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委副書記述職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扶貧開發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增強農村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民素質,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市國資委的統一部署與正確領導下,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帶領工作小組進駐市英紅鎮水頭村,積極開展“雙到”扶貧開發。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水頭村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各項扶貧措施得以落實,農業開發項目蓬勃發展,村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脫貧致富,促進了水頭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
一、水頭村基本情況
水頭村位于清遠市的北面,距鎮政府22公里,地形山多陡峭,水源充沛,但土質貧瘠;現有耕地3800畝,其中水田2700畝,旱地1100畝,以種植水稻為主,人均耕地面積1.27畝。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604戶,人口2983人,其中貧困戶157戶,貧困人數為710人。2008年村委會年收入約3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約6000元,其中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為1320元。水頭村致貧主要是由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薄弱、計劃生育困難等原因造成。
二、開展扶貧工作基本情況
(一)認真學習,提高做好扶貧“雙到”工作的認識
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通過認真學習黨和政府一系列有關扶貧政策精神,提高了做好扶貧“雙到”工作的認識。他充分認識到:扶貧開發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統籌發展”的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要做好扶貧工作,必須做到“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以“雙到”促進扶貧工作深入發展,以“雙到”確保扶貧工作的實效。
(二)健全扶貧領導責任制度
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深刻認識到,要做好扶貧“雙到”工作,必須強化建設扶貧領導責任制度,以制度保證扶貧“雙到”工作順利推進,有效發展。一是制定《關于配合做好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規定了扶貧開發工作的任務目標和主要舉措,用3年時間確保所扶的30戶貧困農戶、120名貧困人口基本實現穩定脫貧,80%以上被幫扶的貧困人口達到農村年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上,基本改變被幫扶貧困村的落后面貌。實施方案規定了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單位,由公司和下屬5家主要國有企業共同完成本次幫扶任務,并確定具體負責人,分解了幫扶任務,組成駐村小組成員,把幫扶責任落實到單位,使幫扶任務有序進行。實施方案規定了籌集扶貧開發所需資金的措施辦法,為扶貧開發奠定物質基礎。二是制定了《共建水頭村供港蔬菜基地項目協議》《佛山市國資委系統供港蔬菜基地財務管理制度》、《村民生產管理和物資領用規定》等配套管理制度體系,為水頭村扶貧工作建立了現代管理體系,確保把省委、市委的扶貧政策貫徹到實際扶貧工作中,落實到具體實踐中。
(三)摸清情況,確立扶貧項目
要做好扶貧工作,具有針對性和生效性,首先要摸清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確立扶貧項目。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和工作小組同志一起在英紅鎮政府和村委會的陪同下,走訪了有代表性的六十二戶重點貧困戶約三百多人,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掌握了基本情況,向“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廣東省扶貧信息管理系統”提交157貧困戶710人總共約13500項的調查匯總數據。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水頭村的實際情況,確立六個扶貧項目,分別為:佛山市國資委援建水頭村黨支部黨員文化活動中心項目、水頭小學圖書館捐贈項目、新建“公盈潤水頭”康樂樓項目、新建云嶺鎮“水頭農會館”項目、水頭村村內道路完善項目、組建水頭村無公害蔬菜基地項目。力爭用三年的時間,使水頭村157貧困戶全部脫貧,村委會年收入達100萬元,村民分期分批踏上持續致富道路。
(四)加強文化扶貧,建設和諧水頭
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在加強物質扶貧的同時,不忘文化扶貧。切實教育、引導水頭村村民改變傳統觀念,樹立市場經濟意識,充分利用水頭村的優勢開發農業生產,促進增收致富。在鄉風文明建設上,教育和引導村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表達訴求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教育村民遵守《村規民約》。開展創建“平安村”、“和諧村”活動,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反對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動,創造安全祥和、安居樂業的村居環境。2014年元旦剛過,在北方多股強冷空氣持續影響下,水頭村風雨交加,溫度長時間在1℃~5℃之間徘徊,為幫助貧困戶抗凍御寒,避免受到傷害,XXX同志為群眾急之所急、解群眾難之所難,立即于1月12日緊急購買100多件套厚重御寒棉被,由駐村工作人員和村干部逐一分發至最需要的貧困戶家中,度過了這場罕見的嚴寒,未發生貧困村民凍死、落荒等事件,贏得了民心,促進了村和諧穩定。
三、實施科技、特色扶貧,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在水頭村扶貧開發中,深刻認識“給之魚,不如授之漁”的道理,切實開展科技、特色扶貧,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依靠特色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經過認真、細致、深入調查,初步認定水頭村的氣候、土質、水質、自然災害、生物環境、生產資料、村民技術、勞力配備、種植傳統等主客觀條件適合發展連片規模蔬菜種植業。歷史上,水頭村民一直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近百年來都未形成規模產業,村民們也未能因此而致富。XXX同志和水頭村兩委會干部仔細協商,最終決定啟動蔬菜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的重大意義是通過連片開發形成規模種植產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為水頭村2700多畝農田和700多戶村民開辟一條脫貧致富道路,首先在村內禾寨鐘屋、謝屋兩村民小組內統一連片開發250畝農田作為供港蔬菜種植試點,取得經驗后,擴展到全水頭村。首期項目成功將惠及四十余農戶近二百村民。
為確保蔬菜基地建設項目成功,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東奔西走,積極協調,由公盈公司、東莞潤豐蔬菜出口公司、英紅鎮政府和水頭村委會等五方簽訂的《共建水頭村供港蔬菜基地項目協議書》,已于2014年3月12日開始執行。XXX同志籌集10萬元資金作為蔬菜基地專項啟動資金,及時購買種子、農用薄膜和育秧杯等生產物資發放到村民手中,毛瓜、紅茄、黑皮冬瓜、油苦瓜、香芋等首批種子陸續育種發芽,首批蔬菜在2014年6月供港銷售。
四、辛勤結碩果,扶貧顯效益
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在水頭村扶貧開發眨眼一年多時間過去了,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付出的辛勞結出了碩果,“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開發工作使參加蔬菜基地第一期的20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目標。水頭村曾祥玖支書興奮地說:“以前我們都是種植水稻,畝產稻谷800斤,一年兩造,扣除成本后每畝年收入才1000元左右。現在種植蔬菜,僅僅是毛瓜每畝每造就有1800多元的純收入,一年三造,年收入至少有5400元,比原來整整增加了四倍多!”原來整天為貧困憂愁的貧困戶臉上露出了笑容,感謝XXX同志為他們開辟幸福致富路的同時,決心再接再厲,努力種好蔬菜,奪取豐收,賣上好價錢,奔向更加幸福的明天。
我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XXX同志辛勤努力工作,完美地實現了扶貧“雙到”工作的要求,規劃中的扶貧項目逐步實施,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部分貧困戶已開始脫貧致富。面對取得的成績,XXX同志決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更加飽滿的精神,以更加充足的信心,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繼續做好“雙到”扶貧工作,徹底改變水頭村的貧困落后面貌,走上幸福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