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媒體融合下的科技期刊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作為大眾出版中的一個重要方向,科技期刊承擔著前沿科技信息,傳播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使命,在當前構建創新型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大眾傳播開始進入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也要與時俱進,以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路,在內容、終端以及經營等方面,改變傳統的經營思路,以全新的探索創新科技期刊在新的競爭環境下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經營;內容為王
“媒體融合”(MediaConvergence)最早由美國學者伊契爾•索勒•普爾在1983年提出,認為信息技術將改變傳統媒體傳播模式,而向新的融合模式演進[1]。蔡雯等最初將MediaConvergence譯為“媒介融合”,現將其譯為“媒體融合”[2]。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科技期刊與媒體深度融合并開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為滿足用戶不斷提升的信息需求,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也通過對信息的整合、管理,方便用戶形成對專業知識的深度了解。媒體融合發展是信息科技發展的成果,作為和傳播前沿科學技術和信息的媒介,科技期刊在自身的發展中,應該首先做好媒體融合發展探索,發揮好科技期刊傳播科研信息,對大眾進行科普宣傳的職能。目前,國內科技期刊超過6000種。在媒介融合環境下,這些科技期刊紛紛試水媒體融合發展,其中不乏成功者,但大多數成效不夠明顯。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發展的困境阻礙了期刊的長遠發展。因此,客觀認識媒體融合的特征,探索出適合科技期刊發展的融合出路,成為當前科技期刊在現代媒體傳播環境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的現狀
科技期刊作為報道前沿學術進展和先進學術應用的媒介,對新技術具有天生的敏感性[3]。長期以來,科技創新一直被擺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提升國家的科技競爭實力是我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科技期刊不僅薈萃科技新信息,而且引導科技發展方向,優秀的科技期刊可以為科技創新發展助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優秀的科技期刊逐漸樹立了品牌,擁有了廣泛的受眾群。
1.科技期刊開始重視媒體融合發展作為傳統媒體出版物,科技期刊在現代傳播中,同樣也面臨和大眾媒體一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特別是在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也在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策略。在對媒體融合策略的探索上,很多科技期刊受到來自新媒體的沖擊,特別是紙質印刷期刊銷量下滑,給科技期刊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科技期刊紛紛調整發展策略,從最初的紙質版出版刊物,嘗試線上和線下同步傳播的方式,增加“兩微一端”互動模式,積極拓展各種數據庫和平臺等傳播渠道。科技期刊從最初的只是通過PDF格式將期刊內容上傳到網頁上,供網友在線付費閱讀,到建立自己的門戶網站,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再到通過微博、公眾號等方式一些相關信息,不斷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式。
2.部分科技期刊融合發展勢頭良好近年來,部分有實力、有影響的品牌科技期刊脫穎而出,特別是利用媒體融合的發展方式,很多期刊以全新的面貌走進大眾視線,并且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取得不俗成績。媒體融合并不是簡單地將紙媒和新興媒體在形式上進行融合,而是指全方位的、有效的多媒體融合[4]。多數科技期刊從最初出版網刊,到后來“兩微一端”的利用,微信公眾號的普及,再到與其他平臺的合作,逐步轉變融合形式。比如,卓眾出版從面向讀者轉變為抓住用戶,從內容生產轉變為產品開發,通過旗下的“24刊一報”逐步探索融合發展之路。該公司借助《汽車導購》雜志內容優勢和聚客能力開發了“汽車導購APP”,下載量為數百萬;創建的“第一工程機械網”已取得新突破;“知谷APP”“扳扳APP”等一系列平臺的創建,實現了新媒體和雜志的深度融合,帶動了雜志的轉型,并通過移動端多媒體資源。《航空知識》除了注重內容服務、內容多平臺分發,還輻射到新媒體領域的“三微一端”及今日頭條等平臺,并擴展到其他領域,比如,走進航空工業系列活動、航空旅游、航空夏令營以及航空產品等一系列服務內容。《暖通空調》強化了服務內容的多元化,增強了用戶的黏性,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科技期刊的融合不僅傳播了科技期刊品牌,而且滿足了用戶的多元化閱讀需求,踐行了科技期刊以學術研究助力創新型國家發展的職責。因此,在當前社會發展環境下,當信息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國家性戰略的時候,科技期刊更應主動擔負起通過媒體融合發展實現科技信息傳播和服務社會發展的重任,同時增強期刊發展的硬實力,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二、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科技期刊在探索轉型的過程中,與眾多媒體一樣,也呈現了參差不齊的發展狀態。因此,科技期刊的媒體融合雖然在融合范圍、融合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上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融合速度緩慢科技期刊同報紙、電視和網絡媒體等大眾媒體相比,其在自身定位以及社會整體認知層面與大眾媒介還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在時效性和融合進展方面,科技期刊對媒介融合還不夠重視。這導致科技期刊的媒體融合發展探索處于滯后狀態。之所以出現融合發展滯后,是因為科技期刊作為科技知識普及和推廣的刊物,在期刊發展定位上,更加注重期刊的專業性,相對淡化了其媒體屬性。尤其是高校學報對媒體行業發展的前沿方式缺少關注,導致在改革和探索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深入探索,影響了自身媒體融合的發展。
