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GIS專業教學期刊可視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實現我國gis專業發展的定量分析,本文應用知識圖譜方法,對CNKI上主題含有“GIS專業”的文章,從GIS專業研究的發展趨勢、科研機構、作者、研究熱點和前沿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國GIS專業教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為我國GIS專業的教學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1-3]。
1數據來源
選擇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收錄2000~2016年主題含有“GIS專業”的文章,檢索條件為“精確”,檢索時間為2016-12-28,共檢索到510條記錄,去除部分不屬于GIS專業教學領域文獻,最后確認452篇文獻為本研究所需。
2研究方法
2.1文獻計量法
文獻計量法即通常所說的文獻統計分析,就是利用數學、統計學等方法對相關文獻特征進行統計分析,用數據來描述或解釋文獻的分布結構、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方法,從而解釋文獻特點。
2.2共現分析法
共現分析法是1986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員Callon、Law和Rip提出的。它基于文獻內容特征,將各種文獻中的共現信息進行定量分析,用以揭示文獻的關聯和特征項所隱含的寓意。一般認為,詞匯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越多,則代表這兩個主題的關系越緊密,統計文獻的主題詞兩兩之間在同一文獻中出現的次數,便可分析這些詞所代表的學科和主題的結構變化,發現學科的研究熱點,橫向和縱向分析學科領域的動態過程和靜態結構[4]。
2.3詞頻統計分析法
詞頻統計分析法是指利用能反映文獻核心內容的關鍵詞,依據其出現次數的高低揭示研究對象發展的數量關系和內在規律的一種計量學方法,出現的頻次越高說明GIS專業教學研究領域的研究者關注的程度高,則有可能代表GIS專業教學的研究熱點和前沿。
可視化分析法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的方法。本研究在共現分析方法、詞頻分析方法和可視化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借助大連理工大學WISE實驗室和美國DrexelUniversity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超美博士用科學計量學及其最新的知識圖譜聯合開發的CiteSpaceⅢ(版本號為4.0.R5(64-bit))科學文獻分析工具[5],將CNKI下載的452篇文獻摘要數據,輸入CiteSpaceⅢ軟件中,將時間跨度選為2000~2016年,TimeSlice(時區分割)為17a,主題詞來源為Title(標題)、Abstract(摘要)、Keywords(關鍵詞),閾值設置為默認值(2,2,20)(2,2,20)和(2,2,20),選定路徑搜索為最小生成樹(MinimumSpanningTree)算法,其科研機構(Institution)、作者(Author)共現采用最小生成樹(MinimumSpanningTree)算法。依據分析內容的不同,選定相應的網絡節點,如作者、關鍵詞、科研機構等,繪制出我國GIS專業教學研究領域的知識圖譜。
3研究結果與討論
3.1研究文獻時間分布分析
GIS專業教學研究領域的數量與時間變化關系,能夠揭示出該領域的研究歷史,并預測其發展趨勢[6]。由圖1可知,我國GIS專業教學論文量呈逐漸增長,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為起步階段(2000~2006年),7a間共71篇,占總量的15.71%;第2階段為高速發展階段(2007~2012年),6a間214篇,占論文總量的47.35%,并呈逐年快速增長;到2012年量達到頂峰,為52篇。第3階段為平穩發展階段(2013~2016年),我國GIS專業教學研究進入了比較平穩的時期,4a間共發表167篇,占論文總量的36.95%,此階段,我國GIS專業教學研究理念逐漸成熟,雖年度論文量有所下降,但依然維持較高的水平,年均發文量為41.75篇。
3.2科研機構知識圖譜分析
科研機構的共現分析可以直觀表現出我國GIS專業教學研究的主要力量及其科研影響力分布。運用CiteSpaceⅢ軟件對科研機構(Institution)進行分析,得到我國GIS專業教學領域科研機構知識圖譜。
3.3核心作者知識圖譜分析
一般來說,作者的發文量反映其知識的產出能力,是作者科研能力的客觀評價標準之一。作者的科研成就與其在重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高度相關。本研究的452篇文獻中,經統計,出現頻次5次以上的有13人,出現頻次3~4次的有37人。說明我國GIS專業教學領域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高產作者相對集中。運用CiteSpaceⅢ軟件,得到作者共現網絡(圖3)。節點的大小與作者發文量成正比,節點的連線代表作者間的合作關系。由圖3可知,程朋根和鄭春燕的節點最大,9篇,排在首位;其次是胡華科、李大軍、吳德華和王春7篇;第7位是鄭貴州、楊冰、劉興權,各6篇。
3.4高頻關鍵詞與共現網絡分析
關鍵詞是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濃縮,反映研究領域的關注焦點和研究者感興趣的學術問題。運用CiteSpaceⅢ軟件,得到關鍵詞突現網絡的主干結構。
4結語
我國GIS專業教學研究呈現從快速增長到緩慢增長的趨勢,可以分為起步階段、高速發展階段、平穩發展3個階段。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研究領域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理論水平高的科研人員,雖然所占總人數的比例較小,但是實力雄厚,基礎扎實,大力推動了我國GIS專業教育研究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