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市糾風工作實施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要求
年全市糾風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保增長、促轉型、上水平、抓特色、強隊伍”的工作主線,堅持“糾建并舉、標本兼治”的方針,以深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效率效能建設和專項治理為抓手,深入推進健全糾風治亂長效機制的各項工作,切實加快特色懲防體系基本框架的形成,為我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提供堅強保證。
二、主要任務
1.以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為抓手,深化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健全權力運行監控長效機制。要以深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為抓手,以“依法行政、公開透明、全程監督、便民高效”為原則,以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為主要內容,進一步深化創新政務公開工作,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許可(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行政處罰、便民服務和綜合行政電子監察等網上平臺的建設和運行,著力構建行政職權網上運行、監督新機制,完善糾風治亂制度體系,健全糾風治亂工作機制,為深化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提供保障。
一要完善政府信息網上公開平臺建設。在政府信息公開網與OA系統對接的基礎上,推動全市56家政府信息公開單位以此為平臺,上傳相關文件、會議、重點工作以及業務工作、行政權力等信息,力求使平臺操作簡單、靈活便捷、及時快速的特點更加突出。
二要完善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平臺建設。結合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針對行政許可(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行政處罰、便民服務等行政權力運行的風險點,通過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等,有效防控廉政風險,逐步完善行政許可(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行政處罰、便民服務等網上運行平臺的建設。同時,對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產權交易、動拆遷、農村“三資”管理等廉政風險的易發高發領域和環節,大力推進行政部門電子業務操作系統的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平臺的建設,確保各項權力陽光透明運行。
三要完善綜合行政電子監察平臺建設。深化對工程建設、土地、規劃、環保等重點領域的電子監察,全面實施對行政執法、行政收費、數字城管、“民聲110”等工作情況的實時監察,及時發現、制止、糾正部門中存在的工作效能低下、違反辦事程序、不依法行政等行為,科學規范行政監督行為。同時,推行電子績效評估系統,實現績效評估“實時監控、在線評估、即時預警”等功能,全面提升行政業績的考評水平。
四要完善4大類24項重點制度建設。按照省和市紀委加快懲防體系基本框架形成工作的總體部署,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加快懲防體系基本框架形成的實施意見》(辦發〔〕21號)的各項要求,重點圍繞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加大糾風工作力度、健全協調群眾利益長效機制等四方面,切實抓好《市構建懲防體系基本框架重點項目任務分解表》所確定的24項重點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糾風治亂工作制度體系,健全糾風治亂長效機制,加快特色懲防體系基本框架的形成。
2.以機關效率效能建設為抓手,深化納稅人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健全政風行風建設長效機制。以機關效率效能建設為抓手,圍繞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繼續開展對重點部門、單位的政風行風評議。深入開展鄉鎮基層站所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切實轉變基層站所的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為衡量標準,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一是深化納稅人評議政風行風活動,拓展行風評議的外延和內涵。根據上級要求,繼續抓好納稅人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在抓好市級部門行風評議的基礎上,注重拓展評議范圍,將基層站所納入評議的重點對象,以“規范制度、規范行為、規范決策、規范監督”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基層站所的行風評議活動,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的政風行風建設。
二是深化誠信服務月、企業評機關活動,提升機關服務水平。以“公述民評”為主要抓手,以述職、述廉和述法為主要內容,繼續深入推進誠信服務月、企業評機關活動。以效能評估為抓手,進一步完善效率效能考核體系、考核辦法等,注重評議結果的運用,將企業評議機關的情況納入市級機關效能評估體系中。
三是深化行風品牌欄目的建設,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繼續精心打造“行風熱線”和“民聲”政風行風品牌欄目,完善訴求平臺,暢通訴求渠道,及時解答、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對群眾投訴咨詢的問題,加強督辦,限時整改。并根據整改情況組織人員進行核實回訪,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四是深化對政風行風建設的監督檢查,促進行風建設水平的提升。充分發揮市黨風廉政和機關效能建設特約監督員的作用,進一步加大明查暗訪力度,對審批、執法部門開展經常性暗訪,及時發現和處理存在的行政不作為、行政亂作為、執法不公等方面的問題,進一步促進依法行政,提高執法水平、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
