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果基地創建總結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推動防沙治沙由以生態效益為主向生態優先、突出經濟效益轉變,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目標。
根據現有山杏林資源和東部地區地下水位淺、地表水豐富的特點,規劃建設20萬畝林果基地,以每年2—3萬畝的速度推進,打造五分地—烏丹—橋頭林果嫁接產業帶和烏敦套海—阿什罕—白音套海新造林果產業帶。
年,通過整合林業、水利、農機等項目資金,集中治理,集約經營,實行“林、果、水、田、路”五配套,高標準完成林果基地建設4.42萬畝,其中新造果樹2萬畝,山杏嫁接2.42萬畝。
年,全旗林果基地實行契約化管理,建設林果基地3.47萬畝,其中新造果樹2萬畝、山杏嫁接1萬畝、節水改造0.47萬畝,新造林果全部采取小管滴流節水灌溉和林間配置膜下滴灌兩種模式,實現長中短有機結合、上中下綜合利用、林農牧復合經營,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林業以短養長和農牧民在較短時間內增收致富。
在林果基地建設中,具體做法是:
一是整合資金。整合林業、水利、農機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林業資金用于基地規劃和樹木栽植,水利資金用于水源工程,農機資金用于農機具補貼,農牧民自籌資金用于農家肥料供應。
二是高質量建設。實行“林、果、水、田、路”五配套。“林”,即所有的林果基地都采取生物防護措施,在林果基地上全部營造楊樹防護林網格;
“果”,即選用適合當地生長的123蘋果、李子、南國梨和黃太平等品種,通過回填地表熟土和草炭土、坐水栽植并施用農家肥料、截干套袋、地表覆膜等措施,提高造林質量;
“水”,即在所有林果基地均打配機電井,提供水源保障,配套地埋管道和微灌設施;
“田”,即實行長短期效益相結合,允許經營戶前期在基地內間作矮稈經濟作物,從而既保證了經營戶的短期收益、提高了沙地開發的經濟效益,又可通過留茬免耕防止風揭;
“路”,即在林果基地防護林帶內設置作業路,方便撫育管理及熟果采摘。
三是規模治理、集約經營。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采取先分后治的辦法建設林果基地。通過引入承包機制,搞活沙地使用權的有償流轉,使沙地向有投入能力的經營大戶手中集中。落實到戶后,再通過招投標方式,由專業施工隊實行集中治理,以提高建設質量。
同時,為提高管理水平,實現集約經營,聘請了沈陽生態研究所專家和旗內有果樹栽培經驗的技術人員,為林果基地建設進行技術指導,跟蹤服務。
四是創新機制。林果基地建設引入契約化機制。即:林業部門、基地所在鄉鎮、果樹栽植戶三方簽訂合同,規范林果基地建設質量,在規定時限內達不到果樹保存率標準的,由鄉鎮、果樹栽植戶共同承擔責任,全額返還林業和水利設施投資。