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期刊數字化發展歷程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萌芽階段(1989-1996)
中國的期刊數字化萌芽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自1989年以來,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重慶分所數據庫研究中心就開始對海量的報刊數據進行研究、分析、采集、加工等深層次開發和推廣應用,于1992年自主研發并推出“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數據庫”,并正式發行.這標志著我國期刊數字化道路的開始.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于1993年成立,它的前身就是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重慶分所數據庫研究中心.1993年,北京萬方數據公司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專業數據庫公司.1994年,世界第一本中文網絡期刊《華夏文摘》發行,被美國圖書館界和世界上最大電腦圖書網絡系統O-CLC正式編目,標志著中文網絡期刊正式誕生.1994年,我國內地第一種上網發行的數字化期刊———《電子信息與網絡雜志》在上海CHINANLINK信息網絡上免費發行[5].1995年1月,國家教委主辦的《神州學人》通過教科網向全球發行.清華同方知網于1995年10月成立,1996年1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開始運作.
2起步發展階段(1997-2005)
1997年期刊的數字化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2.1國內網絡期刊紛紛涌現,國內網絡期刊紛紛涌現,如網絡電子期刊《中國比特網》、《INTETERNET世界》、《中國計算機用戶》等;經濟管理類優秀網絡期刊有《現代保險》、《經濟導刊》、《南風窗》、《資本》、《慧聰》等.
2.2幾個大型數據庫公司已經初步建立1997年,清華同方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創刊.萬方數據(集團)公司于1997年成立,是中國國內首批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術產業.龍源期刊網1998年12月試運營,1999年6月開通,是一家綜合性人文大眾類期刊數據庫,研發了個性化的閱覽室平臺和精準內容搜索平臺,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中文的數字化內容資源.維普資訊的網站于2000年建成,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中文信息服務網站,是一家綜合性文獻服務網.隨著清華同方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專業數字化平臺的相繼建立,我國期刊數字化發展進入系統化、規范化和實用化發展階段.
3快速成長階段(2006-2012)
2006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互聯網期刊出版產業發展速度首次發現高于傳統期刊.我國互聯網期刊出版2007年與2006年相比,增長率為51.39%,而傳統期刊增長率為42.39%[6].2006年10月,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剛要》中的“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出版工程”的重要項目———“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建成并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互聯網期刊出版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
3.1互聯網期刊收入持續增長我國互聯網期刊收入在持續增長(見圖1).可是2008年,互聯網期刊收入下滑.這主要是因為2007年,多媒體互動期刊發展勢頭迅猛,風險投資非常看好,紛紛投入其中,帶動了互聯網期刊出版產業收入的增加.到了2008年,多媒體互動期刊風險資金燒完,多媒體互動期刊停滯不前,導致互聯網期刊產業收入下滑.因此,根據實際情況,2009年以來的統計,已不包含多媒體互動期刊的收入.
3.2互聯網期刊產業朝規模化方向發展
3.2.1形成大型數據庫互聯網期刊產業已形成4家主要的傳統期刊互聯網出版商,都已建成大型數據庫,他們是同方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龍源期刊.它們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生產能力與生產規模占絕對優勢,非其他數字期刊企業能比.他們最早是面向機構用戶市場,如對知識資源有最強烈需求的高校、科研機構、公共圖書館等最先開始應用,后來逐漸向更廣泛的行業領域迅速擴展.同時,傳統期刊互聯網出版業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在全球各地的大學、圖書館、科研機構中都有大量用戶[7].可以說,我國的期刊數字化發展較早,發展較快,集成化出版規模較大,技術水平、資源開發應用的廣度、深度均屬國際領先,社會效益領先,但整體產值與之不符,盈利能力仍然不足.互聯網期刊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形態,盈利能力相比較傳統期刊的250億元規模來說,小得可憐.
