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術期刊企業的存貨管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存貨管理的含義及重要意義
存貨管理是根據掌握的市場信息對存貨進行管理的一個過程。烽火獵頭專家指出存貨管理是將企業的存貨政策和價值鏈的存貨政策進行作業化的綜合過程。現階段,傳統的存貨管理模式是以人力資源進行管理,通常在統計存貨余額的方式都是以手工記錄和處理,在工作的重心方面也主要集中在出庫以及入庫兩方面,傳統的存貨管理辦法進一步導致了管理效率低下,對于傳統的存貨管理模式應當進行改革,去除糟粕。存貨管理在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存貨管理工作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資金的周轉速度;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效地控制運營風險。一直以來,學術期刊都是以曲高和寡的小眾面貌出現,在新媒體的發展沖擊下,讀者群局限于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學術研究者和師生群體,并且學術期刊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及分散性,印量過大,導致市場無法消化,因此學術期刊存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二、學術期刊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存貨管理人員業務懶散。學術期刊對于傳統意義下的事業單位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使其缺乏獨立經營理念和市場觀念,長期處于未“斷奶”的狀態,安于現狀。存貨管理人員沒有盡到工作職責,過期待報廢、超儲蓄積壓過期期刊數量在每年一次的清產核資中都只是簡單地上報,甚至出現個別年份、月份不如實上報的情況,致使上級主管領導并不能真實的了解其情況,每年超儲積壓的過期學術期刊堆雪如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的甚至因為沒有倉庫儲存導致很多學術期刊腐爛,造成巨額損失。此外很多企業領導對存貨管理不重視。殊不知庫存量過大,流動資金占用額度高,有的企業存貨儲備要占到流動資金總額的60%以上,給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帶來很大的困難。相當部分傳統企業領導只委派一些綜合素質偏低、責任感弱、實踐管理能力差的業務人員管理此事,不僅影響了存貨管理的水平,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企業很難做大做強,嚴重的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二)存貨管理制度不健全。學術期刊多數有政府相關部門或者主辦單位創辦,因互聯網媒體沖擊,主管部門重視程度不夠,財政事業撥款較少,且財政撥款使用約束條件多,學術期刊行業整體資金實力相對薄弱,基本很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學的存貨管理制度。表現在期刊印發不科學,產品銷售環節系統不完善,會計的賬簿資料不能及時真實地體現生產加工過程及反映存貨收入、發出、結存的真實情況,整個采購銷售工作無章可依,甚至還會提供暗箱操作的溫床,增加徇私舞弊的可能性。雖然有的學術期刊有倉庫建賬,但是企業存貨管理人員沒有按照相關制度確定、規范使用,沒有真實地登記在賬上反映,提供每月、每個季度、每年準確的數據不精確,導致相應的生產管理部每次復印期刊數量與市場需求不平衡,日積月累,期刊存貨不斷增加嚴重增加企業資金占用額,成為學術期刊發展轉型的絆腳石。存貨管理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杠桿,存貨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獲悉數據不精確,生產預算嚴重供過于求,存貨滯銷,嚴重影響整個企業經濟效益。
(三)市場經濟自主性的影響。在多媒體信息發展的今天,很多學術期刊一味地追求發行量會選擇擴大再生產,投入大量存貨資金,這時超量的存貨,容易造成經營的混亂。在通貨膨脹時期,人民幣貶值,紙張原料、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運輸價格以及倉庫租金上升,很多學術期刊企業陷入尷尬的窘態。此外學術期刊銷售具有季節性,據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16年全年學術期刊銷售數據反映,購買過期的刊物大部分都是被轉載作者本人,其學術期刊面向的大部分是研究專家學者、高校學生、發稿作者等,每年寒假和暑假學術期刊銷量明顯下降,受季節因素的一定影響,傳統淡季加劇了學術期刊市場疲軟。學術期刊有自身市場經濟的自主性,如果存貨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現旺季存貨不足、淡季存貨過剩、季節性強的刊物周期變短的現象,加劇了存貨管理的風險。(四)存貨信息無法共享。在供應鏈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都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息息相關,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鞭效應(BullwhipEffect)。企業在進行相關發展中,無論上游企業還是下游企業,其訂單量的相關信息都需要進行相應的預測,之后再安排生產部門進行生產,但是生產的量決定于上游企業的訂單量。如果下游企業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共享信息產生了失真,而這種失真的信息就會沿著下游企業慢慢的向上游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與波動,這種現象就稱之為牛鞭效應。在企業的存貨管理當中不僅僅涉及的是庫存問題,還和企業前期的籌備與財務等多個部門掛鉤,如同牛鞭效應一樣,在傳統手工記錄模式下,企業存貨信息不能做到更好地溝通和驗證,使各個部門不能及時地了解當前的庫存情況,致于生產管理部門領導不能及時準確地做好來年學術期刊的印發量,存貨信息無法準確共享與企業存貨積壓密切相關。
