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十七大精神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7年10月15日,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及全國各地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主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胡總書記充滿激情地指出“從那時(指1978年—另注)以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經濟上——
從理論上看,發展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獲得巨大成就的根源。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一直明確強調“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這個政策是正確的。可以說,我國能有今天一切都表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成功,牢牢地把握機遇,抓緊經濟發展。
我們曾一度認為,社會主義必須實行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屬于資本主義的東西,是絕對不能采用的。活生生的事實告訴我們,這條路走不通。因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從傳統的計劃經濟理論,一直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最終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明確提出我國經濟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就理論的重大發展,也是改革以來所取得的第一個不可磨滅的巨大成就。也正是這一系列的改革,才能讓經濟后來得到更為快速的發展。
而在“十七大”上,胡總書記站在新的發展契機即將到來的高度上,提出了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并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還為實現此目標而給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思路,這無疑為我過未來五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政治上——
一、**政治建設
發展社會**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的精辟論斷:“人民**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同志在如何發展社會主義**上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主要的成果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切實保障和實現了公民的權利,建立并完善新的立法體制等。
二、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
同志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也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堅定不移地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是建設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內在要求,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必經途徑。”一直以來,特別是1978年以來,我國黨中央領導都十分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始終將其作為全黨的一件大事來抓,態度堅決,旗幟鮮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布置,有力地維護和促進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三、國防外交建設和國家統一問題
所謂弱國無外交,為了爭取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國內經濟、政治環境,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在國際大家庭中展現發展中國家的風采。近二三十年來,我國明顯加大了經濟投入,時刻都在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注意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堅持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以保障社會建設,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而在外交方面,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在國家統一問題上,堅持“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并成功地運用于香港、澳門問題,分別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順利地恢復了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對于尚未解決的臺灣問題,胡總書記則明確表態“將遵循“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文化上——
各級領導都能夠抓住機遇,積極作好相關工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的機制,以期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大力發展教育科學事業,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切實加強公民的道德建設,增強公民的精神力量,豐富公民的精神世界。引導大家去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八榮八恥”等文化精髓,讓廣大人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榮辱觀,并充分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愛國主義精神;而就小的方面來說,就要提倡懂得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注意教育大家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助困,盡可能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