化綜合服務信息平臺的中樞。通過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傳輸到各鄉鎮,和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聯網,再通過便民服務中心把網絡延伸到各村文化大院,建立貼進三農、貼進實際、貼進群眾的科技文化綜合服務系統。村民可以通過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網絡文化大院直接辦理事務、獲取信息和發展信息,使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及時掌握農業科技知識、農事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及時指導農村種養殖等農事活動,當地農產品信息。同時還可以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把黨的方針政策及時。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好已經與縣廣播電臺合作建立的科技直通車欄目。
二是與電視臺、縣農業局、縣畜牧中心聯動,構建科技教育片傳播平臺。我們組織專門人員錄制了玉米的中后期管理,果樹中后期管理、蔬菜管理、大棚建設和管理、肉牛育肥、肉羊育肥、肉豬和蛋雞科學飼養等八部科技片,并深入到全縣各村放映,共計放映1351場次,受到廣大村民的熱情歡迎。
三是與縣科協、縣地震局聯動,在全縣大型中小學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培訓講座。今年6月份,為進一步培養我縣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及自救意識,我們三部門聯合并邀請市地震局有關專家對我縣一中、二中、職業中學、實驗小學等十余所中小學校,共計2萬師生,利用課余時間、采取集中培訓,版面宣傳等形式,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宣講和宣傳,本著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輻射一個社區的理念,我們初步估計,此次活動的輻射效應起碼應在10萬人次以上。
五、認真搞好農村技術集團承包工作。
2013年,我縣共組建農村技術集團承包集團2個,承包項目二項,均為集團承包項目。共與4個鄉鎮簽定技術承包合同書。有43人參加了集團承包工作,其中科技人員40人,各級行政管理人員3人。兩個項目均為市級農村技術集團承包項目。共承包種植業5.5萬畝。一年來經過承包人員的共同努力,使集團承包工作收到了明顯成效。二個項目11月上旬通過了縣級檢查驗收,各項技術和經濟指標都突破了年初簽訂的合同要求,可望兩個項目均能通過市局檢查驗收。據統計兩個承包項目可為我縣總增收3703萬元,其中:糧食3500萬元,蔬菜203.3萬元。
在集團承包工作中,我們重點抓了三個環節,即年初報、年中檢查、年終驗收。具體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任組長;各涉農單位領導組成的集團承包領導組。二是簽訂合同,做到與農民利益共沾,風險共擔。三是在技術措施上每個項目承包組都根據項目特點,采取了目前在國內最先進適用的綜合配套技術措施,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四是技術培訓,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來保證項目完成質量。五是典型引路,以典型的感召力帶動廣大農戶。
六、認真搞好培訓工程。
狠抓宣傳、培訓工作,啟動“十百千萬”培訓工程。充分利用電視、電臺等現代化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宣傳黨的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宣傳在科技創新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特別是宣傳新的技術和新品種,提高大眾科技意識,把宣傳陣地切實作為科技中介的有效手段。同時今年我們圍繞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啟動“十百千萬”培訓工程,即圍繞推廣十項農業組裝配套技術,組織百名農科人員深入基層,按產業、分區域培育一千戶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一萬名科技明白人。同時主要抓好三個培訓①即在襄垣鄉召開以林果管理、貯運為內容的林果培訓;②在卜宜召開以養雞、肉雞育肥,病害防疫為內容的養殖業培訓;③依托縣職教中心的優勢,召開勞動力轉移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把各類科技培訓工作覆蓋到全縣,先后聘請縣外高級專家教授進行全縣型的農科實用技術培訓六場(次),并與畜牧中心、廣電中心聯合、舉辦了種養新品種、新技術推介會,直接培訓農業科技帶頭人3000余人次。借助縣廣電中心廣播電視平臺,舉辦農科實用技術講座41期,輻射培訓農民群眾10萬余人次。累計印發各類農科資料20余萬份(冊),編印發放鄉土教材3000余冊,建設村級新型農民培訓學校30余個,對廣大農民群眾科技素質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提高我局農業信息服務質量,年初在農業科技“110”信息工程的基礎上,我局建立了自己的服務平臺—科技信息網,并為14個鄉鎮制作了獨立的網頁。一年來,利用現代通訊設施,網上下載、種、養信息200余條,網上科技動態30余條。運用電信網絡擴大了信息覆蓋面,有效地推動了科技信息進村入戶,強化了我局信息服務工作,提升了信息服務水平。
總之,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指導和支持下,在各級部門的協同努力和全局上下的拼搏努力下,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和科技工作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差距依然很大,還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縣科技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我縣的高新技術企業依然很少,在農村在企業,科技興農科技興企的意識還不夠強,近幾年來,縣級科技投入雖然逐漸加大,但我們面臨的工作任務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為此,二OO九年,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項目工作,抓好國家、省、市級項目申報工作,力爭2個省級以上項目,2—3個市級項目,并抓好各級已立項目的實施和驗收。
二是抓好以科技“110”、科技直通車欄目和科技宣教片放映為代表的科技信息服務工程的進一步延伸和完善工作,搞好農業、農村、農民的科技服務。
三是抓好知識產權工作,力爭有3家企業申報自主知識產權,力爭有二項攻關項目申請為專利項目,組織好相關項目的實施。同時搞好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
四是抓好科技成果引進和現有成果的的鑒定工作,要在前幾年“產學研”工作基礎上,搞好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及時引進適合我縣縣情的科技新成果、新產品、新項目。同時,引進科技人才,認真搞好科技人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