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信訪現象總結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幾年來,縣民政局信訪工作呈現了較好態勢,每年來信來訪都在800件(人)次左右,上訪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來信來訪辦結率達98%,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探索新時期民政信訪工作的特點、存在問題的原因和相應對策,已成為民政工作者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黨和政府親民、惠民政策越來越多,民政信訪也越來越復雜化
隨著國家親民、惠民政策的不斷出臺,經濟體制改革,利益關系的不斷調整,新時期民政信訪的對象、內容和形式也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信訪對象呈現出多元化
民政信訪工作的主體已不單純是過去的貧困戶、優撫對象、老弱病殘為主,現在則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企業轉干部、危房戶、社會救助者、對村委會換屆選舉不滿意的村民或落選者等,特別是一些新政策的出臺也相繼引起一些相關人員的上訪。比如,農村低保戶的幾次擴面提標,這項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政策性很強,而且受益者得實惠多,原來,低保特困戶一個月只有15元,有的一戶只保一個人,一年下來也就是100多塊錢,現在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5元,一個月一家人口多的都是幾百塊,所以要求進入低保的人數多,但指標畢竟有限,保到的與未保到的這種“邊緣戶”又形成了較大的反差,也就是說原來比較窮的進入低保后,比未進入低保的“邊緣戶”經濟條件又要好一些。這些“邊緣戶”心里不平衡,所以,上訪的也就相應的增多了。年,國家出臺了對年以后的部分參戰人員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生活補貼的政策,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上訪問題。一是有單位的參戰人員認為自己的退休工資很低,要求享受參戰待遇;二是部分參戰的傷殘軍人也要求享受參戰待遇,但民政部的規定是對同時具備享受兩種或兩種以上優撫待遇條件的,按最高的一項標準發放,可是,有的就不理解政策,多次上訪。又如,在國家出臺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條例之前,很少有要求救助的,現在,要求救助的是絡繹不絕,有的鉆救助政策的空子周游全國;有的麻風病人、艾滋病人成群結隊,一來就是10幾人,漫天要價;有的是刑滿釋放人員,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耍耐、就威脅,給工作人員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從而也給信訪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
2、信訪內容越來越復雜
現在,除了優撫安置、救災救濟等老主題外,信訪內容已涉及到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城鄉低保對象的確定、危房改造、村委會換屆、村干部的違法違紀等,上訪人反映的問題絕大多數都很現實,而且都要求解決,不達目的不罷休。在改革過程中,由于社會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出來,許多來信來訪者反映的問題,情況復雜,涉及面廣,政策性又強,處理起來感到難度比較大,有些問題,如果我們不引起重視,處理不當,就會在社會上產生消極影響。從年來,我們開展了兩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由于國家對“三農”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當村官再也不去收“三提五統”了,工作比以往要輕松很多,加之,工資通過國家轉移支付有保障,而且又還比較高,所以村干部的競爭就比較激烈,相當一部分村出現了候選人到處拉選票,利用家族勢力左右選舉,有的甚至搞賄選,有的一人投多張選票等不法現象。這樣部分村民和部分落選者對新當選的村干部不滿意,甚至不認同,從而造成集體上訪,多頭上訪,一直從民政局、信訪局、法院、檢察院到縣委、縣人大、縣政府上訪,在某種程度上說,村干部任期3年,也是少數村民上訪的3年。
3、信訪形式趨于多樣性
在我們的社會轉型中,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還不夠完善,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一部分社會群體對民政部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來信來訪的形式已不單純局限于個人,聯名信、匿名信、越級上訪、集體上訪的現象也明顯增多。部分上訪人員還采用對比、自殘、傷人等形式上訪。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從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將建筑公司、搬運社等破產企業的職工及農林場圃的退休職工比照城市低保政策的最高額度發放生活費。這樣一來,其他破產企業的職工和其他企業改制下崗職工心里不平衡,多次找到民政局要求比照他們享受低保待遇,有的說,他們中間有些是穿金帶銀、高樓大廈都享受低保的最高待遇,我們于情于理都應該享受,還有老復員軍人說:“我們畢竟扛過槍,多多少少為國家做過貢獻,但我們的優待金居然沒有低保的多(因為低保是保全家的),我們想不通”,這些上訪者是說得有道理的,作為民政局也無法拿出充分理由來說服他們,只能是天天和他們磨嘴巴皮子。
二、造成民政信訪增多的主要原因
