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局農民收入增長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提高我市農民收入的幾點建議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調整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使農民在結構調整中增加收益
1、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和產品結構,著力增加農民從家庭種養業獲得的收入。發展具有當地特色和優勢的名、特、優、新、稀產品,成規模,升檔次,造精品,創名牌,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在買方市場中創造出局部的賣方市場。
2、調整和優化農業組織結構,增加農民從加工、銷售環節獲得的收入。要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流通型、加工型龍頭企業,以合作制的形式加強農民在農副產品流通和加工方面的互助協作,使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使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也能分享到加工、銷售等后續環節的利潤。
3、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搞活農產品流通。
(二)規范土地征用制度,加大政府扶農力度
為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在土地被征用轉為非農建設用地時,要進一步完善征地補償機制,提高土地補償和安置費標準,特別是要提高農民實際獲得部分的分成比例。實行土地承包權的股份化,要將發放給農民補償以外的帳面余款按股份制形式轉為集體資本,開展實業經營,使產權明晰、保值、增值,農民能獲得長期固定的收入回報。壯大村級經濟的實力,為農民致富提供有力的后盾。
增加對農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業生產者的直接財政補貼,包括生產資料購買補貼、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補貼等;加大對農民的轉移支付,要像調控城鎮居民收入那樣增加農民收入。
(三)把提高農民的素質作為農業增收的支撐點
農業的競爭,說到底是農民素質的競爭。政府應該創新載體,通過各種教育和培訓,提升農民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其次是勞動技能素質,第三是創業素質。另外要抓農民致富的帶頭人、骨干人物,對他們進行有計劃的培訓。
(四)加快城市化進程,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
把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列入政府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各縣(市)、區都要有領導分管。建議在各鎮鄉設立專門的失業農民職業介紹機構,每年落實安置責任目標。制定措施督促征地達到一定規模的單位要按規定比例安置被征地農民。在城市化建設中大力發展
二、三產業,增加就業崗位。科學安排村級留用地的開發,以合作等形式建設幼兒園、集貿市場、超市及各類商業網點等,就地吸納剩余勞動力。培育農村勞動力交流市場,有序地組織、引導農民跨區域或進城就業。
(五)積極推進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建立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
減負必須治本,要下決心在精簡機構和人員、降低農村社會管理成本上有所突破,千方百計減輕鄉鎮財政的負擔,使財政增大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投入、扶持。同時,要精心選拔好村級領導班子。
(六)加快建立以養老、醫療保險為重點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社保工作,推行公共財政制度,將有限的資金盡可能多地用在培育、扶持農村社保體系上;在一定范圍內推行強制性養老保險和養老儲蓄,使城鄉居民逐步享受同等的社會保障。鼓勵農民建立個人賬戶,參加各種商業保險,統一由村集體投保,本金歸村集體所有,以分紅支付農民的養老金。加大對村級衛生保健機構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農村基層合作醫療體系。要改革農村現行醫療衛生管理體制,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公共衛生醫療保障體系,切實解決農民的生存、創業的后顧之憂。
二、我市農民收入現狀
近年來,我市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穩步上升。但相對于城鎮居民而言,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從1995年到20*年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正在繼續拉大。主要表現在:
(1)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農村占的比重逐年低于城市的比重,20*年我市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占全社會總額的*%;
(2)20*年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已下降至*%,而*、*兩縣(市)同期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卻高達50%,顯示我市農村很多地區仍處于溫飽型狀態;
(3)20*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億元,而農村居民比重僅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