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好城鎮建設情況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位代表:
2012年,我縣美好城鄉建設堅持以產業園區化、居住社區化、環境生態化、崗位職業化、管理科學化“五化”為引領,按照省市縣工作要求,健全機構,完善規劃,細化任務,大力推進以“六整治、六提升”為內容的美好城鄉建設,實施了239個的環境整治村和13個省級試點村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美好城鄉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119個村環境整治高標準順利通過驗收。我縣上半年119個環境整治村累計投入資金1.3億元,硬化村內道路36.2公里,鋪設排水設施30.8公里,新增村內綠化面積2.35萬平方米,新增生活垃圾桶422個,垃圾池86個,新增生活垃圾收運環衛設施19套,新建公廁12座,安裝路燈263盞,房屋外墻粉刷32.69萬平方米,清理垃圾1185.3噸,拆除亂搭、亂建1.32萬平方米、亂堆亂放1830處,清理露天糞坑587座。7月27日高標準通過省市驗收,在全市位列第一。
二是120個村環境整治按節點進度快速推進。下半年120個村,共投入整治資金7873余萬元,出動人力20萬人次。完成新建道路35.9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346盞,新建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2處,完成建筑物外體粉刷260萬平方米,疏浚河道43.31余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48.2萬平方米,拆除違建9.7萬平方米,清楚雜物、草堆等2萬余處,清除垃圾32.1萬噸,新建公廁62座,新增密閉式垃圾箱300個,新添置垃圾桶近2947只,實現了“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體系全覆蓋。堅持整治與管理并重,建立了設施維護、綠化養護、衛生保潔等專業化隊伍,使村莊環境整治走上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軌道。
三是13個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成效顯著。任莊、胡樓、草廟等第一批8個省試點村,累計投入資金8159.48萬元,新建村委會3個、改建1個、整修、裝修3個,村衛生室、幼兒園、文化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農資超市、生活用品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均按計劃配套齊全,新建公共活動健身場地建設1.63萬平方米,硬化村內道路17.13萬平方米,鋪設排水管道6.21萬米、給水管道6.18萬米,新增村內綠化面積6.97萬平方米,新增生活垃圾收運環衛設施11套、生活垃圾桶(垃圾箱)336個,安裝路燈560盞,建設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座,新建公廁17座,8個試點村村口分別修建了門樓、橋梁、放置石雕等標志,整治坑塘8處,修建、新建涼亭10個,拆除亂搭亂建26處,清理亂堆亂放120余處,清理垃圾386噸,房屋外墻粉刷50.9萬平方米,新建住宅1937戶、26.8萬平方米,8個試點村建設全部達到驗收標準,并于11月27日高標準通過省檢查組驗收,取得位居蘇北第一的好成績。今年5個省試點社區已全面啟動,5個村的規劃編制論證8月份已完成,大屯鎮安莊村路燈安裝、公廁建設、道路硬化、圍墻漢瓦壓頂、仿古式園門建筑等項目已開始實施;河口鎮孟莊村已拆遷14戶,新建住宅樓4棟2萬平方米;鹿樓鎮杜橋村4棟安置房和景觀河已開工建設,小朱莊村正在拆遷;朱寨鎮馬元村外立面改造、污水處理、綠化、硬化已完成。各鎮啟動1個試點社區,楊屯鎮許廟村、沛城鎮的杈營園村已開始實施。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按照市委曹書記對提出的要在建設濱湖城市上實現新突破的最新要求和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當好全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排頭兵的最新部署,圍繞打響“濱湖之城、帝王之鄉、綠色之都”品牌,堅持城鎮化與社區化“雙輪”驅動、美好城鄉與生態文明同步建設,以美好城鄉建設為突破,集中力量、集聚智慧、集成資源,打造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好的美麗新家園。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強化領導責任,嚴格堅持屬地管理和“一把手”責任制,切實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親自包掛,親自協調,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集中資源,一著不讓的抓好美好城鄉建設的推進工作。
二是強化試點建設,力爭全省示范。全力加快推進省級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試點村建設,加快推進敬安鎮袁大莊村等5個省第二批試點村建設,鼓勵每鎮每年自主建成1個新型農村社區示范點,打造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亮點,增強試點社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力爭通過8-10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全縣100個左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全省示范,第一。
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打造工作亮點。繼續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全面完成460個村的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全力推進三星級“康居鄉村”建設,在創建工作中將結合省三星級康居鄉村創建標準,從基礎設施、生活污水、村莊風貌等方面,進一步指導各村加快村莊道路、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步伐,確保村莊環境整治實現常態化和制度化,力爭創建10個省三星級“康居鄉村”,總數占全市的20%。力爭村莊環境整治全市第一、進入省第一梯隊。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共建美好家園。建立完善“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統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堅持整治與管理并重,加快社區衛生日常保潔和垃圾清運制度建設;建立村莊設施維護、河道管護、綠化養護、垃圾收運等專業化隊伍,集中配置養護設備,積極發動廣大村民參與村莊環境管理;探索建立“集體自主管理、群眾自覺參與”的日常維護、管護、養護三大機制,使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軌道,確保整治一片、成功一片,堅決防止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現象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