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食廳2013年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2012年縣糧食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黨的十八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縣委十三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突出圍繞糧食安全,加大糧食調控力度,加快糧食市場建設,加強糧食行業管理,狠抓行風作風建設,糧食事業取得了新進展。
一、強化調控職能,保障全縣糧食安全。
1、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按照省市下達我縣的糧食安全責任制目標任務,認真抓好指標分解、措施制定、工作協調。與此同時,根據糧食安全工作列入鎮街崗位責任考核要求,圍繞糧食生產、政策扶持、土地保護等重點工作,首次對各鎮街的糧食安全工作進行分類考評,以進一步加強縣、鎮兩級的工作協調,確保糧食安全責任制全面落實到位。
2、扎實做好糧食訂單工作,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深入鎮、村、戶,積極開展糧食收購政策調研和訂單生產發動,特別鼓勵農民多種早稻種好早稻。今年,為更好地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縣政府對糧食收購政策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優化,其中對種糧農戶按訂單交售早秈稻,每50公斤給予31元的獎勵和補貼。交售粳稻每50公斤給予17元的獎勵和補貼;對種糧20畝以上、糧食訂單數量在5000公斤以上的種植大戶,繼續發放一定的預購定金。我們共與1289戶農戶簽訂早、晚稻訂單,落實早、晚稻種植面積70449畝,同時為54戶種糧大戶和5個專業合作社發放糧食預購定金386萬元,切實緩解部分種糧大戶生產資金不足的困難。共收購早稻13765噸,其中訂單收購早稻6872噸。收購晚稻17440噸,其中訂單收購17198噸。共計收購糧食31205噸,其中訂單收購24070噸,創近5年新高。
3、加強應急機制建設,提高應急供應能力。隨著農村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我縣糧食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去年全縣糧食總需求達67萬噸,自給率只有30%。因此,確保糧食安全,必須十分重視糧食應急加工、應急供應和糧價監測等應急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應急保障水平。今年縣政府對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實行適當的經濟補貼,對糧情信息監測點、糧食應急供應點,每年每家補助500-1000元;應急加工企業,按其設備設計的日加工能力,分別給予每年每噸300-400元的補助。今年我們會同縣財政部門對全縣30家應急供應點、10多家信息監測點、6家應急加工企業進行了調整,整個體系運行穩定健康。
4、穩固省外糧食基地,強化儲備體系建設。為保障市場充足供應糧源,按照“有限空間、無限發展”的思路,以國有糧食收儲公司為龍頭,調動多種經濟主體參與糧食產銷合作工作。在安徽、江蘇、湖北、吉林、黑龍江等地,穩固建立糧食外拓基地11萬畝,落實后備糧源4萬多噸。落實了省定的儲備糧規模和縣級確定周轉糧規模。考慮到糧食應急供應的時效性,在儲備糧中,還安排了1576噸的成品糧儲備,以保證在遭遇突發情況下的即時調配供應。為確保儲備糧品質,今年共輪換儲備糧17727噸,輪換周轉糧2000噸。
二、加強行業指導,規范糧食流通秩序。
1、積極培育亞太糧食市場。由局領導帶隊,重點走訪、調研亞太糧食批發市場,采取了征集優秀建議、培育優秀糧油經營戶、打造網上糧食市場等一系列措施助推糧食市場的發展。引導廣大經營戶以“誠信經營,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做好各項規范經營。亞太糧食市場糧源充足,糧價穩定,交易有序,市場繁榮,被評為市重點農副產品市場、市農業龍頭企業和縣十強農業龍頭企業,糧油經營戶李金興連續三年被評為省優秀糧食經營大戶。全年糧油成交量達到21.9萬噸,交易額10.28億元,副食品交易額6.33億元。網上糧食市場——“糧網”全年共實現網上糧食拍賣24465噸,成交金額達6563萬元。
2、深入推進“放心糧油示范店”進社區活動。會同工商部門,積極開展放心糧油進社區活動,不斷提高放心糧油供應覆蓋面。對供銷超市21家“放心糧油示范店”進行復評,主要就服務質量、商品質量、環境質量等方面開展認真評估,各門店依法經營,誠實守信,規范服務,嚴把商品采購關、倉庫保管關、柜臺上貨關,經銷的糧油商品符合國家有關質量標準,達到“放心糧油示范店”的規范標準。
3、依法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從市場準入抓起,加強做好糧食收購資格核查工作,深入開展對糧食經營者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運輸活動以及執行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情況的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社會糧食供需平衡統計調查,為我縣糧食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進一步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控,認真行使糧食行政執法職權,與工商、質檢等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強化糧食儲藏、加工、流通各環節的質量監管,確保糧油產品質量安全。
三、推進規范化創建,確保糧食儲備安全。
