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過程,其實就是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產權界定、強化制度和職能、優化后勤隊伍的過程。傳統體制下,政府機關后勤服務完全由政府后勤機構承擔的做法,在新的形勢下,暴露出一些問題和弊端。因此,必須解放和發展機關后勤生產力,進一步探討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有效途徑。本文根據調查掌握的情況,從我市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現狀、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中存在的“瓶頸”和加快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對策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和報告。
一、我市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現狀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我市政府機關后勤部門對后勤產業進行優化重組,實現了后勤產業的跨專業、跨部門甚至跨系統和跨地域的聯合,在為黨政機關服好務的同時,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積極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效。但是,在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并解決。
1.目前管理范圍比較分散
我們**市政府機關共有**個辦公大院,**個機關干部職工宿舍區,布局分散,一方面每個辦公大院都要安排人員管理,增加了管理難度;另一方面每個大院都要安排管理人員和保安、保潔人員,同時還要負責維修、綠化,增加了管理成本,后勤服務費用開支大。從客觀上導致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難以全面推行。
2.市場意識不強
機關宿舍一部分住戶對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心存疑慮:一是認為機關后勤服務是福利型的,應該由政府財政來負擔,不應該社會化;二是認為社會服務機構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擔心推行社會化會導致保障能力減弱、管理水平降低、服務質量下滑。
3.配套政策沒有跟進
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相關政策法規建設滯后,致使管理缺少法規、契約缺少規范、評估缺少標準、獎懲缺少依據。另外,機關公有住房出讓給個人以后,相關的管理政策法規并未配套,維修服務等問題因鄰里關系不協調或因維修涉及經費大而無法解決。
4.后勤服務人員素質有待于提高
后勤服務部門在機關的地位相對較低,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難以引進,一部分人員學習市場競爭本領主動性不夠,參與市場競爭意識甚至市場化操作意識淡薄;大多數人員年齡結構老化,知識層次普遍較低,專業技能缺乏;一部分人員存在畏難情緒,擔心改革引發矛盾,處理不好會影響部門工作,缺乏開拓精神。
二、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中存在的“瓶頸”
1.職能上的原因,行政管理職能與后勤服務職能沒有徹底分開。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是習慣于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供給式服務,仍停留在初級階段。經費、人員、編制分開了,但資產不明晰,結算關系沒建立,工作沒理順,職能交叉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2.政策上的原因。配套政策的滯后性影響了改革進程。機關后勤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既涉及機關辦公保障,又涉及職工生活服務,如財政體制、工資分配制度等。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不可能成為一種孤立的進程,還需要配套條件,要和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化相協調。
3.觀念上的原因。思想觀念上難以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傳統后勤的思維方式。往往把后勤改革看作機構改革的附屬品,或者只是機關人員分流的渠道,缺乏對后勤改革重要性的認識,使后勤改革缺乏強有力的支持。后勤服務部門自身的依賴思想沒有轉變。參與市場競爭意識淡漠。
三、加快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對策
1.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對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重要性的認識
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堅定不移地、積極穩妥地推進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同時,有關人員必須認識到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是一個歷史的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有權威的職能機構應加強對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適時及時地出臺有關政策,抓好典型,總結經驗,保證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不斷深入發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機關后勤服務必須進行社會化改革,而機關事務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組成部分,其主要職責是以資產管理為核心,以提供物質保障為手段,以保證機關高效有序運轉為目的,是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過去、現在和將來機關事務管理工作都不可能被社會化。
2.理順機構,進一步規范機關后勤職能
從保障機關建設和工作需要的實際出發,本著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統一各部委機關后勤的體制和機構,明確規范機關后勤職能,從組織體制上優化結構,切實解決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能重復交叉不規范,管理責權脫節等問題,真正做到職能規范,職責明確,權責統一,相互制約,協調發展。
3.扶植發展,加快服務社會化步伐的要點把握。
后勤服務社會化已走過一段歷程,當前重點要把握五個要點:一是現有服務項目要搞好,穩定機關內部市場。二是選擇優勢項目,及時進入社會市場。三是合理引進競爭機制,弱化各部委、各廳局的后勤管理職能,切斷部門利益溫床。四是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實現原始積累。市場經濟是實力經濟。后勤服務經營單位只有發展壯大,才有能力走向市場,參與競爭。五是鑒于目前后勤服務經營單位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等問題,需要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幫助這些單位改制。
4.硬件建設,為社會化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進一步強化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套措施。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機關后勤部門向社會化過渡。例如:計劃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支持機關后勤服務單位興辦服務經營實體。物價管理部門要隨著財政體制改革和預算標準的提高,支持機關后勤服務收費標準和價格逐步向市場價格過渡,促進后勤服務商品市場化。稅務管理部門也要根據經費自立程度、服務的市場化程度給予后勤部門適當照顧,促使機關后勤服務逐步發展壯大。
5.市場接軌,努力提高社會化條件下的機關后勤服務質量
機關后勤部門要積極拓展兩個市場。社會化后的機關后勤服務部門區別于一般社會企業的顯著特點是要面對機關和社會內外兩個市場,既要為機關提供優質的后勤服務,保持在內部服務市場的份額,又要參與市場競爭,拓展外部市場。機關后勤部門要立足機關、面向社會、走進市場、參與競爭”,在保證為黨政機關服好務的前提下為社會提供便捷的專業化服務,實現機關后勤服務由過去的“事業型”、“福利型”,向“經營型”、“社會型”轉變。在這種轉變下,既解決了后勤經費不足,又能創造一定的物質財富,提高了自我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通過方方面面努力,加快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步伐,適應國家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符合機關實際的后勤管理體制,逐步實現后勤服務社會化。推進后勤服務和行政管理兩種職能分開。建立機關與后勤服務單位的核算關系;在后勤服務單位推行和完善多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轉變其內部運行機制,增強其自立能力,逐步減輕國家負擔;推動有條件的服務單位過渡為事業性服務經營實體,努力使我市的政府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步入一個新的發展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