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文化建設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黃金周,由中國群眾文化學會、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原經濟區四省十三市文化局承辦的“第二屆中原民間藝術節暨市第三屆民間文化藝術周”9項活動在展開。市民和游客一飽了耳福和眼福。中原經濟區各地的民間藝人齊聚都,競展風采——開幕式上,來自的“高抬火轎”、的“高抬花鼓”、的“鼓子秧歌”、的“井陘拉花”、“滄州舞獅”以及來自市的“永年吹歌”、“曲周紙龍”、“太極拳表演”,贏得了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在龍湖公園里,民間藝術展演、戲曲名家名票演出觀眾以老年為主;國標舞全國公開賽給中青年愛好者帶來了藝術享受;第36屆國際兒童畫精品巡回展、邱縣青蛙漫畫展、第三屆讀書節是青少年的好去處。市博物館改陳啟新展覽,“五一”免費開放。不少人忙著“趕場”:找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之一的王立群教授簽名,晚飯后,還不能耽誤送到社區家門口的好電影。老百姓對文化工作的滿意,源于五年來,文化工作者以“團結和諧、奉獻為榮、腳踏實地、志爭一流”為理念,樹立責任意識、大局意識、主動意識、創新意識。
群眾文化工作越做越活
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通過陣地建設、隊伍建設和豐富多彩、不同層次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廣泛參與,陶冶情操,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工作的動力源于文化工作者的責任意識。經過我們積極爭取,市政府將市數字圖書館建設列入“民心工程”。為了能夠如期完成,我們與網通分公司達成協議,借款200萬元先期啟動,建成后由財政分期償還。“市數字圖書館(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總計投入近400萬元,數字信息量已達到6TB,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為加快縣區“兩館”建設,市政府出臺了“縣(市)區新建兩館,市財政給予支持”的政策,各縣(市)區“兩館”建設形成你追我趕的熱潮。截止去年底,全市19個縣(市、區)共有縣級公共圖書館16個,縣級文化館19個,規模不等的鄉鎮文化站214個,城市社區居民文化活動中心243個。市圖書大廈、市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列進了全市的“民心工程”。今年又將市藝術學校遷建列進了《市“十一五”發展規劃》。
不斷加強各文化協會建設,是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加強音協、舞協、美協、影協等協會建設,還成立了國際標準舞協會(去年,成功地組織了首屆中國·邯鄲國際標準舞全國公開賽。今年“五一”舉辦的第二屆公開賽上,全國20個省30個城市的50支代表隊1280余名好手來邯競技)。“新苗獎”、“群星獎”獲獎數量這幾年在省內名列前茅。電影進校園、電影進社區已成氣候,年,已實現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的工作目標,市文化局被廣電總局評為全國農村電影工作先進單位。據統計,5年來,“文化下鄉”“彩色周末”和“假日文化”工程舉辦各種文藝演出兩萬余場,初步實現了城鄉文化互動。
精品創作亮點頻閃
精品創作代表著一個城市、一個地方文藝的最高水平,同時對群眾文化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專業藝術需要融入群眾文化進行廣泛普及,群眾文化需要借鑒專業藝術不斷提高品位,兩者相輔相承,相互促進。市東風劇團創排的現代豫劇《藍花碗·金豆子》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市平調落子劇團按照“用地方戲演繹地方文化”的思路創排的《胡服騎射》、《黃粱美夢》、《學步》等成語典故系列短劇,已成為推介、宣傳的文化禮品。兩個小戲在“第二屆中國·濱州國際小戲藝術節”上分獲金獎和銀獎,市政府獲稀有劇種保護獎。兩個劇團還先后將《桃花紅了》、《桃花庵》等劇目搬上熒屏。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平調落子為素材,反映八路軍以戲曲為武器抗敵的20集電視連續劇《大舞臺》,由市政府與中國電視劇作家協會合拍近期將開播。年10月,央視11頻道為兩個劇團的12名演員錄制了600分鐘的專題節目。除精品創作外,兩劇團還經常活躍在鄉間地頭,年均演出500場以上。
文物保護成效明顯
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豐厚,是一座露天的博物館。七千多年的歷史積淀,給我們留下了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都文化、夢文化、極文化、邊區革命文化、成語典故文化等十大文化脈系。其歷史跨度之長、內容之豐富、層次之鮮明、脈絡之完整,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對之如何有效保護,合理利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強市”的施政理念,我們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優勢。年,鄴南城北朝佛寺塔基考古發掘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市博物館申報的《瓷器陳列》榮獲全國“十大精品陳列”獎;年,市博物館的《古代石刻藝術》榮獲省文物陳列最高獎;去年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市又添9處。去年公布的首批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我們分別有7項和23項名列其中,列全省第一;北朝墓群、鄴城遺址、故城列入了國家“十一五”100處重大遺址保護項目;以為依托的“響堂山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項目”已編制總體規劃。先后投資1500萬元用于了女媧文化遺址的保護工程;《鄴城遺址總體保護利用規劃》已通過國家文物局評審,專家稱該規劃是大遺址保護規劃的范本。《黃粱夢呂仙祠景區擴建總體規劃》經過專家多次論證、修改,已完成第三稿,正上報待批。《故城總體保護規劃》委托北京理工學院正在編制中。王城遺址公園建設完成了考古鉆探等工作,正在準備航拍,今年即可開工建設;《王陵總體保護規劃》的制作已啟動。博物館體系初步建成:磁縣的中國博物館已建成開館,正在積極申報、參評全國博物館專題陳列精品獎項;全市第一家私人博物館—曲周博物館已由天津城市設計院完成設計;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冶鐵博物館、博物館、北朝墓群博物館正在申請立項;各縣(市、區)的文物保護重點工程也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一系列的文物保護工作,旨在先保護再利用。周漢唐看西安,殷商看安陽,元明清看北京,戰國歷史看。
文化產業有力起步
文化產業的發展依賴文化事業的發展,對文化事業的發展又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它使得文化已不再是經濟的附庸、點綴、綠葉,它已自覺不自覺地移到了經濟社會發展大舞臺的中心區。依托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大劇院以前是負債經營,市財政年和年分兩次投入800萬元對其裝修改造,使其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近年來,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文化活動,激發了各界參與文化產業的熱情,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高雅藝術演出等公益性文化活動。東風劇團與康德商場聯姻,企業出錢,為農民免費送戲100場。中國五礦集團為市數字圖書館捐贈100萬元。為了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自年起,我們先后謀劃了廣府古城太極文化綜合旅游開發、以王城、王陵遺址保護利用為主體的文化旅游開發、鄴城遺址保護開發利用、響堂山風景區的利用開發、磁州窯文化景區開發、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及沿線紅色旅游等一批大型文化旅游項目。年,市政府出臺了《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加快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發展大產業、大基地、大園區、大項目的要求和“文化強市”發展戰略,重點謀劃和建設了“廣府文化園區”、“文化產業園區‘孵化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園區”等一批文化產業項目。“以文化力提升經濟力,以無形資產增值有形資產”正在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