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下科技期刊編務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誕生以來,互聯網就一步步地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和看待世界的視角,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時也對各行各業產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2015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互聯網+”行動計劃,足見政府對互聯網的重視。在“互聯網+”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個體都應該直面機遇與挑戰,主動投身到“互聯網+”行動中。編務是編輯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與編輯是一個有機的整體。①下面,筆者著重從“互聯網+”的角度對編務工作的價值進行探討,以為期刊同仁提供參考。
一、保留傳統,揚帆未來
以傳統的眼光來看,編務是勤雜工,是編輯部各式各樣事務的處理員,是樣刊資料的保管員,是替領導跑腿的辦事員。編務之所以給期刊同仁產生這樣的印象,緣于其所涉及的工作內容極其瑣碎,且好像價值“低微”。這樣的偏見和漠視極大地傷害了編務的自尊心,同時也阻礙了期刊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編務不僅僅承擔著勤雜工、處理員、保管員、辦事員的職責,還肩負著在浩瀚如煙的數據海洋中淘出熱點選題、全程監控期刊稿件刊發質量、包裝推廣制作精良的稿件等作用。在自然界,有機體只有學習速度大于環境變化速度,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同樣,期刊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改革來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化社會,才能保持穩定長遠的發展。“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速度至上,期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此時的編務已不再沉迷于瑣碎事務,而是要擔當起籌劃未來、做主編的高級參謀和期刊發展顧問等大任。
二、大數據下的熱點篩選、追蹤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通信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大數據、云技術已是鋪天蓋地,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數據就是生命,誰掌握數據,誰就能贏得天下,誰就能在市場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互聯網+”時代的編務在兼顧雜務的情況下,還需要涉獵大數據挖掘技術,利用現代軟件技術深挖數據,分析數據背后的規律,篩查讀者作者的興趣點,整合欄目策劃方向,發現趨勢性問題和熱點問題,從而聚集人氣。科技期刊作為定期出版的、宣揚科學技術文化的刊物,雖不像新聞媒體般吸引大眾的視線,但也得捕捉到科技前沿熱點問題,才能吸引并留住期刊受眾。在“互聯網+”時代,編務利用大數據技術,綜合各大數據庫的數據,可以捕捉和篩查到科技工作者關注的熱點課題,追蹤研究進展,以為后來的組稿、約稿做好鋪墊。以《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編務每年都會利用各大數據庫平臺對近5年的數據進行梳理,分析數據走勢,聚焦熱點問題,進而做好欄目策劃建議,還進行了優秀作者、優秀審稿專家和優秀讀者的評選活動,促進了海內外廣大作者、讀者和專家學者與期刊之間的互動,有效地吸引來高被引頻次、高影響力的優秀論文,提升了期刊的學術排名,擴大了期刊的學術影響力,2016年《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在1985種核心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3名,比2015年上升了155名,且獲得“2016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全國高校僅18種中文期刊獲此殊榮。
三、稿件刊發質量監控,質量閉環系統
建立一篇稿件從收到投稿到出版印刷的層層環節中無不滲透著編輯的辛勤汗水。但是,鮮花還需綠葉配,編輯需要編務配合工作,而且配合得越天衣無縫越有助于稿件的快速刊發,不僅如此,編務還承擔著監控稿件刊發質量的重任。在“互聯網+”背景下,稿件質量的監控不僅停留在紙質版內容的審讀上,還體現在稿件處理的各個環節中,以整體的視角來把控最終的稿件質量。在“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內容是吸引讀者的核心競爭力,內容是期刊發展的原動力,內容好則期刊佳,內容差則期刊敗,所以只有重視內容、保證內容,才能穩步發展、贏得未來。稿件質量不僅包含編校出版質量,還包括學術質量。編務關注并重視期刊每個出版環節的質量監控,要對出版前、出版中、出版后整個過程實施全程監控,形成稿件質量反饋閉環控制系統,以此把控稿件整體質量。以《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編務每年都會從數據海洋中查找既懂專業又懂編輯業務的審讀員,邀請審讀員運用專業知識對《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進行全面審閱,反饋改進建議,同時施行內部個人審讀、交叉審讀和集體審讀等自查方式,從而提高稿件質量、突出特色、規范編排。
四、稿件宣傳與推廣,期刊傳播與影響
設計、包裝、制作好稿件,并把其推送到讀者面前,以饗讀者,是編務之責任。利用互聯網,編務可以把期刊推廣到世界任何地方,推薦給任何有興趣的讀者。在“互聯網+”時代,科技文化領域也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市場爭奪如刀光劍影,要想生存和發展,就不能坐以待斃、隨波逐流,而應劍指長空、辟出一片新天地。受數字化浪潮和日益加快的工作節奏影響,當今讀者的閱讀方式和思考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已不局限于閱讀紙質版期刊來獲取科技信息,而是更多地依賴電子版閱讀,而且是隨時隨地閱讀。編務要及時掌握讀者的新需求,對讀者的興趣特點和地域分布了然于胸,對讀者的層次和需要進行劃分,進行精準化推送,從而建立核心讀者圈,形成讀者閱讀輻射圈,以核心讀者帶動潛在讀者,建立口碑、口口相傳,擴大期刊的影響力。編務要利用數字化技術,聯合外部技術支持,實現期刊內容增值服務,以給讀者呈現視覺盛宴。編務要善于挖掘和發現科學技術文化展現平臺,借助知名平臺已有的傳播力和渠道,實現讀者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自由選擇電腦、手機切換跨屏閱讀,引起讀者注意,激起讀者興趣,促成讀者主動搜索閱讀并分享擴散,更一步喚起讀者加深和追蹤閱讀的欲望,成為期刊的鐵桿粉絲,從而擴大期刊的傳播與影響。
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傳統期刊界尤其會受到各種沖擊,這對編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務已不能僅僅滿足于過去勤雜工的工作內容,而是要融入新媒體技術,利用“互聯網+”大舞臺,投身期刊建設,為期刊的穩定長遠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