3.2.2多媒體互動期刊已形成ZCOM、Xplus、POCO、VIKA四大平臺多媒體期刊是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為依托而編輯、出版、發行的數字化雜志.其表現形式綜合了動畫、聲音、視頻、超鏈接及網絡交互等手段,使期刊變得生動、有趣.以其視覺沖擊力強、發送方式簡單、運營成本低、受眾群體廣泛等優勢,自問世之初就廣受關注.ZCOM智通公司是中國最早的電子雜志平臺,中國最大的中文雜志平臺,更是新一代數字娛樂的倡導者.ZCOM智通公司已和千余家國內正規主流期刊社達成合作.雜志類別涵蓋時尚、旅游、新聞、汽車等領域.Xplus是新數通盛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數字媒體發行平臺,是一家網絡雜志服務平臺.它開發出“網絡雜志”內容表現形式,實現Xplus平臺派送、訂閱、制作、上傳功能,在全國28個省份提供電子雜志閱讀服務,其主營業務依次為企業商刊、數字報紙和多媒體期刊.POCO廣州數聯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原創圖片互動社區,提供了時尚電子雜志在線閱讀平臺.POCO自主品牌雜志有《POCOZine》、《印象》.POCO也與眾多傳統品牌媒體聯手制作、發行其同名電子雜志,如《南都娛樂周刊》、《精品購物指南》、《汽車雜志》等.現已發展為以圖片為核心的個人空間服務提供商.VIKA廣州新岸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網絡雜志互動平臺.截止2007年,VIKA平臺的雜志的種類增長到100多種,內容涉及時尚、電影、娛樂等.VIKA與新浪網、時尚、瑞麗以及網易等強勢媒體合作.此外,VIKA與中國電信、網通等運營商以及100多個網站展開合作.但這一階段,多媒體期刊版權問題須解決.多媒體期刊內容較多且容易拷貝復制;作者也較多,有時還是匿名,且分散,因而解決侵權問題有很大難度.侵權問題阻礙多媒體期刊正常、健康發展.
3.3內容資源開始走向重組和整合,促使數字期刊快速成長這個階段傳統出版單位與數字技術提供商尚未形成合資整體向數字出版進軍的格局.而是各忙各的,紛紛在自己的領域內努力向前.但是也有個別傳統出版單位與數字技術或數字平臺提供商在內容資源上加大整合力度.如中華醫學會所屬的系列期刊與萬方數據集團結成戰略合作關系,聯合打造中國STM在線出版業務.這一合作,標志著傳統出版單位與數字技術公司在向價值整體化邁進,而不是孤軍奮戰.中國光學期刊網、中國地學期刊網將本專業的內容進行整合.它們通過將本專業的學術刊物的內容集中,即直接收錄或者與已建立網站的同一學科的學術期刊鏈接,來形成數字期刊出版聯盟.聯盟負責出版有關事宜,而刊物只負責組稿、編輯.數字期刊的內容資源得到了進一步的整合.
4數字期刊業轉型升級(2013-)
4.1科技創新驅動數字期刊轉型升級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大數據、云計算、4G、跨屏呈現、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升級.數字期刊可以充分利用新技術,開發出用戶需要的新產品、新服務,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新的技術為期刊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思路.如應用大數據,會使內容生產方式升級,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數據,可以給用戶提供精準化服務.還比如人工智能技術,更是會使數字期刊業轉型升級.人工智能技術迅速與數字期刊出版融合,重塑出版流程.在編輯過程中,可以幫助語音錄入稿件、機器協助校稿等;在印刷物流中、出版中,人工智能更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4.2數字期刊保障體系進一步支撐數字期刊轉型升級《數字出版衛星傳輸規范》系列標準的頒布,對利用衛星手段傳輸數字出版內容的技術方式提出了詳盡的要求[8].《數字期刊術語》作為代表的五項數字期刊標準主要涉及術語、分類與代碼、核心業務流程、質量管理等.《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工程標準》包括四類25項工程標準和接口規范,形成了一套數字版權技術標準體系;復合出版工作標準族群,基本涵蓋了數字內容出版、分發、消費過程中多項共性關鍵基礎技術和核心應用基礎.這些標準的,可以規范數字期刊出版行為,支撐數字期刊轉型升級.
4.3移動終端助推數字期刊產業轉型升級隨著智能手機CPU的運行能力已遠遠超過PC機,手機已成為用戶上網第一終端.終端的發展也為多屏融合和多屏互動提供條件.閱讀終端不斷豐富,性能多樣.終端的發展將為數字期刊的內容傳播和內容呈現提供保障.數字期刊產品將全面突破.近年來,移動閱讀發展迅速,數字期刊移動出版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