3.以專項治理為抓手,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健全糾風治亂長效機制。以專項治理為抓手,及時發現、糾正和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一要加大落實強農惠農資金政策的監督檢查力度。采取專項督查與經常性督查相結合的方式,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財政支農惠農資金的監督檢查,促進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堅決糾正和查處截留、挪用、套取及貪污專項資金等行為。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益,督促落實被征地農民補償措施,堅決糾正和查處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征地拆遷中的違規行為。開展對“家電下鄉”和“汽車、摩托車下鄉”和“農機下鄉”等補貼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農民得到實惠。加強涉農收費監管,堅決糾正和查處各種涉農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等行為,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同時,充分發揮黨風廉政、機關效能建設特約監督員隊伍的作用,強化對各區鎮落實強農惠農資金政策的經常性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二要加大治理加重企業負擔行為的力度。全面清理涉及企業的各種收費,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過高收費標準,及時修訂公布收費和基金項目目錄,對國家明令取消的收費和基金,各區鎮和部門一律不得繼續收取,或者另立名目變相收取。糾正和查處面向企業的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行為。完善涉企收費相關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企業負擔監管的長效機制。
三要加大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力度。督促有關部門切實履行教育經費投入和監管責任,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足額投入、及時發放。規范各類學校辦學收費行為,嚴肅查處違規設立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準,或者以合作辦學或改制為名亂收費、高收費,統一征訂教輔材料,開辦有償補習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取與入學掛鉤的贊助費,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違反“三限”(限分數、限人數、限錢數)政策等問題。落實校務公開和收費公示制度。堅持并完善教育經費撥付、學校經費收入和使用情況的經常性審計監督制度。加大對老師有償家教的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各類教育亂收費行為。
四要加大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的力度。進一步完善監管辦法,嚴格規范網上集中采購藥品工作。繼續推進醫德醫風建設工程,督促落實規范醫療服務和收費行為的各項制度,嚴格執行醫院藥品定價辦法,切實降低群眾醫藥費用。深入推行院務公開和醫德醫風考評機制,加強醫藥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嚴肅查處醫療衛生行業的不正之風。督促完善落實醫療保障制度,加強對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落實措施和區鎮、村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督,真正讓群眾享受到醫療保障政策的實惠。
五要加大規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行為的治理力度。堅決糾正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亂收費、亂攤派、壟斷服務、強制收費,以及參與造假、賄賂等行為。繼續加強對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的監督檢查,組織對規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專項治理工作開展“回頭看”。指導行業協會加強自律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自我約束機制。
六要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監管力度。督促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責任,深入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嚴肅查處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失職、瀆職行為。深入開展藥品安全和利用媒體虛假廣告、通過寄遞等渠道銷售假藥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制售假藥劣藥和冒充藥品等行為。
此外,還要繼續抓好治理公路“三亂”、規范慶典和論壇、“四項資金”監管、清理“小金庫”和清理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等,健全工作長效機制,鞏固專項治理工作成果。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責任制。各區鎮、部門要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把糾風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責任部門要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行動、綜合治理,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各行業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切實落實對本部門、本系統的監管責任。各基層紀檢監察工作室要認真履行職責,協助抓好各區鎮的糾風工作。市糾風辦要搞好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強化案件查處,嚴格責任追究。對群眾的投訴舉報要及時受理、依法查處、按時辦結、認真反饋。要突出重點,嚴肅查處以權以業謀私、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案件,性質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典型案件,頂風違紀、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以及帶有苗頭性和傾向性的案件,嚴肅追究造成損害群眾利益事故事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員的責任。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通過案件通報、新聞媒體曝光等形式加強教育和震懾,堅決遏制不正之風的滋生蔓延。
3.堅持求真務實,夯實糾風工作基礎。堅持糾風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監督檢查,認真傾聽群眾呼聲,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為重點,努力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力求達到人民群眾滿意的實際效果。
4.注重制度建設,加強源頭防治。加強調查研究,建立健全群眾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堅持用制度管事、管權、管人,把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與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結合起來,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努力把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遏制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