2.內容融合形式落后科技期刊在內容生產上還是以原有的固定模式(投稿、編輯、出版、發行)出版,部分融合發展也停留在形式上(官網、公眾號)。而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科技期刊開始進入多媒體融合發展的環境,媒體融合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吸引用戶,需要對知識呈現、信息完善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有所區分,用精彩的內容增強用戶對媒體傳播信息的黏合度。這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本質。也就是說,內容為王依舊是媒體融合時代的內核。因此,科技期刊在內容上需要以媒體融合的方式進行深度改革。但科技期刊在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時忽略了內容的重要性,僅僅停留在技術上。這使得大部分科技期刊僅僅是將紙質期刊的內容以PDF圖片格式上傳到知網等論文信息分享網站,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
3.集約化發展成效不明顯從世界范圍來看,集約化也是科技期刊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在集約化發展方面進行了探索,主動學習發達國家科技期刊運營的一些成功經驗,積極嘗試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模式,對科技期刊的融合發展做出全新的探索,例如,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群、中華醫學會期刊群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教期刊群等,但這些探索還有很大的空間。截至目前,只有中華醫學會所轄期刊在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探索過程中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2018年上線的“中華醫學期刊網”平臺深度集結了150余種優質期刊,全文收錄近百萬篇醫學文獻,領銜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
三、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
1.以內容融合豐富讀者閱讀選擇科技期刊在向讀者傳播前沿科技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擔負著向社會大眾做好學術傳播的職責。因此,內容是其發展的靈魂,也是其生存的關鍵因素。優秀的科技期刊必然注重形式融合和內容生產的平衡。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需要在傳播中改變傳統枯燥的期刊語言,將其轉換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特別是結合新媒體時代的受眾閱讀習慣,將各種前沿信息以碎片化方式傳遞給受眾,讓受眾通過閱讀鏈接等方式獲得思考。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科研發展中的論文展示期刊,在進行期刊內容傳播的時候,通過對科學話題進行趣味性解讀,讓讀者在趣味化的語境中看懂前沿信息。
2.以平臺技術融合拓展傳播渠道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往往借助網絡媒體的技術平臺進行傳播渠道的拓展和探索。雖然一些原因導致這種探索成效并不明顯,但是以平臺技術融合來拓展傳播渠道是媒體融合環境下科技類期刊發展的不二法門。從簡單的PDF格式上傳,到制作專門的網頁,到“三微一端”,再到融入各種數據庫和平臺,創建自己的APP,技術融合的方式在不斷變化。在這個基礎上,科技期刊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平臺的技術優勢,比如,微信公眾號的互動功能,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占有市場。此外,在平臺技術融合探索上,科技期刊還可以從更多角度探索,除了一些常規的互聯網平臺融合,還可以探索其他接近受眾的平臺,如蜻蜓FM、豆瓣等。一些科技期刊在這些互聯網互動平臺上信息,通過音頻、圖文等方式,將前沿科技信息展示給用戶,并且為用戶提供討論的平臺。這不僅拓展了信息傳播渠道,而且實現了信息的互動,為提升科技信息傳播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以資源資本融合引領行業發展科技期刊的媒體融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進步。作為傳播科技發展前沿信息的科技期刊,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應該成為行業發展的領頭羊。從科技角度看媒體融合發展方式,其主要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如大數據、“互聯網+”等專業技術,而這些又是相關科技期刊關注的范疇。因此,科技期刊占據很大的資源優勢,如果能夠配以合適的人才,將這些互聯網領域的先進技術運用到科技類期刊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中,那么,全新的媒體融合方式必然會成為引領期刊傳播效果提升的重要舉措。當然,這需要科技期刊在發展中對媒體融合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并且愿意在發展中引入先進科技,探索科技期刊發展新方式,同時引進專業人才,真正讓先進科技助力媒體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喜濤,李永華.從媒介融合到媒體融合的認知演進及其概念辨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7(4).
[2]李小燕,鄭軍衛,田欣,等.我國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現狀與發展方向[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1).
[3]辛亮,黃雅意,黃鋒.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思維轉型[J].編輯學報,2019(2).
[4]晏小敏,鄧桂英.“互聯網+”時代高校期刊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策略[J].出版廣角,2019(6).
作者:孫宇科 于寶瑩 崔春澤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