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委2013年目標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我委在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災害性天氣不斷頻發的不利形勢和嚴峻挑戰下,緊緊按照上級領導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漁)惠農(漁)政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漁業),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在指導結構調整、建設生產基地、發展現代農業、推廣實用技術、農民培訓、農副產品銷售、河蟹產業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取得主要成績
(一)糧食生產。今年以來,糧食生產在遭遇持續干旱、倒春寒、洪澇災害等異常嚴重自然災害下,縣農委通過組織多次全民抗旱、專家包片指導、增加玉米水稻高產作物種植面積等措施,全力以赴開展農業抗災減災,扎實推動糧食穩定增產。全縣糧食種植面積311萬畝(夏糧150萬畝,秋糧161萬畝),總產128萬噸(其中夏糧51.75萬噸,秋糧76.03萬噸),實現連續八年增產。
(二)畜牧業。全縣出欄生豬116萬頭、羊48萬頭、家禽3600萬羽,欄存奶牛1.02萬頭、蛋禽260萬羽,首次榮獲全省“生豬產業大縣”稱號,并獲得財政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404萬元。
(三)林果業。縣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縣綠化總體思路,動員全社會參與綠色建設,持之以恒地開展“綠化造林年”活動,“十二五”期間每年都是“綠化造林年”。年初,全縣共栽植楊樹、女貞、水杉、柳樹等苗木429萬多株,營造成片林1.1萬畝,建設綠化合格村46個、綠化示范村5個,新建農田林網5萬畝。超額完成2010市委、市政府下達的295萬株綠化造林任務。
(四)水產養殖。圍繞建設高效漁業,狠抓結構調整,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全縣特種水產養殖面積達30萬畝左右,占水產養殖總面積的95%,其中:河蟹近25萬畝、南美白對蝦1500畝、甲魚8000畝、小龍蝦7.8萬畝。河蟹出口量連續五年全省第一?,F代漁業產業園區被評為省級漁業園區。
(五)高效農業。全縣新增高效種植面積15.68萬畝,累計達85萬畝,占耕地面積42.9%;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60萬畝,累計達21.42萬畝,占耕地面積10.8%;新增高效漁業面積5.92萬畝,累計達34萬畝,占漁業養殖面積的98%;新增設施漁業面積2.24萬畝,累計達3.93萬畝,占漁業養殖面積的11.4%。龍頭企業建基地,新發展溫氏合作戶156戶,年出欄百萬羽以上的寶迪食品水禽養殖基地10個。
(六)農業綜合執法。全年共立案查處案件52件,涉案金額147余萬元,結案43件;接待各類農作物田間質量糾紛投訴86余起,組織生產事故鑒定和農戶對農資質量起訴階段相關部門的委托鑒定34起,其中:協調處理生產事故糾紛18起,為農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0余萬元。
(七)農副產品營銷。新增農副產品直銷店12家,總數達92家,農副產品銷售額突破12億元。
(八)農產品質量安全。全年新申報“三品”總數121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95個、綠色食品25個、有機食品1個,完成省級現代農業目標考核數的605%;累計完成“三品”有效總數30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16個、綠色食品81個、有機農產品9個。新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各25萬畝和15萬畝并通過評審,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達100萬畝,已認定“三品”基地面積超過192萬畝,占可食用農產品面積的93%以上。加大農產品監測力度,全年累計完成農業投入品抽檢750個,初級農產產品抽檢速測2200個,送檢500個,快速檢測合格率95%以上。
(九)惠農惠漁政策落實。種糧補貼:已累計發放農資綜合補、水稻直補、水稻良種補貼、小麥良種補貼、玉米良種補貼、花生良種補貼、小麥抗旱澆水補貼、小麥弱苗施肥補貼等相關種糧補貼資金1.60億元,通過涉農“一折通”發放到位。漁船柴油補貼:已下發漁業成品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資金5265.29萬元。
(十)策應扶持。全年累計爭取中央、省、市級財政扶持資金32093.81萬元,比2010年增加3383.92萬元。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農技服務效果欠佳。由于鄉鎮農技站劃歸鄉鎮管理,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運轉不正常,實用新技術到戶率不高,存在技術斷流現象,加之目前農村缺乏青壯年種田,這些都制約了新技術、新品種的普及與推廣,使精心選擇的技術推廣項目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農業發展基礎仍然十分薄弱。由于縣、鄉財力緊張,難以對農業有大量的投入,我縣的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仍然滯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不強,仍未從根本上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對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影響很大。特別是近兩年自然災害嚴重,農業基礎薄弱顯得更為突出。
三是森林資源保護難度加大。由于受到楊樹市場行情低迷,糧食價格上漲,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毀林種糧現象有所抬頭,林政案件發生率較高。
四是漁業基礎設施老化。多數水產鄉鎮漁業基礎設施老化,池塘改造進度緩慢,池塘淤淺、進排水渠道年久失修,機械動力不足,電力配套不完善,與發展現代高效漁業的要求差距甚大。
除此之外,我縣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規模小、帶動力差,種養觀念落后等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以后更加努力的工作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