1、深化“星級糧庫”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倉儲企業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糧食庫存管理長效機制。堅持“1.3.7”(危險糧1天檢查1次,半危險糧3天檢查1次,安全糧7天檢查1次)糧情檢查制度,各分公司每月組織1次“一符四無”檢查,縣糧食收儲公司每季度檢查1次,全縣所有倉站、倉號逐一檢查,“一符四無”合格率達100%。針對舊倉老倉多的現狀,加大維修整改力度,全年投入80萬元,對吳融、勝利、婁宮、富盛、白塔等糧庫進行了修繕,投入100余萬元在上灶糧庫新建5號倉及辦公樓。縣糧食儲備中心和濱海糧庫接受省星級糧庫復評組的檢查考核,高分通過三星級標準糧庫復評。
2、積極推廣應用科學保糧技術。控好源頭糧質,采取強化責任考核、充實硬件基礎、加強糧質監測等措施,使入庫糧質達到安全保管的要求。為確保儲糧安全,避免糧食二次污染,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糧食倉儲技術,研究探討低溫缺氧保管技術,廣泛采用機械通風、“雙低”儲藏、充氮儲藏、環流蒸熏、電子測溫、倉外檢蟲等科學保糧方法,不斷提高綠色儲糧管理水平。
3、深入開展糧食行業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緊扣待報廢、需大修庫房存在安全隱患的老糧庫仍在使用的行為等十四項重點內容,結合本系統“安全生產月”活動、糧食熏蒸及熏蒸設備更換、糧食輪換出庫、早稻收購準備、“危倉險庫”調查、梅汛期地質災害防范等工作,在企業自查基礎上開展督查,督促企業及時整改安全隱患14處。充分發揮安全生產行業監管職能作用,完善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健全企業誠信機制、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等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四、加強自身建設,營造愛崗敬業氛圍。
1、深入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積極做好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突出轉型升級致力科學發展”工作主題,深入開展“進村入企、助推發展、強化服務”大走訪、“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暨“幸福水鄉文明人”行為規范教育實踐活動等,進一步推動干部下移重心轉作風,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爭做群眾滿意的好干部。深入走訪聯系鎮、村、企業和糧農,摸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解決基層糧食生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聯系村幫扶工作,局領導與聯系村富盛鎮文山村兩戶困難農戶結對,多次走訪慰問了解情況,送上慰問品及慰問金。6月份,文山村發生百年罕見的泥石流,災情發生后局領導帶領工作人員多次察看泥石流災情,幫助村民開展災后救助,并捐助2萬元救災資金,同時落實結對幫扶資金5萬元,年底又落實5萬元進行幫扶。進一步加大“河長制”工作力度,對大阪湖直江開展每周不少于2次的巡查,并及時反饋巡查情況,同時對周邊居民、企業開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識。加強制度建設,嚴格按照制度辦事,耐心做好信訪接待,妥善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完成了上市頭原工農油廠的拆遷工作,涉及拆遷戶33戶,拆遷建筑面積1437.5平方,及時按照拆遷原則要求妥善處理好因拆遷引起的拆遷戶上訪,確保了一方的安全穩定。
2、扎實做好為農服務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重農惠農政策,引導農民優化糧食生產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做好今年糧食收購政策的宣傳和服務工作,在《縣報》上以答記者問的形式,解讀今年我縣的糧食產銷政策,讓農民及時了解政策。通過訂單現場會、大戶座談會和田頭走訪等,開展以“送訂單、送定金、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五送”為農服務活動。為減輕糧農賣糧壓力,保障農戶糧食機械烘干需要,今年我們新購入8噸規模的烘干機5臺。目前縣糧食收儲公司已擁有烘干機15臺,在烘能力已達104噸。糧食收購基本達到了“過磅電子化,輸送機械化,烘干自動化,結算電腦化”。大力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工程,把1080套倉容為1.6立方米的農戶科學儲糧倉發放到千余農戶手中,改善了部分農戶儲糧條件,減少糧食儲存損失。
3、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提高黨員干部反腐倡廉意識,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加強對干部的監督制約,與下屬公司一把手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認真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并把黨風廉政建設與經濟責任制考核掛鉤,確保國有企業健康高效運行。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作為對領導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緊緊抓住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三個關鍵環節,健全完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配套規定,使責任制落實更加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