三、學術期刊存貨管理建議
(一)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存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激勵可以挖掘人的潛能,提高人的主觀能動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人的潛力只能發揮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勵,他們的能力可發揮80%~90%。由此可見,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為主旨是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手段。企業管理中引入激勵機制不僅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表現,更是迎接未來挑戰的一劑良方。然而大部分企業領導對存貨管理不重視,保留了原來的傳統觀念,存貨資金投入比較低,大部分存貨管理人員薪資待遇普遍偏低,致使員工安于現狀,辦事效率低,長期處于懶散狀態。如今很多存貨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低,企業應該加大對存貨管理的投入,委派綜合素質高、業務水平高的人員擔任存貨管理地重要崗位,同時對于已經從事存貨管理工作的人員,根據企業自身的資金狀況建立科學實在的員工培訓機制,通過對員工長期有效地綜合素質培訓,進而提高存貨管理水平,減少存貨積壓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風險。
(二)建立健全科學的存貨管理系統。要想使存貨管理達到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就要使企業盡快采用先進的管理系統,比如ERP系統。ERP系統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集信息技術與先進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員工及決策層提供決策手段的管理平臺,學術期刊企業可以采用ERP系統,有效地控制企業存貨。首先,運用ERP技術進行存貨盤點,可以自動完成存貨的盤點工作,從而提高存貨盤點的工作效率;其次應對ERP系統可以實現對存貨進行動態的監管,企業既可以對商品在運輸、儲存、采購、出庫以及售后服務服務等所有環節進行一個實時的監控,同時也可以在較大程度上緩解存貨管理中出現的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共享等問題;通過ERP系統可以準確地核算出存貨的成本,并采用個別計價法來計量存貨的成本,從而得出較為準確的發出成本和期末結存成本,提高了存貨核算的準確性;使用ERP使人、財、物、產、供、銷全方位科學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庫存,使存貨管理更上一個新臺階。
(三)完善企業存貨管理制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行業性期刊已經成為期刊方陣不可或缺的一支隊伍。學術期刊內容包括:哲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政治學,民族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檔案、情報與文獻學,教育學,統計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學術期刊存貨管理應進行明細分類,按每月、每季度、每年學術期刊銷量數據,適當減少冷門期刊刊物數量,學術期刊企業要依據《會計法》、《公司法》健全法人制度,結合學術期刊行列的生產經營特點,從嚴格生產復印數量,銷售管理制度,到建立供應銷售方信息檔案,每一個環節都要把關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原則,發揮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互相牽制作用,比如根據不同時間不同的人物提取貨物進行監督和審查,第一時間掌握存貨信息,每年主要領導到倉庫實地考察,讓制度落到實處。結語:我們處在一個社會化網絡迅速崛起的時代,高度依賴大數據和信息化基礎之上的社會網絡,不管是政策體制的改革,還是經營環境的改變,對于學術期刊的發展來說,不僅是挑戰,也是這個時代帶來的機遇。上海大學期刊社社長秦鈉認為,當下處理轉型的出版行業有“三不變”,即“內容為王”不變、公信力不變、規范性不變。企業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期刊內容專業化和運營集團化、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減少存貨積壓的同時,加強存貨管理水平,學術期刊的春天將如同雨后的春筍不約而至。
【參考文獻】
[11]劉馨陽.從財務角度初探高校存貨管理機制[J].江淮論壇,2017(01)
[2]董晶瑩.內部控制視角下存貨管理模式分析[J].財會通訊,2012(11)
[3]曹小林.ERP系統在餐飲業存貨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2012(29)
[4]邱淑松.存貨會計計價方法對存貨管理模式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11)
作者:華春燕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