隨著惠民政策的不斷出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也不斷增多,群眾的各種想法和要求主要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造成信訪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政策法規有些不夠完善或在執行政策法規時存在著偏差
民政對象的救濟、補助等標準雖然多次調整,有所提高,但由于區域間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在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情況下,許多政策仍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民政對象的生活水平難以實現同步提高的要求,這就造成了優撫、救災救濟對象信訪問題的增多,一些與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密相關,群眾最敏感,反映比較強烈的社會熱點問題。如優撫、最低生活保障、危房改造、救災救濟等方面,顯得較為突出。近年來,城鄉低保幾次調標,但物價上漲的幅度更高,所以造成他們心理上的不平衡,引發上訪。再就是農村的“半邊戶”,城鎮戶口一方享受了低保,就比農村低保戶強得多,造成群眾對政策的不理解。還有地域方面的差距,同樣一個困難戶,如果戶口在走馬鎮也許完全夠低保標準,但如果他戶口在中營鄉卻不一定能評得上低保,因為中營相對比較落后,比他困難的對象實在太多了。又如受災戶,農村的低保戶和富裕戶受災的程度一樣,在發放救災款物時,應該側重于低保戶。燕子鄉這次遭受冰雹襲擊后,該鄉在救助時側重于困難戶,結果造成大量村民群體上訪。
2、體制改革和制度的不完善
前些年,屬于非農戶口的子女當兵退伍后都安排工作,并且在入伍前簽訂安置協議書,后來改革實行了貸幣化安置,有的企業改制或破產了,原來簽訂的安置協議書不能兌現,造成這些對象的四處上訪,要求安排工作。今年底,縣“禁麻換的”使一部分殘疾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造成這部分殘疾人上訪,原來他們依靠跑麻木為生,每月可以掙700—800塊錢。縣里為了保穩定,要求民政局將這些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并享受最高額度。如果這部分人納入了低保,原來沒有開麻木的那批殘疾人比他們還困難又怎么辦?這就形成了很大的矛盾,現在民政局也很難辦,暫時采取的臨時生活救助,每月發250元生活補助費。但實際上這部分殘疾人仍然在開麻木,也仍然在上訪。
3、部分人員的素質比較低
一是少數基層民政接待人員素質不高,對新政策、新標準及有關知識了解不夠,工作被動應付,處理問題質量不高,有的工作方法簡單,促使矛盾激化,造成重復上訪、越級上訪。二是少數信訪者也有素質不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不懂政策、不滿足對問題的解決,要求過高、法制意識淡薄、無理取鬧等。
三、抓好民政信訪工作的對策
認真研究新時期民政信訪工作的特點和存在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政信訪工作。
1、加強信訪信息收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民政信訪現象同其它事物一樣,都有一個醞釀、形成、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注意收集信訪信息,及時、正確把握信訪先兆,就能牢牢把握信訪工作主動權,防患于未然,及時把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源頭,解決在萌芽狀態。因此,要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民政信訪網絡,加強基層信訪力量。廣大民政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各種渠道傾聽民政對象的呼聲,及時發現和掌握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隨時防止突發事件和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現象的發生。
2、提高信訪工作者素質,做到以情暖人、以理服人
民政信訪工作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為民排憂解難的有效途徑。信訪工作者都要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更新各種專業知識,熟悉相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政策水平,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協調化解矛盾的能力。優化接待工作,真正做到“五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問候在先、一把椅子讓座、一杯茶水解渴、一片誠心辦事。對來訪者反映的問題,提出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都要熱情接待,認真聽取,能解決的當場聯系解決,不能解決的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3、切實做到以人為本,解決信訪對象實際問題
俗話說:“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政對象來信來訪主要源于一些實際問題難以解決。在信訪工作中,我們只要對信訪對象反映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在解決民政對象信訪中反映的問題時,凡是國家有明確規定的,必須保證不折不扣地及時落實到位;對一些信訪反映熱點難點問題,要認真研究想方設法解決。在工作中要加強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的聯系和配合,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該哪一級、哪個部門解決就由哪一級、哪個部門解決,不能互相推諉扯皮,更不將矛盾上交或推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