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期刊與社會媒體醫學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傳播醫學知識的有力工具,大多數紙質期刊也都實現了常規在線出版、提供pdf文檔下載[1]。這一趨勢預示著醫學期刊已經具備了向互聯網化出版轉型的基本條件,允許讀者、作者和編輯快速訪問新舊文章,并有效地共享文章。雖然很多醫學期刊仍將其紙質版視為珍品,但現實卻是紙質刊物發行量急劇下降,因此探索數字出版、利用多媒體傳播期刊內容刻不容緩。
1醫學期刊互聯網化出版的優勢
1.1縮短出版周期
盡管目前中國有的醫學期刊還是選擇紙質期刊印刷完畢后,再上傳電子版全文到期刊網站和提供給數據庫,但國外的醫學期刊和一些進步的中國雜志已經開始在網上“提前”電子出版,幾周到幾個月后,紙質期刊才能通過出版社到達讀者手中。大多數精通網絡和急于獲得最新期刊原文的讀者,在紙質期刊到手之前,往往已經閱讀了重要的文獻。有爭議的新研究也往往已被討論和辯論過了。以前,科研結論的發表到指導臨床實踐往往間隔十年以上。但如果期刊優先網絡出版,且同行評議期刊能實現互聯網化,這種延誤將被大大縮短,使醫學期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學術意義。
1.2增加期刊與讀者的實時互動性
傳統期刊在網絡上發展必須依賴活躍的受眾。期刊必須使用多向性的傳播手段,以保持足夠多的受眾群。《英國醫學雜志》等知名出版物允許讀者對出版的任何文章發表評論,這種嘗試值得稱贊,這種在線互動往往能引起激烈的學術爭論,這樣的互動模式很有可能取代以前的“寫給編輯的信”[2]。過去,寫給編輯部的信是出版后發表問題和澄清疑問的唯一渠道。但新的互動模式允許讀者、評論者、作者和編輯就某領域的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和探討,并可能達成某種共識,同時找出新的研究熱點。這樣讀者能及時對出版物進行提問和討論;評論者和作者的互動在紙質期刊發表之前,能使實際發表“寫給編輯的信”的“寫給編輯的信”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如果大量期刊適應了電子化的趨勢,且允許讀者和專家針對某項研究在社交媒體發表評論,將有利于提高文章質量,并使知識傳播得更快。傳統的同行評議制度并不能對所有的文章進行良好的評論和探討,但是如果雜志社態度開明的話,社交媒體可以就一些倫理、政策法規和爭議問題進行辯論,一些更為私人化的經驗和知識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體現出來[3]。今后由公認的學術領導者進行媒體互動、通過社交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或能成為提出觀點和想法的主流。期刊可能取消評論和綜述性文章,改為請專家在社交媒體上主持討論。薈萃分析可以在發表后設立相應專欄專門進行分析討論,以增加文章的影響力。期刊的主要精力將用于發表高質量的原創研究。勇于適應新媒體發展的期刊或可發展的更穩健、更持久。
1.3重新定義期刊的影響力
期刊影響因子(IF)是計算刊出文章的引用頻率,雜志刊出文章被引用的頻率越高,它在該領域的影響力就越大。然而,這個系統過去和現在都存在缺陷,因為引用的內容并不總是與文章核心觀點相關[4]。現在,許多熟悉互聯網的醫生不再逐頁閱讀期刊,而通過諸如微信,微博,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直擊閱讀少量感興趣的與專業相關的文章[5]。在這種模式下,有影響力的醫生的個人社交媒體中包含文章鏈接的一條推文,可能比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或《柳葉刀》的一篇沒有進入這種社交媒體循環的高質量文章更能迅速地改變臨床實踐,哪怕推文中的文章發表于低影響因子雜志。因此,社交媒體的使用可能比任何指標(如雜志IF)更能影響臨床實踐。一項研究的臨床影響力評估可以考慮綜合一篇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的在線頁面瀏覽量、下載量、論壇評論以及提及、鏈接和共享頻率,而不是僅僅依賴一本雜志或一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數。如果科學期刊成功地利用了社交媒體技術,通過開放便捷的期刊網站實現真正的在線互動,創建和推廣評估新研究的臨床影響的新系統,將是一個重大的進步[6]。
1.4發展開放獲取
醫學教育(freeopenaccessmedicaleducation,FOAM)Cadogan等[7]用FOAM描述社交媒體世界的一個子集,其非商業、且免費,大多由個人而不是公司創建和分發。FOAM包括博客、播客、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和微信、Twitter等社交軟件。受歡迎的網站上的同行評議是由一批專業的瀏覽者或者參與者提供的,而且往往幾乎是即時提供的。這些特別評論員中的許多人都是各自領域的領導者。他們的合理建議和評論可以立即整合到FOAM產品,而不存在出版幾個月后才公布的時間延遲。很多讀者青睞社會媒體醫學教育的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有效的互動。
2醫學期刊互聯網化出版的可能問題
醫學期刊的編者、讀者、作者和評論者在享受互聯網提供的便利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它帶來的問題。
2.1在線討論學術文章可能出現的問題
盡管互聯網允許讀者、評論者、作者和編輯就某領域的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但新的互動模式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這些互聯網論壇必須由醫學專業人士主持,而不是醫學出版商或企業員工[8],否則學術討論將被上例利益左右。近年來,醫務人員對新媒體的使用已大幅增加。
2.2社交媒體對臨床醫生的影響
社交媒體已被廣泛用于整個醫療實踐領域,如醫療會議,同行交流,醫療教育,患者管理和教育,公共衛生,招募患者進行研究和試驗以及醫療廣告。盡管新興的社交媒體為醫療實踐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和便利,但醫學專業人士以及醫學生都不斷發現新媒體帶給自己道德,專業和(或)法律上的難題。盡管新媒體有很多優點,可以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醫學實踐帶來很多便利,可醫療科研專業人員也應該注意許多潛在的陷阱。在北美和歐洲制定了一些新媒體應用的政策和準則[9-10],與北美和歐洲的情況不同,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還沒有清晰,簡潔和相關的媒體政策來指導新媒體在醫學實踐中的活動。雖然,根據中國最新的《醫療管理辦法》患者健康信息和隱私不應受到泄露和損害,大多數中國醫務人員不熟悉這項政策,并繼續在新媒體上無意間無障礙地患者信息或圖片。在醫療實踐中使用新媒體不專業,可能會給醫療實踐進一步發展帶來困境和難題。
2.3FOAM在使用中的問題
很多讀者青睞FOAM的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有效的互動。然而,網站上不正確的信息也會出現在網頁搜索中,而且由于FOAM沒有明確的層次結構或防衛甄別機制,因此對于沒有經驗的用戶來說,不正確的網頁信息可能同樣被視為事實。瀏覽者和網站制作者應對熱門網站上的個別帖子的質量和準確性進行打分,但這一奢侈要求也需要可靠的專家(包括那些擔任傳統出版物同行評議期刊裁判的專家)不厭其煩地登陸互聯網進行瀏覽和甄別評價。目前,使用FOAM的僅限于那些足夠了解FOAM技術的從業人員。這一互動可能會僅僅局限于由志同道合和具有相似觀點的臨床醫生組成的群體范圍內。如果要從全方位的意見和知識中獲益,FOAM必須找到方法,將這種互動帶給更廣泛的醫療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